對於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的離世,世人無不感到惋惜。很多人都談論過他在科學上的貢獻,作為一個科學人,我對此當然深有共鳴;而對於他以無比的意志,克服身體上的障礙而活出精彩的一生,我更是感到非常敬佩。但另一個比較少人談及,但我就感受深刻的層面,便是霍金先生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所起的示範作用。
科學知識屬於全人類
首先,霍金不單從事前線的科學研究,更抽出他寶貴的精力和時間,從事科學普及的工作。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時間簡史》、《大設計》等,他還拍攝科學紀錄片,並且與女兒合著了一系列少年兒童的科學故事集。無疑,他這樣做是出於一個信念,就是科學知識不應該只屬於科學家,而是應該屬於全人類。不要以為這是小事一樁。在這個科技應用深深影響每一個環節的現代社會,普羅大眾對科學無知其實是十分危險的一回事。但很多前線的科學家其實都不願意搞科普,而寧願花時間多發表一篇學術論文。作為一個搞了科普數十年的人,我衷心向霍金先生致敬!
除了科普外,霍金亦關心社會事務、世界事務、甚至人類的前途。例如他曾經批評醫療服務的私有化政策,指出如果沒有了英國完善的公營醫療制度,他便沒有可能得到這麼好的照顧而得以繼續貢獻社會。
2007年初,聯合國氣候變化專家組發表了最新的一分研究報告,霍金有見問題的嚴峻程度,於是連同一班科學家將「末日鐘」的指針撥到離子夜很近的位置,從而引起世人對全球暖化危機的關注。十年後,他又猛烈評擊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認為這會嚴重影響人類成功對抗全球暖化的機會。
對科技審慎
霍金不怕談論政治,他認為英國「脫歐」是愚蠢的做法,他批評資本主義製造貧富懸殊,亦批評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不人道統治手法。他反對機械人武器的發展,並警告人類不要肆意發展人工智能,否則有可能自取滅亡。
的確,霍金有些言論不無爭議性,不要發展人工智能是一個,不要刻意跟可能存在的外星人接觸是另一個。他的說法是:「我們要是碰上外星人,很可能就像美洲土著遇上哥倫布,而我們都和這次相遇為土著帶來什麼後果。」
但霍金絕不是一個抗拒科技的人,他曾經乘坐太空穿梭機感受失重狀態;他熱愛科幻,曾粉墨登場出現在《星球奇遇》電視劇集,並和牛頓和愛因斯坦一起玩話事啤;他支持太空探險、並曾於去世前兩年加入一個以激光推送微型太空船,以進行星際探險的計劃。
總結而言,霍金有一個天才的頭腦,但風趣又幽默的他,不單把這顆頭腦用於學術研究,更將它和一顆熾熱的心結合,為社會事務發聲。他是一個真正可敬的公共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