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陳鳳翔:粵港澳金融生態圈與金融風暴周期

陳鳳翔:粵港澳金融生態圈與金融風暴周期

時間飛逝,轉眼經歷了二十年,期間經濟反覆多變。經濟週期,真的那麼湊巧。十年循環,難道這又重逢?

陳鳳翔 作者: 陳鳳翔
2017-12-28
翔話短說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一帶一路亞洲風潮粵港澳經濟新型態經濟衰退金融生態
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將有利各國淡化西方和美元的影響,而香港身處中國與東南亞的海路絲綢銜接點之一,可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亞新社)
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將有利各國淡化西方和美元的影響,而香港身處中國與東南亞的海路絲綢銜接點之一,可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亞新社)

本月起已停止了一報刊長達五年的選稿,亦因此有機會可把過往的一些文章再整理,並於《灼見名家》平台上與大家分享。這次發布的文章,是去年底應劉瀾昌老師的邀請,於年初為回歸所撰寫的,現原稿記錄於劉老師的新書中(【1】)。 筆者上月亦再次採用此文,參加上在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的「2017 年廣州學國際論壇」,與眾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學者交流研究心得,以下是略經修飾後的版本:

筆者於八十年代初投身於銀行的外匯操盤業務,這個行業相對冷門,發展則一日千里。雖然辛苦,機遇也多。回歸前二年,幸運地當上了這個被譽為最神秘部門的主管,站在財資業務的最前方,目睹環球金融市場的數個大浪。

曾撰文,記於《香港精英嘉言—回歸十年共說現在未來》(【2】)結集冊內,題為〈回歸十載.財資業務變化萬千〉,內容四大部份描述「回歸歡欣.金融風暴來臨」、「利率飆升. 一役難忘畢生」、「通縮年代.投資幻變精彩」、「中國興盛.香港持續繁榮」,從標題可感受首個十年的重要變化。

本文除了回顧這些年頭的重要事件,也希望帶出未來的機遇與構想。藉着環球經濟的新形勢、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長遠目標、以及香港可扮演的角色提出一些金融發展觀點。

時間飛逝,轉眼經歷了二十年,期間經濟反覆多變。

回歸當年,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地區經濟像被山賊洗劫,影響深遠;2003年,香港發生沙士疫潮,經濟陷入谷底;十年過後,美國次按危機在2007年被推至高峰,泡沫翌年引爆;當美國停止救市,新興市場資金收縮,新危機或於回歸20年後再現。

經濟周期,真的那麼湊巧。十年循環,難道這又重逢?

亞洲風潮與中國角色

199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大日子,亦是亞洲金融風暴襲擊之時。在〈回歸十載〉內的描述:「導火線則是國際狙擊手在背後輕波作浪。……外圍金融風暴的震盪,最終蔓延至香港。國際炒家從四方八面夾擊本地各個不同金融領域,對沖基金如按自動櫃員機般,予取予攜,令股市、期指、即期外滙、遠期外滙、……幾陷崩潰邊緣。……1998年10月23日可算是回歸後首年最沉重的一天,恆指直插一萬二千點,單日跌幅超過10%,當天港元利息飆升至三百厘,嚇人的高息,窒息了一切商業活動。」

中央強大支柱擊退國際炒家。狙擊手的彈藥再多,必須面對香港和中央兩關。中央除了在硬實力有着龐大的外匯儲備外,更擁有令基金經理必須畏懼的軟實力。這方面恐怕不是一般公眾能容易體驗,那就是誰來衝擊,中國市場可將其列入永不受歡迎的黑名單。有趣的是,這些軟實力不用公開表述,基金經理卻會自行評估及受制於這個大市場的發展魅力。

國家雄厚消費挽救香港蕭條。2003年的沙士疫情,香港出現戰後鮮見的「死城」般經濟蕭條,不上街、避市集、無前景、往外逃,經濟一蹶不振。就在絕望之際,國家在回歸月份推出「自由行」措施(【3】),內地市民開始往境外消費,令香港經濟回暖。隨着疫情受控,香港擁有大量人民幣,也孕育及扮演了全球首個經營人民幣的境外市場。

北京龐大外匯擔當負責任國。2008年的金融海嘯,起因源自美國經濟大帝的次級按揭貸款。過度信貸,虛擬資產用作抵押貸款;積極推銷,有毒金融產品轉入全球。泡沫最終在9月份由高評級的雷曼兄弟破產而引爆,累及各國。美國自保採用「量化寬鬆」,惟沒有外匯管制的氾濫資金卻離美轉往新興市場。美國為首爭相貶值,僅人民幣力挺獨撐,協助東南亞各地迴避危機。

中國頑強經濟抗衡亞洲危機。2014年退市停止量寬措施,奇怪的是美國這刻才獲得資金。愈強調緊縮或加息,美國吸資效果愈明顯。這邊廂,東南亞則大量外匯流失。2017年美國新總統就任,力推高息顯示經濟復甦。不顧國際困境,大「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恐怕加深亞洲各地的經濟困難。亞洲金融風潮山雨欲來,中國頑強經濟能否再當白武士?

香港與新興市場抗衡經濟壓力,面對問題日見複雜。除了來自美國的影響外,環球經濟都患上了怪病。

環球衰退與經濟迷惑

今天社會呈現一種「經濟新常態」,每次衰退後反彈力度都不足,一次比一次為低(圖一)。

經濟新常態。

經濟反彈,難越前次高位。美國為例,上世紀末起開始進入經濟新常態,就算2008年海嘯後的所謂復甦,也僅僅是百分之二點多而矣。至於日本,在七十年代前,經濟是雙位數字的增長,其後只剩單位數值。進入本世紀,任何的反彈皆是單位數字的初端。

經濟迷失,降息無助復甦。新常態的另一景象是經濟迷失,日股在1989年沉淪,日經從近40,000點下墜,三度跌破10,000點低位,超過三分之一世紀(37年)都無法重回20,000水平上發展。千禧年代前夕,以「零」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但十多年來經濟依然一潭死水。去年初,破釜沉舟地實施「負」利率政策,市場仍然無動於衷。多年來,採用負利率的國家包括了丹麥、歐洲、瑞士、瑞典和日本(【4】),奇怪的是,沒有一個帶來經濟迅速回升的好消息。

經濟深淵,染遍發達國家。金融海嘯期間,由「發達國」組成了「經濟弱勢社群」的歐豬五國(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部分甚至淪為破產危機的國家。當年的大不列顛今天也曾被描繪為第六個「歐豬」國家,在經濟水深火熱之際,公投脫歐,英鎊來個世紀笨豬跳。美國經濟長年沉淪,總統競選承諾一再求變,結果財赤急升,經濟未見重大驚喜。

人類社會患了什麼病?經濟學者未見破解學說。點評中的上述各國都是現代化強國、自由市場、民主體制,人民擁有高度話語權。然而,經濟每況愈下,深陷泥濘,無法自拔。

中國倡議與海絲自強

可以解釋,西方經濟基數都不低,(資源、資金、人力資本等)驅動元素和紅利已耗盡,高位難再大幅攀升。

選票交換,民粹福利左右。深入再看,今天社會失去了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國富論》(1776)所指的經濟增長動力:當每個人努力工作、拼命賺錢,國家便會富強。現今西方,賺錢(貪婪)對大多數人來說並非人生目標;活在當下,追尋想理反成社會主流。民主制度下人民可以用選票交換社會福利,導致不工作也可獲取不錯的生活質素,鼓勵金字塔下的大多數基層可以側重追夢。隨着政府換屆,情況變本加厲,一人一票令西瓜靠大邊,哪管國家財政已病入膏肓。

國際合作,尋求解藥良方。解決經濟困境,推動經濟發展,嘗試矛頭轉外,加強國際合作,2013年南韓提出歐洲合作的「歐亞倡議」,2014年歐盟交通部長宣布建設「泛歐鐵路」,印度的「香料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2015年澳洲的「北部大開發」,2016年沙特阿拉伯的「2030願景」等等。這些想法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都十分近似,針對經濟開出藥方。

向外拓展互相拉動,終是一個突破的思路。一帶一路希望透過國際和平合作,跨越地域疆界、時空年代、經濟差異、多元文化的不同維度發揮各自優勢、改善經濟、互利共贏。

地區交往,消費強化經濟。再看東南亞經濟圈,美元的影響在過往都是絕對重要。今天特朗普推行「美國優先」,令東盟休想再依賴這位昔日強國。區內各國需自力更生,拓展地區經濟。中國在2016年底補充「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想法,從另一角度加強統籌協調。通過學術、研究、旅遊、體育、宗教、藝術、電影、科技等等無盡形式,加速民心的人流交往,實質上等同提升本區的內部需求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一頭馬車。

無論如何,西方世界經濟江河日下,新金融危機就在眼前,尤其對於東南亞來說,中國多年來仍是最負責任的政府,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將有利各國淡化西方和美元的影響。而香港身處中國與東南亞的海路絲綢銜接點之一,可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

【1】  劉瀾昌、何亦文,《粵港澳共融:實現創新區域發展》,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1日

【2】 《香港精英嘉言──回歸十年共說現在未來》,香港:香港工商專業協進會出版,2007年6月,140頁至144頁。

【3】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英文簡稱為CEPA)於2003年6月29日簽定,當中包括在2003年7月28日起推行港澳個人遊(即「自由行」),東莞、佛山、中山及江門率先可申請到港,當年再擴大申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惠州、上海和北京。

【4】  各國負利率實施的年份:丹麥(2012)、歐洲(2014)、瑞士(2014)、瑞典(2015)和日本(2016)。

更多精采文章

  •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OPP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OPP
  • 聯儲局很快就會減息聯儲局很快就會減息
  • 真假高息 你識唔識?真假高息 你識唔識?
  • 劉兆佳:香港在國家的國際經貿戰略中的角色劉兆佳:香港在國家的國際經貿戰略中的角色
  • 香港要重新認識世界香港要重新認識世界


陳鳳翔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及 MBA 課程協理主任、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香港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曾任香港財資市場公會榮譽秘書長達10多年。銀行金融業的特首選舉委員和港區人大選委之一。80年代初從事銀行業,1995年出任中國工商銀行香港分行創行司庫;花旗銀行私人銀行前董事及上海商業銀行前高級行政人員。擔任多項高層管理職務,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及香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董事,橫跨證券、保險、基金、銀行等數個主要金融板塊。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學位及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著有關於債券投資、人民幣國際化等書籍。在不同媒體擔任專欄作家及節目主持。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一帶一路亞洲風潮粵港澳經濟新型態經濟衰退金融生態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灼見報道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灼見報道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財務危機。(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融合」計中的5位香港藝術家:(左起)何遠良、岑嘉慧、周圓源、李展輝和朱卓彗 (Arkad基金會圖片)
藝思人生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作者: 陳嵐
2023-03-18
盧煜明教授從煮即食麵,悟到在母體血漿找胎兒DNA的方法。
灼見創科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17

影片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人大釋法對議員宣誓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算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 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如何分清企業漂綠?披露好是否回報一定佳?
  • 黃錦輝教授:國際媒體為什麼只炒作不利中國的新聞?美國如何煽風點火轉移國際視線?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馮穎匡
  •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本社編輯部
  • 笑笑 常霖法師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編輯精選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陳嵐
  • 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 陳鳳翔
  • 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 張灼祥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馮珍今
  •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張建雄
  •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楊興安
  •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羅祥國
  •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廖書蘭
  •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陽光明媚下的告別陽光明媚下的告別 陳月平
  • 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 胡孟青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本社編輯部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 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 袁彌昌

推薦作家

  • 袁彌昌
  • 張楨
  • 馮穎匡
  • 馮珍今
  • 胡孟青
  • 湯文亮
  • 卓王詠詩
  • 李大齊
  • 陳鳳翔
  • 張宗永
  • 曾國平
  • 陳月平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