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對中美而言都是錯誤的戰爭
後來的韓戰因為北韓的野心,毛澤東一心向蘇聯一邊倒,加上相當程度上在亞洲當共產主義陣營的頭這種考量,以及麥克亞瑟的錯誤判斷等等因素,使美國與紅色中國正面打了起來。後來美國人也承認是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錯誤包括了錯誤的敵人。對於紅色中國而言,可以說這場戰爭比之於美國更是錯上加錯。
紅色中國與美國因為第三國而兵戎相見成為敵國,嚴格說並非你死我活那種敵國,有一段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時候。紅色中國在宣傳上對美國極盡詆毀攻擊之能事。不過後來毛澤東對來訪的客人說,那只是放空炮而己。紅色中國當年沒有能力致美國於死地;美國則沒有致紅色中國於死地的意願。後來更成為紅色中國的救星。
沒有美國,紅色中國或被蘇聯核彈摧毀
冷戰開始後形成的美蘇兩大陣營,雖然蘇聯更加進取,更加咄咄逼人。但蘇聯陣營兩巨頭中蘇很快因為權力和主義之爭而陷於分裂。史達林死後,毛澤東萌發取而代之的念頭,想當共產世界的頭,就在主義層面發難,意圖貶蘇聯繼體之君為異端,自己居正統。主義之爭漫延國家關係層面,中蘇由結盟的親密兄弟關係轉為形同陌路的淡漠。文革中更因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把蘇聯當作頭號敵人,並爆發嚴重邊境衝突。當年蘇聯奉行布里茲涅夫主義,主張有限主權論。對南邊之患無法忍受。蘇聯最高層意圖對紅色中國施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以核彈摧毀紅色中國核能力和其他重要目標。
因為核打擊茲事體大,蘇聯在當時條件下有需要取得美國的認同,至少是默許。蘇聯通過外交途徑把有關意向傳給白宮。美國沒有趁仇敵之危,借刀殺人。除了對蘇聯的計劃表示直截了當的反對態度外,並以迂迴方式把蘇聯的意圖透露給了紅色中國最高層。
這可以說是美國對紅色中國和當代中國人的再造之恩。如果美國人袖手,紅色中國和毛澤東連同他不知多少百萬的臣民,可能在來自同門襲擊的蘑菇雲中化為韲粉了。
因為美國在生死時刻,棄前嫌出手相救,紅色中國沒有化為灰燼而存在下去。紅色中國開始和美國走到一起,這才有後來的乒乓外交和尼克遜訪華。在一定層次是構成抗蘇共同陣線。
美國精英是中國崛起的最大推手
蘇聯因為計劃經濟與國家制度層面的缺憾,無法應對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簡單說無法高效開發腦力資源,使之變為經濟力量而在現代社會向前發展的洪流中被淘汰了。計劃經濟落幕後,市場經濟成為新時代主流。西方精英馬上全力推動全球化浪潮,把生產工序搬到那些工資要求最低的地方去生產。也就是把經濟活動從發達國家搬到安定的發展中國家去生產。因為前者要求的工資高,後者則低。
中國因為毛澤東的胡鬧,那裏的計劃經濟體系只建成一個框架,大部分國人其中包括佔人口最多的農民還在一種自產自足、靠天吃飯的自然經濟中,根本沒有來得及完善就隨着毛澤東龍馭賓天而被鄧小平先是改革開放,後來直截了當地宣布改行市場經濟而拋棄了。
中國因為最早實行市場化改革,同時有着最大的人口規模和廣闊的幅員。因為毛澤東時代專事政治運動,疏於經濟發展,致令民眾非常貧困,當年中國農村每天勞動收入只有幾毫錢,完全是前現代的水平。不要說與西方日本比較,即使與亞洲新興經濟體比較也差距極大。因而要求的薪酬極低。而中國作為一黨專政的威權國家,掌權精英有能力維持社會安定,讓治下民眾服服貼貼在生產線上安分從事生產。
西方主流國家從英國到美國從進入現代社會即工業革命以還,一直實行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制度,尤其是二戰後這種制度基本上在西方國家普及。這種制度最重要的成果是激勵這些國家的精英實行角色轉變,把國家最具價值的聰明頭腦從搜括的統治者轉換到創造價值的創新與經營方面去。這些西方最聰明的頭腦在制度激勵下,憚精竭慮於創新事業,到冷戰結束時,其技術水平也就是經濟水平己把沒有這種制度支撐的社會遠遠拋在後頭。畢竟先進的技術意味着更高的生產力,也就是更強盛的經濟。
任何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體,如果不得到西方先進國家的協助與轉移技術,即使這個國家馬上實行自由民主+市場經濟制度,即便一切順利,要達到西方水平,非窮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為功。唯一捷徑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精英傾囊以授。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極為濃厚,美國人不願介入歐亞大陸的紛爭。當年中國的抗戰正在非常困難的時刻。蔣中正以國家名譽徵召胡適先生赴美,意圖說服美國人放棄孤立,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據說,珍珠港事件就是羅斯福政府為了讓美國走出孤立故意讓它發生以激起美國人的義憤,義無反顧地投入反法西斯陣線的計謀。我所以在一篇嚴肅的文章中引入一段野語村言式,無從稽考的陰謀論傳言,只是一種比興手法,旨在描述當年鄧小平大徹大悟跟美國修好的極端重要性。
1979年初,鄧小平以中國實際上的最高領袖身份(正式身份是副總理)出訪美國。在航班上他回答隨訪的記者為什麼訪美的問題時說,歷史地看,凡是跟蘇聯的國家都貧困落後;凡是跟美國的都富裕發達了。簡單說,訪美是為中國找尋富裕發達之路的。鄧小平確是找對了路的。中國後來的驚世奇跡正是起於鄧小平這一認識。鄧小平的美國之行與大約40年前胡適使美相映成趣:胡適使華拉美國參加對日戰爭,是中國沒有亡於日本,且最後慘勝的關鍵;鄧小平訪美使美國精英把他們的資金、技術乃至市場投入中國,造成中國30年榮景。兩者都是最有益於吾華的行程。
結語:與美國維持良好關係是中國最高利益所在
後來,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大家知道,沒有美國的首肯,中國不可能加入WTO),美國全面向中國開放市場。美商帶着資金、設備、技術與管理蜂擁進入中國,把生產的產品運回極高購買力的美國市場,使中國經濟如時來風送,直上滕王閣。GDP的世界排名由十有餘位幾乎每年一級晉至今天世界次席。美國更成為中國頂級人材的培養基地。美國執世界牛耳的大學,培養了作為中國最頂層學術精英的兩院院士超過一半的成員。沒有美國大學,中國30年來的科學進步是不可想像的。說中國崛起騰飛美國精英是最大推手絕不為過。沒有美國精英的推動,中國要達到今天的水平,起碼要用多一倍甚至更長時間始臻於此。即使今天,中國需要美國之處大大多於美國對中國的需要。那些聲嘶力竭叫喊打倒美國的中國人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即使想要中國超越美國的人也應知道,達到此目的一定要與美國友好而不是與美國為敵,更不是今天就要另起爐灶與美國別瞄頭。這樣做不過滿足一時虛榮心而己,絕非致勝之道。最想看到中美關係惡化者是俄羅斯之類中國的歷史仇敵,和美國那些因中國吸引大量美國職位而利益受損的一般民眾,我不用工人階級以免政治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