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經典的塑造與成全──中國傳統示例

經典的塑造與成全──中國傳統示例

「經典」的塑造與成全,體現了人文關懷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我們去除它的封建標籤,吸取其中精華,對中國的文明復興一定可以發揮策勵和制衡的作用。

許志榮 作者: 許志榮
2021-11-06
教育眼

標籤: 儒家宗教封建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管治思維經典道統
在獨尊儒術千年之後,成全一個周密完備、回歸本源的經典系統。(Shutterstock)
在獨尊儒術千年之後,成全一個周密完備、回歸本源的經典系統。(Shutterstock)

在中文的世界裏,「經典」作為名詞,一般指具有莊嚴或神聖意義的典範之作。不過不同文化背景的網上解說,內容儘管有所參差,都強調「歷史」的淘汰選擇是經典得以確立的依據。

「百度百科」的解說:「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經典的』;最能表現本行業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註1)

至於「維基百科」,未有為「經典」立項,而「宗教經典」一詞的解說強調信仰的超自然啟示,而「典籍」一詞則指非宗教的典範之作。它的解說是:「經過歷史的淘汰選擇,被人們所公認的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所達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的著作。」(註2)

原來在宗教信仰之外,俗世「經典」的確立離不開「歷史」的塑造和取捨。乍看來「超自然啟示」與「歷史」截然不同──一虛一實;一個天上,一個人間,對照鮮明,別無懸念。不過仔細思量,「歷史」一詞的具體內涵是什麼?「他」的權威是怎樣建立的?所謂「歷史的淘汰選擇」,究竟有什麼相關的判準?……一連串的問題就湧現眼前。

在宗教信仰之外,俗世「經典」的確立離不開「歷史」的塑造和取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圖片)

以中國傳統經典的塑造為例,夏、商、周太遙遠,姑且由先秦說起。整個族群飽受春秋戰國及秦朝的淬煉,由原始宗教蛻變而來的諸子百家,經歷焚書坑儒的災劫及漢初黃老之治的救贖,終於發展出一套新的管治思維──以長治久安為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就「家天下」的統治者來說,這是威權永續的盤算;就士君子而言,這是以蒼生為念,面向人間的文明規劃,其中有許多深刻的啟發。

蒼生與鬼神之間的抉擇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註3)儒家致力於人文主義的倫理建設,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註4);飽學之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註5)。因為志在「天下」,於是寄願景於「天地之間」,至於「天國」、「九泉」就騰出來讓民間發揮想像,作為世道人心的輔翼補償。

2000多年來,除了少數帝皇基於個人信仰或社會形勢所需而向個別宗教施壓,整體而言,儒、釋、道、耶、回五教並存是社會文化的常態。除了儒家典籍被尊稱為經書,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基督教的《聖經》、回教的《可蘭經》,以及所有佛教的典籍都稱為「佛經」,延續了先秦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明氣象。

概括而言,中國傳統以人文主義的視野和風度包容不同的宗教信仰,與古代西方某些國家以宗教信仰唯我獨尊地主導人間倫理相比,實在有天淵之別。

整體而言,儒、釋、道、耶、回五教並存是社會文化的常態。(Shutterstock)

道統的成全

由孔子自訂教材,以「各言其志」(註6)、「有教無類」、「教學相長」的精神在民間教化弟子,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威權的制高點,是確立族群經典的序幕。

漢代以通曉五經或實踐孝廉之道的儒生治理天下,唐代以儒學經典大規模開科取士,宋代的趙普更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驚人之句,將儒家經典推上道統和政統一體連結的高峰。

直至陸九淵、王陽明超越神聖的經典,先後點出「六經皆我注腳」、「人人可以成堯舜」,以「心學」的體證,在獨尊儒術千年之後,成全一個周密完備、回歸本源的經典系統。

由百家爭鳴的文化盛世演變為焚書坑儒,以吏為師,滅絕經典,僅餘律令的黑暗時代,肯定是文明的悲劇。漢初的「黃老之治」休養生息,是暴政之後的緩衝政策;至於武帝「獨尊」的是「儒術」而不是其他家派的學說,那是「規管」與「放任」之間的折衷之道,是君臣共議的結果。

在「尊黃老」與「尊儒術」之間,《史記‧太史公自序》和《漢書‧藝文志‧諸子略》的總結都強調「天下一致而百慮」(註7)、主幹與側翼相輔相成的協作關係,體現了「獨尊而不獨斷」,對各家學說「是其是非其非」共同成長的智慧。

漢武帝獨尊儒術,而不是其他家派的學說,那是規管與放任之間的折衷之道。(Wikimedia Commons)

這是古人總結先秦亂局及秦朝速亡教訓的應對之道。對當權者來說,當然是實用主義的考量;就族群的發展而言,一個非宗教信仰的價值系統要面對不同時代的社會現實,再加上與外國的往還互動和文化風俗的交流衝擊,是個非常複雜的考驗。

回到儒家的處境,到了清朝,國際間風起雲湧,昔日的天朝大國,驟然變成國際框架「戰國時代」的一個國家而已,獨尊儒術的管治思維備受衝擊,相繼出現維新變革、「打倒孔家店」的文化風潮,甚至「批林批孔」的政治運動。

儒家經典面臨淘汰的命運,這是百多年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嚴肅課題,觸發了許多意義深遠的討論,智慧的成果還在醞釀中。不過回顧過去儒家曾經發揮凝聚作用和進取動力的時代,「經典」的塑造與成全,體現了人文關懷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我們去除它的封建標籤,吸取其中精華,對中國的文明復興一定可以發揮策勵和制衡的作用。

註:

  1. 「百度百科‧經典」
  2. 「維基百科‧典籍」
  3.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見《論語‧先進篇》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見范仲淹〈岳陽樓記〉
  5.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代思想家張載(張橫渠)的名言,後世稱為「橫渠四句」。
  6. 「各言其志」:見《論語‧先進篇》
  7. 「天下一致而百慮」:《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更多精采文章

  • 天地人和天地人和
  • 校長論壇:儒家文化如何實踐於生命教育中?校長論壇:儒家文化如何實踐於生命教育中?
  •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生命芥川龍之介的文學生命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 海濱鄒魯:危丁明博士談香港孔教發展歷程海濱鄒魯:危丁明博士談香港孔教發展歷程

  • 令譽污名之間,怎一個「秦」字了得!
  • 萬人傑語錄VS毛語錄
  • 墨子學習觀的探究(二)

許志榮

資深語文教師,《信報》前「教育眼」專欄作者,致力於反芻成長經歷及總結個人教學得失,化作春泥更護花;並以教育工作者的心眼、文化傳承的觸覺和視野評論時事,期望化民成俗,回饋社會於萬一。主要著述:《教育三重奏》。與教育相關的研習興趣:語文教學、語文考評、經典教學、文化傳承、啟蒙教育、全人教育、道德教育、國民教育及公民教育。
View all posts
標籤: 儒家宗教封建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管治思維經典道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早在2012年,他就發表了《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認爲最爲理想的國民教育,就是學習中國文化,愛中國文化就是愛國。(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對於風波未息的中大校董會事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教職員對於大學教育的承擔,對文化的影響做了多少事?立法會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又掌握了幾多?
灼見專訪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 余遠騁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益行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 彭泓基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