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風山竹襲港,帶來的破壞較去年颱風天鴿時嚴重得多,例如有1500宗塌樹,是天鴿時的兩倍;500宗家居破壞,是三倍等。雖然受傷人數近400人,但慶幸沒有致命個案。整體而言,香港可算安然度過這個天災,例如沒有大規模的停電停水,也沒有出現承受不了颱風吹襲而倒塌的豆腐渣工程。
今次風暴再次證明香港的基本設施,以及建築工程符合國際水平的安全標準。這個成就有賴業界及政府多年來在建造和監管一切工程上,一絲不苟地確保所有物料和程序都達到最高的安全及專業要求。因此,近期被揭發的港鐵工程問題必須徹查,找出隱瞞及失當的原因,並確保類似事件不會重演。在這方面,我希望政府及建制派不要因為事件首先被對政府不友善的傳媒揭發,繼而被泛民政黨窮追猛打,而心存芥蒂,甚至視之為政治角力。一向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港鐵,現在被醜聞重創,需要的不是包容,而是撥亂反正,寧嚴莫鬆。
政府提前宣布風後翌日所有學校停課,是明智之舉。各大專院校決定跟隨停課,對已能獨立照顧自己的學生,未免過於保護。至於有人不滿政府沒有同樣宣布全面停工,我認為要分兩方面看。首先,全港停工,不計影響工商運作,會導致超市、食肆、醫務所等停業,令一般市民的正常生活大受打擊。(其實有私營打工仔,例如做傳媒的,在十號風波下也要搏殺,為市民服務。)
不過,在支持政府不宜宣布停工之餘,我認為政府應該檢討今次風後交通安排嚴重不足的問題。例如我留意到一些路線的路面沒有受風暴影響,並有其他車輛行駛,相關的巴士報務卻整天停頓。此外,靠特首口頭呼籲僱主僱員互諒互讓並不足夠。政府應該表明,勞工處會積極跟進僱員因交通不便而遲到或缺勤,卻遭僱主追究的個案。下次出現類似情況時,政府可要求僱主團體,以至公營機構和大型企業一齊發出體諒僱員遲到或缺勤的聲明。
希望政府及各運輸機構,特別是港鐵和巴士公司,盡快恢復市容和正常服務,讓香港維持國際級城市的地位。
政府需要改變脫離民眾的心態
山竹過後翌日,交通癱瘓,多條地鐵及巴士路線沒有服務,部分小巴、的士瘋狂加價,打工仔女被困地鐵站幾小時也上不到車。在這個打工仔受難日,幾乎全港粗口問候的對象都是政府,而最支持政府的建制政黨和傳媒也罕有地一致調轉槍頭,嚴詞批評政府處理失當,包括沒有像受山竹影響的內地地區般,宣布停工、停業。
在宣布全港停工(緊急服務除外)上,我必須指出,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有權作出任何合乎公眾利益的規例。所以有人替政府辯護,說特首無權決定打工仔不用返工一天,或指定某日是公眾假期,是完全不正確。至於特首是否認為情況屬緊急情況,需要全港停工,卻是另一回事。
我維持之前的看法,即是我不認為政府需要在山竹過後決定全港停工一天。但特首只是呼籲僱主僱員「互諒互讓」,甚至以政府為例,期望私營機構的員工像公務員般,打個電話給上司,說交通不便,上不到班便萬事大吉,未免兒戲。說句笑話,假如有個無鐵飯碗保障的打工仔打電話給上司後,收到的回應是「咁你以後唔使返工」,他可否找林鄭幫手?
因此,在這非常時期,加上僱主僱員力量懸殊,政府的責任是義無反顧地照顧廣大打工仔的權益,明確要求所有僱主勿視僱員未能準時返工,甚或缺勤為過失。特首並應同時宣布,勞工處會跟進僱員因此而被責難或扣糧的個案。
林鄭特首在遇到批評後,堅持「呼籲」已足夠,並說不介意市民對她出氣。問題並非是市民小氣,鬧特首出氣,而是特首儘管再三呼籲僱主體諒,市民看不到哪個私營機構或集團出來響應!體諒僱員,容許他們毋須返工的全部都是小企業的老闆。今次政府只是呼籲僱主的處理方法,加深市民對政府遷就工商界巨賈的利益,而漠視他們的苦況的印象。
假如政府不在此事上認真檢討,並在未來施政上改變其「脫離民眾」的心態,官民關係只會更加疏離,而建制派恐怕也很難凡事都撐政府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