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王菀之Ivana

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王菀之Ivana

在演藝的道路上,她曾作出多方嘗試,也曾困惑、迷失,可是,今時今日的王菀之,已不再感到迷惘,她努力學習運用不同的媒介,分享自己的意念和想法。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2-08-05
字旅相逢

照片:王菀之提供,謹此致謝(點擊放大觀賞)

標籤: 伍仲衡張敬軒濱口龍介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王菀之翻譯舞台劇金雞SSS體驗藝術
王菀之一笑,眼睛就彎彎的,這是她的標記。
王菀之一笑,眼睛就彎彎的,這是她的標記。

踏入7月,忙得一頭煙。如果不是陸離在群組中傳來消息,我根本沒留意到《Proof求證》一劇,將於8月下旬公演。

《求證》是美國劇作家戴維‧奧本(David Auburn)的舞台作品,曾獲2001年普立玆戲劇獎(Pulitzer Prize)及百老匯東尼獎(Tony Award)最佳戲劇獎的得主,可謂來頭不少。

這齣舞台劇,2005年7月在香港公演,由香港話劇團和上海話劇中心聯合製作,分別有粵語和普通話版本。我第一次看《求證》,就是馮蔚衡、周志輝、彭杏英及潘燦良演的粵語版,早已很喜歡這個戲。

接着,綠光劇團於第6屆(2007年)華文戲劇節,來港演出此劇,令人印象難忘。飾演Catherine的姚坤君,演技非常出色。每看一次,我就更愛此劇。

除了舞台版本之外,這個作品在2005年,更被改編為電影Proof(《情來‧算盡愛》),由John Madden執導,Gwyneth Paltrow(桂莉芙·柏德露)、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鶴健士)及Jake Gyllenhaal(積·佳蘭賀)擔綱主演。不過,電影所拍出來的那種感覺,當然不能與舞台劇相提並論。

2014年,風車草劇團再演此劇,邵美君、陳淑儀、劉雅麗、梁祖堯演得投入,亦帶來新鮮感。此番由王菀之(Ivana)重新搬上舞台,與陳淑儀、吳鳳鳴和陳康合演,實在很矚目!

專訪王菀之的念頭,亦於此際冒起。感謝謝君豪,他透過陳淑儀,替我找到聯絡方法。

Ivana正忙於排戲,訪談時間很難安排,我們只能透過Zoom交談。有一段時間,未能在舞台見到她,在電腦螢屏上,她的樣子也沒改變,聲音仍有着小孩般的童音,眼睛一笑就彎彎的……

訪問王菀之,話題當然離不開音樂創作,還有她在表演藝術方面的心路歷程……

《Proof求證》一劇,將於8月下旬公演。

成長,快樂的小女孩

「我6歲開始學習鋼琴,自願的,練琴很勤力。除了練習老師所教的樂曲,也彈自己喜歡的……甚至彈父母的樂譜,到9歲時,已經考獲8級。」王菀之出身音樂世家,在古典音樂的氛圍中成長,父母是業餘歌唱家,家中經常播放音樂。

「人生第一次創作,應該在6、7歲……」學琴不到一年,她便嘗試創作自己的歌曲,第一首就是《快樂的小女孩》,「只有幾句,可惜已找不到當年的樂譜……」談起往事,她娓娓道來。

念書的時候,她已多次參加歌唱、鋼琴比賽,「我在學校非常active,做choir的伴奏,參加校際比賽……在舞台上表演,早已訓練有素。」故此,她從不害怕舞台。

王菀之6歲開始學習鋼琴,是個快樂的小女孩。

小女孩逐漸成長,聽歌的領域亦逐漸拓寬了,古典音樂之外,她也聽西方的流行曲,如Carpenters、Beatles……經常在家中播放父母珍藏的黑膠唱片。「長大後,我會買自己喜歡的唱片回來欣賞,古今中外,什麼都聽。」她一直受到這些音樂的影響。

中學時代,她讀的是文科,另加生物科。畢業後,王菀之到加拿大升讀大學,選讀的卻是經濟,跟音樂完全無關。作出這個抉擇,背後也有一個故事。

「當時哥哥在美國讀Business,我們兩兄妹,一直好close。父母送我到加拿大溫哥華念書,主要因為當地有親友的照顧, Business School較難入讀,而Economics好似接近Business一點,於是我便選擇了它,期待將來可以到美國找哥哥,跟他一起工作。」其實,她一點也不了解經濟是什麼。

「我剛開始在大學上課,便不喜歡Economics,於是選修好多其他科目,如Poetry、Psychology、Philosophy……」她強調這是個錯誤的抉擇!

升上大學,王菀之在加拿大選讀經濟。

有一年暑假,王菀之回港做暑期工,在銀行的IT部門當雜務,工作比較清閒。「有一天,我坐在辦公室裏,抬頭望出窗外,看見是陰天,隨意拿起筆,音樂和歌詞一起湧出來……」結果,她寫成了《我真的受傷了》,其後,還創作了《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

有一位同事,偶然見到她寫歌,便問她是否喜歡音樂,然後大家相約,跟一班同事去唱卡啦OK……她唱得不錯,於是這位同事便介紹她到伍仲衡的Studio錄歌。

「第一次踏入錄音室,戴上耳機,聽到自己的歌聲,好立體、好清晰,也好震撼!」伍仲衡一聽之下,驚為天人,感到好訝異,立即請她為他寫的歌錄Demo……

她極快愛上在錄音室的時間,「我好enjoy錄音,又可以唱新的歌,其實好開心」。

回加之前,Ivana也請伍仲衡為她創作的兩首歌,錄Demo留念。

創作,踏上成功之路

帶着愉快的回憶,王菀之飛回加拿大,重返UBC的校園。料不到,這個暑假,成了她一生的轉捩點。

話說有一天,伍仲衡致電給她,問:「你有沒有興趣參加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

「那時,我其實不知道CASH是什麼,而且只寫了兩首歌,流行曲創作大賽對我來說,是遙不可及之事,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她推辭了。雖然伍仲衡繼續游說,她也不為所動。

伍仲衡真的是她的伯樂,他為她報名、交報名費,並且附上歌曲的Demo。結果,她的作品入選了,進入總決賽。接着,Ivana收到CASH的電話,問她會否回港自行演繹自己的作品。

為了飛回香港參賽,她還要向大學申請提早考試……教授要多擬一份卷,讓她先考試。如此這般,2000年,王菀之憑着《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獲得第12屆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冠軍,作品由她包辦作曲、作詞及演繹。奪得冠軍後,不少唱片公司找她。

王菀之以《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奪得第12屆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冠軍。

「我覺得還未ready,可能是信心不足。」她放棄簽約,選擇返回加拿大繼續讀書。

不過,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在大學以外,我報讀了幾個音樂課程,包括編曲、學習用電腦software做音樂、錄音室運作,同時學習打鼓和吹長笛……《是一個誤會沒什麼可悲》出版CD,也是我的老師編曲的。」她積極裝備自己,為個人在音樂方面的發展而鋪路。

鍾景輝先生曾說過:「喜歡一樣藝術,一定要懂得比人多,打穩自己的基礎,作好準備,否則機會來了,也難以掌握。」Ivana亦深明此理,逐步朝目標邁進。

幾年後,她決定回港從事音樂幕後工作。伍仲衡時為環球的音樂監製,介紹她入行,最初簽約為”Writer”,負責創作歌曲。可是,公司老闆Tony很欣賞她唱功,於是她由幕後轉向台前,搖身一變,成為”Singer-Song Writer “,公司為她出版Mini-album(迷你專輯)。

她的歌曲清新動聽,市場反應相當好。2005年推出的《Ivana》和《I Love My Name》大受歡迎。從此,Ivana成為「唱作女歌手」,她的聲線更被譽為「被天使親吻過的聲音」。

2005年推出唱片《Ivana》,歌曲清新動聽,市場反應相當好。

「我信心大增,好enjoy寫歌,開始懂得享受音樂的世界……日又寫,夜又寫,沉醉於創作的天地。」創作,成為她生活中的大部分,不可或缺。

這些年,Ivana寫出過不少大熱歌曲,是各大音樂頒獎禮的唱作、歌曲、歌手獎常客,曾兩度在紅館開演唱會,一直以來,在樂壇的發展,成績非常亮麗。

在這間公司,她認識了張敬軒,「大家一齊出活動,做宣傳……」彼此合作無間,成為觀眾心目中的Partner!

Ivana與張敬軒合作無間,成為觀眾心目中的Partner。

*CASH:Composers and Authors Society of Hong Kong(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蛻變,緣來自舞台劇

當創作歌手之餘,王菀之開始參與舞台劇的演出。2010年,在W創作社的音樂劇《Octave柯迪夫》中,王菀之與張敬軒、梁祖堯等合作,她飾演毒舌護士,並與黃偉文同為此劇創作5首樂曲,包括與張敬軒合唱的音樂劇主題曲《高八度》,以及《開籠雀》、《小團圓》等。

2010年,在音樂劇《Octave 柯迪夫》中,王菀之與張敬軒、梁祖堯等合作。

自此之後,她愛上舞台劇,「這次與小龍(黃智龍)合作後,風車草的幾個戲,也預我一份,例如2011年的I Love You Because,還有2013、2015、2017年的《小人國》系列4、5、6……」她決心要繼續演好舞台劇。

2011年演出「風車草劇團」的《I Love You Because》。

「我好enjoy演舞台劇,從排練開始,到正式演出,與一班演員朝夕相對,彼此相處的時間充滿歡樂……我好似進入另一個角色的生活。戲演完了,曲終人散後,我會好期待下次的演出。」舞台劇的演出,讓她得到蛻變,再踏足舞台,感覺已經不一樣。

「舞台劇令我認識Space,劇劇訓練,探索的就是『自身與Space』的關係,點滴的積累,讓我再站在舞台上唱歌時,空間感完全不同。享受演出之外,我非常也珍惜舞台劇的訓練,令我學到更多新的東西。」Ivana坦言,不斷的磨練,她的演技亦得以提升。

2019年的音樂劇First Date,曾在西雅圖、紐約、墨爾本、東京等地公演,廣受音樂劇迷愛戴。對她來說,將一齣著名的百老匯愛情音樂喜劇搬上舞台,又是一個嶄新的嘗試。

她很想跟偶像吳鎮宇合作,但這位影帝表示,參演音樂劇是他的心願,於是她找來First Date,彼此一說即合。

在2019年的《First Date》,她與偶像吳鎮宇合作,同時擔任監製和演員。

「劇本的版權購自外國,我自行翻譯,同時擔任監製和演員。」Ivana表示,確定劇目後,整個人輕飄飄的,整件事情仿如做夢,導演是陳曙曦,歌詞由王祖藍改編為中文,參與演出的還有有知名演員袁富華、余迪偉、鄧智堅、吳鳳鳴和張月盈。

「整個團隊很專業,大家都團結一致,想做好這個Show,好有Team Spirit!」這個班底可說是夢幻組合,她對此劇亦全情投入。

「我第一次處理如此大型的製作,還要面對複雜的客觀環境……真的學會了好多,也帶來莫大的滿足感。」這次兼任監製,逼使她迅速地成長。

機緣,全是「神的安排」

王菀之演出幾齣舞台劇之後,開始有機會接觸其他的演藝工作。

2013年,她破格演出,替TVB拍攝劇集《老表,你好嘢!》,走入「公仔箱」,外界反應甚大,認為她在螢幕上的表現,與其原有的形象格格不入。Ivana亦曾在訪問中,道出內心的掙扎,她考慮了4個月,甚至走進片場時,也戰戰兢兢。

隨後,「我接到吳君如的電話,邀請我拍電影,因為太興奮,我當下毫不猶疑,立即說『好』!」一口答應後,她才問對方演什麼角色。

「君如找我演《金雞SSS》中搔首弄姿的妓女,我最初接到一頁劇本,只拍攝一天而已……但我從未演過電影,所以好驚,於是跑去找邵美君,向她求救。」她僅有一天準備的時間,邵老師只好授以幾個錦囊,讓她應急。

「第一場拍攝的戲,就在海灘,有不少演員,我的對手原來是風車草的Ah Dee(湯駿業),我直情好開心,而且即刻放心……全靠他帶我入戲。」拍完第一天,導演鄒凱光和吳君如都感到好滿意,於是為她加戲份,結果拍了16天。

這齣賀歲電影於2014年上映,Ivana有天生的喜劇感,演活阿金旗下的妓女吳璐,大受讚賞。她亦憑此角色,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兩個獎項,以及香港電影導演會的最佳新演員獎、第1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最受矚目表現獎。

2014年,Ivana(中)在《金雞SSS》中演吳璐,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兩獎。

「這是難得的經驗,我在實踐中學習,獲益良多,既增長了知識,找我拍電影的導演也增多了。」幾年後,在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2017)中,她演「阿四」一角。

這齣電影,說的是香港游擊隊抗日的故事,編劇是何冀平,「與名導演合作,我最初也感到好緊張,但我很幸運,對手是Deanie姐(葉德嫻),大部份的戲與她同場演出。我跟她『有傾有講』,很快就有一家人的感覺,可迅速投入角色。」

機會接踵而來,讓她得到不同的嘗試和體驗,她說:「自己的安排,只限於自己認識的;自己想做的,做不到,也是有原因的。我遇上的機緣,都是『神的安排』!」Ivana一家子都是基督徒,她自小便上教堂、返教會,也常常做詩班的鋼琴伴奏。

《金雞SSS》之後,除了至愛的音樂,她朝着不同的方向,多線發展。

「如果可以,我希望每年都做舞台劇。」她願望成真,2015年演《小人國5》,然後是《騷眉勿擾》、《小人國6》、《等死研究所》……連串的演出,為她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夢想,在藝術中展現

近年,王菀之開始啟動自己的Art Project。

她表示,「以前,我好enjoy being the audience of Arts;現在,我會積極去做個Artist,這是我的夢想!」

「十多年來,我曾作出不少的嘗試;現階段,我清晰地知道,我的夢想就是藝術創作,我的藝術,就是Performance加Music……」

她平日去旅行,花很多時間去看藝術展覽,「例如到日本旅覽,一星期有6天看展覽,欣賞藝術作品,可以inspire到自己,從中得到啟發,過程中有學習,也可逐步增強自信心,相信有能力做Art Work,亦值得展覽出來,跟大家分享。」

最近幾年,Ivana踏上藝術創作之路,衍生了很多意念,創造自己的作品,「對我來說,這些藝術作品,核心都是Music。」她舉辦的裝置藝術展,本質都是Music,全由音樂帶動。

「我喜歡Music,也喜歡Poetry,我用這些element開展個人的藝術之旅,跟大家分享。」她強調,「無論是策展,還是在舞台上做監製,也有相通之處,一路走來,我都好努力。」

她正在做的一個Art Project “The Missing Something”,大方向是探討──「人生在某些情況下,失去的是什麼。」這個Project分不同的Chapters,每一章道出不同的Missing……

《The Pink Room Experience 體驗藝術展》,與新歌The Pink Room同名。

2021年3月舉辦的展覽《The Pink Room Experience 體驗藝術展覽》是第一章,與新歌The Pink Room同名,主題是「消失的同理心」,探討標籤文化。接着,是12月開始展出的第二章《The Singing Canvases會唱歌的畫布》。

展覽的主題是「消失的同理心」,探討標籤文化。

第三章《The Missing frame消失的一格》,「在記憶中,人很容易忘掉一些『格數』,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應該珍惜的。例如在旅途中,kindness from a stranger,展覽就從這裏開始……」這個展覽,計劃於2022年的12月舉行,為時5個星期。

Art Project "The Missing Something" 分不同的章節,道出不同的Missing……

《求證》,帶來不少衝撃

今年的8月下旬至9月初,王菀之將《Proof求證》搬上演藝學院的舞台,擔任演員、監製及劇本翻譯。

談到《Proof求證》,她坦言,「最早接觸的是電影Proof(《情來‧算盡愛》),我是Gwyneth Paltrow(桂莉芙·柏德露)的忠實粉絲,看完電影之後,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印象好深刻。」然後,2014年,她看了風車草劇團演的舞台劇Proof,「台上演出的,都是朋友、前輩,印象更難忘。」

「在新劇籌備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的,不是劇本,是陳淑儀的檔期。跟他一起演舞台劇,是我的夢想,雖然以前也曾合作,如《騷眉勿擾》,他是導演。第二個要確定的,是導演司徒慧焯,大家『夾出』的檔期,就是這個時段,一年前已確定了。接着,才開始選劇本。」

陳淑儀曾提議《不期而遇的男人》(The Unexpected Man),全劇交流對白不多,主要為個人內心戲的演繹。「我看過劇本,也好喜歡。其後,我的腦海,卻湧出Proof……我問兩位老師,有無機會演到?」

「我想選擇一個和以前不同的劇種,所以選了這齣正劇,也很想飾演劇中的女主角。全劇只有4個演員,包括女主角Catherine、父親Robert、姊姊Claire,以及Robert的前研究生Hal,透過簡單的對白,交代這4個人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你以為是無條件的愛、信任、包容、體諒、欣賞,原來可以不存在。女主角冷冷的外表之下,隱藏着很多的難過與委屈,她作出的選擇,在外人的眼中,可能很傻,也很浪費,但對她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的,沒有第二個選擇,剖析這個女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很多的層次……」Catherine的戲,確是很難演,對Ivana來說,應該是個考驗。

在《Proof求證》中,Ivana演出Catherine。

確定劇本後,她才找其他演員,「吳鳳鳴在First Date中,曾演過我的姐姐,我很懷念大家做兩姊妹的那段日子……」

Ivana直言不諱,「我對翻譯很有興趣,喜歡親自將英文劇本翻譯成廣東話。那段時間很忙,翻譯對我來說,反而是休息,好像追看小說。幾位演員都是我邀請的,已合作過,翻譯時,有很多想像空間,腦中響起他們唸對白的聲音,我可將語氣寫進台詞中……」她花了兩星期翻譯,幾乎日以繼夜,非常投入,譯出3萬多字,譯至不願停下來。

頓了一頓,她繼續說:「我們已圍讀了幾次,邊讀邊修改,演員對於角色,有自己的演繹和看法,也會影響語氣。劇本已完成第三稿,今天開始排戲。」

「司徒慧焯導演要求我們,要背熟整個劇本的對白,才開始排練。我有一個問題,未排戲,無動作,無台位,如何記對白……四個演員中,我最擔心自己。」她笑着說,眼睛彎彎的。

她的疑惑,倒令我想起濱口龍介執導編劇的Drive My Car(2021),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戲中的舞台劇導演家福悠介(西島秀俊飾演),對片中排練Uncle Vanya(《凡尼亞舅舅》)的演員,也有類似要求,他們經常圍坐在會議室中,不帶情緒、不做任何表情地唸出台詞。據說這就是「濱口導演法」,演員三浦透子也說過「讀劇本到一個階段後,已重覆無數次的工作竟讓人感到安心。導演筆下的台詞精確掌握人性,有股力量自然地引發演員的豐沛情感。」我想,司徒導演對演員的要求,自有其理據。

「導演還要我們交一份功課,就是劇中4個角色心中的Prime number(質數)究竟是什麼?我在翻譯劇本的過程中,感到最深刻的,是4個如此close的人,3個是家人,一個是父親的學生,他們心中追求的Prime number,原來並不一樣,價值觀也不同,我覺得有點可惜。」也許,這就是劇本美麗之處。

一切,都是個人選擇

「若需要證明,愛算什麼?」是《Proof求證》一劇的主題。

現實生活中的Ivana,與Eric So(蘇卓航)已結婚6年多了,說起他,她瞇起彎彎的眼睛說:「我的另一半,給予我的靈感和創作勇氣,超乎想像的多。」

2015年,Ivana與Eric So結婚,兩人同樣熱愛藝術創作。

「他是個Artist,一個非常勤力、好專注的設計師。我很喜歡看着他工作,那種專注很charming,他可以完全不受任何東西影響,所以他的作品才會那麼漂亮……」

她由衷地說:「他是我的學習對象,在他的身上,有好多東西可以學習。當我好confused,好lost之時,他是我的guidance,也是我的力量。」難得兩人同樣熱愛藝術創作。

從小到大,王菀之和父母的感情很好,今年6月,她為父母籌辦5場《天使聲樂團古典音樂會》,身兼投資、主辦、創作總監、監製、鋼琴伴奏及音樂總監6職,替爸爸媽媽、他們的唱歌朋友,以及自己一償素願。

王菀之和父母的感情很好。

在Zoom線上,我們從她小時候創作的第一首歌曲聊起,談了個多小時……

在演藝的道路上,她曾作出多方嘗試,也曾困惑、迷失,可是,今時今日的王菀之,已不再感到迷惘,她努力學習運用不同的媒介,分享自己的意念和想法。

她期望,「可以自己選擇不同Expression,去share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Art Form,去share自己的創作、自己的理念、自己的Message。」

一切都是選擇,正如她挑選了這齣舞台劇。

期待Ivana演出Catherine,也期待舞台上的《Proof求證》!

今時今日的Ivana,努力學習運用不同的媒介,分享自己的意念和想法。《Proof求證》公演詳情:https://www.klook.com/zh-HK/event-detail/101006739-2022-proof/

更多精采文章

  • 《末戀.無愛合約》訪談分享:探索藝術與愛的教育《末戀.無愛合約》訪談分享:探索藝術與愛的教育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 中國歷史人物舞台劇《天問·屈原》 ──中華文化藝術遊中國歷史人物舞台劇《天問·屈原》 ──中華文化藝術遊
  • 劉紹銘教授的求學經歷 是一個勵志故事劉紹銘教授的求學經歷 是一個勵志故事
  • 燦然闖出演藝路,良劇薈萃現舞台──專訪著名演員潘燦良燦然闖出演藝路,良劇薈萃現舞台──專訪著名演員潘燦良

  • 蔡興華總結12生肖
  • 全城打疫苗的誘因
  • 藝術月之藝行者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伍仲衡張敬軒濱口龍介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王菀之翻譯舞台劇金雞SSS體驗藝術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強表示,亞洲及全球正處於充滿不確定性的十字路口,應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諧穩定。(無綫新聞截圖)
灼見報道

李強:中國是和平發展中流砥柱 李家超推介海南「醫療特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0
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亞新社)
灼見報道

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 語帶哽咽籲兩岸避戰謀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據阿里巴巴集團網站披露,張勇周二(3月28日)宣布啟動「1+6+N」公司治理改革。(Shutterstock)
灼見金融

阿里巴巴重組帶動 港股升破兩萬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在祭堂耳房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8個字。(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籲兩岸共同努力 振興中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影片

  • 霍詠強:美國怎樣在俄烏戰爭掠奪歐洲駭人利益?中國用什麼戰略帶領世界走向和平?
  • 黃錦輝教授:應對美國不斷打壓中國高科技 中央有何新舉措?香港可擔當什麼角色?
  • 嚴浩:如何改善長新冠後遺症? 哪些食物與自然療法更見效?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 霍詠強
  • 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 潘樂德
  • 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 鄭明仁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 編輯精選
  • 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 本社編輯部
  • 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 本社編輯部
  • 靜心聆聽靜心聆聽 譚寶碩
  • 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 編輯精選
  • 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 編輯精選
  • 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 盧兆興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