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孕育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

孕育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

MIT和哈佛在美國是一時瑜亮,美國高等教育的雙子星座,分別誕生過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及多位美國總統。

王耀宗 作者: 王耀宗
2021-08-01
求知集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公共知識分子劍橋市北美四城遊哈佛大學新移民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現代語言學之父麻省理工學院
聞名遐邇的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
聞名遐邇的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

承接上文:〈波士頓的自由之徑〉

八月廿一日(星期二)

今天與嶺大的舊生W取得聯絡,她昨天才從歐洲旅行回來,我們約了明天早上9:00來我住的酒店Cafe聚會。她來波士頓已經2、3年了,現在波士頓大學社會學系就讀博士學位。

今天的行程是去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逛逛。Anita和Cedy是第一次來波士頓,他們心情十分興奮;而我是第二次遊哈佛,首次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次才來波士頓開學術會議,來去匆匆,根本連Jet Lag也沒有恢復,已經要回香港了。

劍橋市承載新移民鄉愁與願景

哈佛大學位於波士頓市區的東面,相隔一條「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有地鐵直達,終點站叫「哈佛廣場」;一出地鐵站,就是「哈佛廣場」(Harvard Square),有遊客中心,可取旅遊資料。所謂廣場是由三條街道︰Massachusetts Avenue、Brattle Street以及J. F Kennedy Street的街角形成一段三角地帶,餐廳、商店、咖啡館及書店林立四周,自然亦成為街頭藝術家或音樂家表演之場所了。

哈佛大學位於劍橋市(Cambridge),為何叫劍橋,原因不難猜測,因早期來美國的都是英國人,不少是劍橋畢業的校友,用英國的地名命名新的移民地,可以滿足鄉愁;二來,命名劍橋似也抱有將新移地發展成像劍橋一樣大學城的願望。

哈佛校園。

就像劍橋大學一樣,哈佛大學也沒有一定的界限範圍,大學的建築物散布在周圍,並沒有一個中心。如果真的要談起中心,也許約翰哈佛的雕像處於的哈佛院(Harvard Yard)可說是中心;我曾經試過找到哲學系是在附近的一座建築物內,相信其他學系也在附近的建築物內。至於著名的如哈佛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 Yenching)、哈佛堅尼地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以及紀念堂(Memorial Hall)等,則散佈四處。

比美國立國還早的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高等院校,由約翰哈佛創立於1638年,比美國立國更早。現在的哈佛院樹立了他的雕像,成為旅遊人士留影的最熱門地點。哈佛約有2萬餘學生,約2/3為研究生,1/3為本科生。已產生了160多個諾貝爾獎得主,相信是舉世產生獲獎得主最多的大學,並且產生過8位美國總統,如奧巴馬及甘迺迪等人。

與John Harvar雕像合影。

我們並沒有特定的遊覽目標,只是圍繞哈佛園的周圍逛逛,去「劍橋街」(Cambridge Street)看到了高聳宏偉的「紀念堂」(Memorial Hall),這座建於1865至1868年的維多利亞哥德式的建築,有一座18公尺的高塔,是為了紀念在獨立戰爭犧牲的哈佛人的,聽說裏面刻了共136位哈佛人的名字。

哈佛大學紀念堂,有一座18公尺的高塔,為紀念在獨立戰爭犧牲的哈佛人。

另外在Massachusetts Avenue 閒蕩時,竟然發現一間名叫「香港」的小餐廳,門口完全不顯眼;門口橫寫着「香港」兩字,另外用小字寫着restaurant, Lounge and night club,我們並沒入內,看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旁邊恰是「哈佛書店」(Harvard Book Store)。

在「紀念堂」附近,有一大片空地,停了幾輛食物車,販售熱的三文治、飲料等食物,我們行得倦了,就坐在空地上的櫈子休息,空地正中有一座微升起的表演台,有人在彈結他,唱歌,旋律尚動聽,我們一邊吃午餐,一邊欣賞音樂。現時是大學的暑假期間,學生卻不在校園,來來往往的人卻是遊客,幸而天氣頗佳,大致是晴朗而不是暴曬,我估計溫度只有約23、4度左右,相當舒服。

哈佛校園內的午間表演者。

與哈佛有瑜亮情節的麻省理工學院

我們大約下午閒蹓到下午3:30左右,就乘地鐵去「麻省理工學院」。在「哈佛廣場」乘地鐵向東兩個站,在Kendall/MIT站下來,步上地面即是聞名遐邇的學院,與哈佛大學一樣,MIT也是沒有圍牆的,我們也只能閒蹓,也不知道那裏是中心(後記:後來才知道其中心是在所謂Kendall Square,旁有MIT合作社等),我們在地面閒蕩,誤闖入一座建築十分現代化的5、6層高的建築物,原來是M IT的「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IT和哈佛在美國是一時瑜亮,美國高等教育的雙子星座。它創辦於1861年,現時學生約有12000人,7000人為研究生,本科生為5000人,顯然不是間規模宏大的學院,主要以理工科出名,也曾產生過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以色列總理Natanyahu以及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是此處的畢業生。

哈佛內有相當多的建築物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如自然博物館及法律學院,但是MIT的建築物似乎並不突出,似乎都是平平穩穩的盒子型設計,哈佛令人有典雅的感覺,MIT則令人身處商業區之感,當然,我只行了一小時左右,而且範圍不出近河的Memorial Drive和Main Street 以及Ames Street之間的三角地帶,較易以偏概全。

哈佛法律學院。

對於社會科學的學者而言,MIT的教授創斯基(N. Chomsky)自然是如雷貫耳。這位學術界巨人兼哲學家、語言學家、認知科學家、社會批評家以及政治活動家的身份。他在語言的基礎上有突破性的見解,是新康德主義者,被推為「現代語言學之父」(Th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亦是美國學術界最著名的「異見分子」 (dissident)。

他批判美國的外交為帝國主義,內部的體制亦是「極權式」;數十年來,從來不曾見過他批判過蘇聯/俄羅斯/毛式中國的共產體制,自己卻穩坐在MIT的辦公室內,右手寫學術文章,奠立了殿堂式的地位;左手寫時評及政論,炮轟美國的體制,卻不認識正是美國的體制容許他在MIT待到榮休為止。

如果在其他真正極權的國家,他老早已成為階下囚,學術地位無從建立起來了。這位舉世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不知晚年有沒有反省一下他的地位及聲譽是如何建立的。

「北美四城遊」系列之九

更多精采文章

  • 孩子需要怎樣的失敗教育?孩子需要怎樣的失敗教育?
  • 接納移民變得強大接納移民變得強大
  • 美網公開賽觀賽記美網公開賽觀賽記
  • 一個紐約  兩種風光一個紐約 兩種風光
  • 曼克頓漫遊曼克頓漫遊

  • 旅遊、思考、人生續編──重遊西班牙和法國
  • 在馬德里報案的經歷
  • 看過南美伊瓜蘇大瀑布,世界其他瀑布皆不足觀矣!
  • 由地中海邊緣向內陸走──初訪格拉那達
  • 南美四國遊——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

王耀宗

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現任政治系榮譽教授。中文編著有: 《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六十年》(2009年) 、《中國問題面面觀》(1990年)、《中國學生運動的反思與前瞻》(1992年)等。 英文著述有: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America, 2005)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Crisis: Hong Kong’s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Handover (edited, Lexington Books, 2004). 英文論文曾刊登在:Asian Perspectives, 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Glob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New Left Review, Critical Asian Studies,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tc.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公共知識分子劍橋市北美四城遊哈佛大學新移民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現代語言學之父麻省理工學院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在祭堂耳房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8個字。(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籲兩岸共同努力 振興中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屆時梁朝偉將在電影節閉幕式上領取金獅獎。(梁朝偉Instagram圖片)
灼見報道

梁朝偉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楊潤雄祝賀稱實至名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左)與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中)等人握手。(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首訪大陸抵滬 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接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7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 (右) 在北京與洪都拉斯外長雷納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中央電視台新聞截圖 )
灼見報道

洪都拉斯與北京建交 宣布與台灣斷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6

影片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 編輯精選
  •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 張灼祥
  •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李美嫦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究竟銀行衰邊科究竟銀行衰邊科 胡孟青
  • 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 鄭明仁
  •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勇奪旅遊業專題研究賽冠軍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勇奪旅遊業專題研究賽冠軍 編輯精選
  • 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