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各方不臨崖勒馬,香港劫數難逃

各方不臨崖勒馬,香港劫數難逃

此時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國際形勢緊張之際,中央怕亂、防失控的心態,是很容易理解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成就斐然,但腐敗成風,貧富懸殊嚴重,剛履新的習李班子,自然憂心忡忡。凡事物極必反,過去大量印鈔、擴張、放任的政策必須改變。過去對香港的放任,已孕育出一大批愈來愈激進的社會分子,有見及此,中央的政策開始收緊,從柔變剛,是發展的必然。

彭泓基 作者: 彭泓基
2014-10-18
中華智慧與人生管理

各方不臨崖勒馬,香港劫數難逃

各方不臨崖勒馬,香港劫數難逃

各方不臨崖勒馬,香港劫數難逃
0
SHARES
66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專權的基本意識是「合」,而民主自由則是「分」(圖五)。十八世紀前,歐洲的領土,是隨着封君的個人婚姻或親屬關係的改變而改變,「國無常君、君無常民」。自法國大革命始,人們因自己的經濟利益而結合在一起,推翻了君主,建立民主政制,人民和國家共同體是一個契約關係。美國的獨立和興盛,正是實踐這個思潮最成功的例子。1848年的革命浪潮,歐洲徹底從過去的帝國體制或封君制度,解放成為民族國家。物極必反,這是人們過去長期在專制下,走向民主自由的必然路向,也是歷史的大趨勢。
 
圖五:民主與專制。
 
知曉這簡易的道理,就明白為甚麼人們從二十世紀的紛亂中復蘇後,民主自由的呼聲響遍寰宇。資本主義的基本理念是私慾的膨脹,配合殖民主義的掠奪, 迅速擴散至全球。十九世紀時,馬克思深明其害,提出共產主義,提倡以「公」克「私」。這跟儒家孔孟提出君子(義)與小人(利)、重農抑商的概念,不謀而合,因為大家都看到私慾的膨脹,會造成社會極度的不公。尤其是遇上貪婪的統治者與富人,情況尤為嚴重,因此必須予以制衡。從國家與社會的整體考慮,「合」與「公」是必須的,否則就會亂。尤其是在地大物博的中國,地方勢力與利害關係錯綜複雜,管治稍一鬆懈,就會出現如薄熙來的例子。
 

中央與港人的矛盾

 
此時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國際形勢緊張之際,中央怕亂、防失控的心態,是很容易理解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成就斐然,但腐敗成風,貧富懸殊嚴重,剛履新的習李班子,自然憂心忡忡。凡事物極必反,過去大量印鈔、擴張、放任的政策,必須改變。過去對香港的放任,已孕育出一大批愈來愈激進的社會分子,有見及此,中央的政策開始收緊,從柔變剛,是發展的必然。
 
相對來說,香港人自回歸以來,在政治上享有愈來愈多的自由,凡有不對、或不如意之處,都走出來表達,甚而示威抗議,這是很開明的政治氣氛,但也是「私慾」膨脹的現象,這是民強官弱的現象。站在個人與人道的立場,爭取民主自由,普世價值,建立美好的未來社會,是一種理想,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是現今全球的大趨勢。但不少人士,對民主自由和政治,只是一知半解。正如民主啟蒙先驅、法國著名的哲學家伏爾泰所提倡,民主的態度應是:「我雖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護你的發言權。」但可惜在香港,無論是民間或當政的,都沒有堅守這原則,反而變成了「我不同意你的意見,我就不給你發言權。甚至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凡是反對的,往往惡言相向,甚而動武,只顧黑白,不明陰陽相濟,完全脫離了民主自由,理性討論,相互溝通、理解,尋求妥協的精神。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除了一些無可爭議的普世價值外,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一切糾紛與矛盾,皆由於各執己見,缺乏同理心,不明或不願聆聽對方的意見,不願妥協而造成的。這是人類的悲劇。
 

香港的盛衰循環

 
二十世紀戰事不斷,許多人拋家棄園,隻身來港避亂,大家相濡以沫、掙扎求存、艱苦奮鬥、自強不息,互助互愛,孕育了獅子山下精神,那是一個美好的年代。經過多年的奮鬥,事業有成,生活安定,這是吉兆。大家若能堅持努力,自有飛龍在天的一日。可是,年輕一輩,在安逸的環境中長大,不少更是長於外籍婦人(菲傭)之手,開始好逸惡勞,對中國文化日漸疏離。在社會和制度上,龐大的官僚與社會體制,日漸僵化,墨守成規。人們開始妄求私利,幸而尚有廉政公署,不然情況會更不堪設想。香港的繁榮,也是隨着世界經濟體系與國內的發展而成就的。回歸後,政治形勢大變,適逢遇上金融風暴,市場逆轉,國內的崛起,增加了競爭和威脅,形勢顯得不利。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剛巧遇上這衝擊,無知的香港人,把責任都往他身上推,終而導致他的請辭,也是噩耗的開始。
 
基於避亂的心態始,香港人的國家觀念相對淡薄,只以金錢掛帥,若經濟不景,無法應變,民生疲弊,引起民怨沸騰,則有動亂之危。只有回復理性,深自檢討,團結互助,勤儉建港,實事求是,重建競爭力,方能脫出困境。(圖六)
 
圖六:香港的盛衰循環
 
香港目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貧富懸殊,日趨嚴重,有些是前任遺留下來的,也有是現屆政府造成的。政治是眾人之事,各有各的私慾和立場,若缺乏深邃的智慧、高尚的道德修養,能秉公辦事和決策的,畢竟是少數。因此,當各執己見,無法妥協時,就會出現愈來愈激烈的鬥爭,最後,訴諸武力,這是民主的悲哀。君不見在多國的議會中,都曾出現過議員爭持不下,一言不合,最終相互毆鬥的場面。在香港的立法會中,這些情況尚未出現,已屬萬幸。如圖五所示,管治者與人民間的矛盾, 若各方不肯讓步、無法妥協、 堅持私慾,必然導致衝突。初而口角,繼而動武。以暴易暴,從來都是解決紛爭的最下策,但眾生無明,在缺乏智慧去解決矛盾時,也許就是必然的結果。 若真訴諸武力,擁有武力的管治者自然獲勝,而民怨亦因而日漸增長,後患無窮,當年的六四,就是最好的明證。大禹治水,棄堵截而改用疏導,方為上策,管治者宜當深思。若循此推理,香港的亂象日顯,未來的狀況自然浮現。
 
2013年提出佔領中環,一石激起千層浪,激化多方面的矛盾與潛藏的恐懼,相信未來的數年,將會衝突不斷,直至雙方損兵折將,反思悔過,才願意坐下來,虛心聆聽對方的心聲,相互妥協,共同解決矛盾,重建和諧社會,否則禍患不絕。那時,香港的元氣,「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目前形勢,各方執迷不悟,妥協無門,若不臨崖勒馬,相信劫數難逃。根據目前的推算,從2014至2017年間,社會矛盾浮現,衝突會繼續不斷,而最嚴重的時刻,可能出現在2015年的7月與11月。「履霜,堅冰至。」,面對逆境,只能「括囊無咎、含章可貞,待時而發。」(《易經・坤卦》)
 
香港的未來,必經一番考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汰弱留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香港長遠競爭力之本,不只在多建樓宇、加機場跑道、填海建橋,而是有賴於香港人的素質,從教育到人文的素養,培育擁有歸屬感、才能與智慧、廣闊的胸襟和視野,融和中西文化、倫理道德與公義的市民,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於拙作〈中國律法與香港困境〉一文中,強調錢穆先生的名言:「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以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以往歷史有真實之了解。」亦如唐朝魏徵所說:「求木之長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香港是福地,只要仍有經濟勢力與人才,就有美好的將來。(圖七)
 
圖七:香港的未來展望
 
人類從來無法從歷史的教訓中吸取經驗,不斷重複着惡性的循環。人類的生存,在宇宙間只是滄海一粟。也許,將來的歷史,不再是所謂大國的興衰、不是朝代的存亡,不是城市與個人的起伏,而是全體人類的毀滅與消失。
 
參考書籍:
 
許倬雲:《萬古河山》、《帝國的年代》《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極端的年代》、《現代文明的成環》、《中西文明的對照》、《大國霸業的興廢》、《歷史大脈絡》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
錢穆《國史大鋼》
 
從《易道》與歷史規律剖析香港困境之三(完)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在轉型其間錯過了甚麼?香港在轉型其間錯過了甚麼?
  • 《易道》與歷史規律《易道》與歷史規律
  • 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律法的法理和歷史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律法的法理和歷史
  • 從中國律法分析香港的困境從中國律法分析香港的困境
  • 電視行業烽煙起 「競合無間」創多贏電視行業烽煙起 「競合無間」創多贏

0

彭泓基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大學理學士。中華智慧管理學會創會會長、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副協席教授、中央政策組諮詢委員、香港市務學會會長,院士及顧問。九十年代任雷射電腦副董事總經理,獨力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建立全國網絡。近年專心鑽研中華文化,致力融和中西智慧於現代管理,創六慧管理,尤擅《易經》管理學。著有《於無聲處》、《遵道而行》、《靜待黎明》等。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林鄭月娥強調,以「封區」形式要求區內居民強制檢測,並非只做一次,政府日後一定會加以採取。
灼見報道

新增81宗確診 本港染疫人數破萬 政府圍封佐敦疫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3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有深圳口岸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有農曆新年經深圳灣口岸到深圳的人數預測。(亞新社)
灼見報道

進入深圳者分流到市外隔離 預約過關每日名額2000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病例,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香港與台灣抗疫一周年 相同疫情下的不同情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容教授表示,對理大而言,由於建築、地質學、 應用科學、工程學院等許多學系都對月壤抱有極大興趣,因此,希望能向國家申請少許月壤到港,以便展開相關研究。(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理大研發表土採樣儀器 助力嫦娥五號成功攬月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影片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本社編輯部
  • 下月11日六星連珠下月11日六星連珠 蔣匡文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秋冬防「蛇」突襲秋冬防「蛇」突襲 温愛詩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胡燕青
  • 余遠騁
  • 温愛詩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