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雨樂(香港公開大學教授、古月堂行政總裁)
封面圖片說明:趙雨樂教授(圖右)參加饒宗頤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古月堂珍藏唐素草書的文章。圖中為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圖左為百歲的饒宗頤教授
(編按:趙雨樂教授是中國歷史學家兼家族「古月堂」的行政總裁。2016年1月29至31日,古月堂將於銅鑼灣柏寧酒店26樓展覽廳進行為期三天的展覽會。目前為止,在香港以專場形式參與展覽和拍賣的古董珍藏為數不多,而循古代至現代包羅各種書畫、陶瓷、古玉、金銀器物等收藏風格的,更是少之又少。本社邀趙教授親自執筆,讓讀者了解箇中情況。)
在浩瀚的藝術品市場,「古月堂」的收藏經歷,標誌着深厚堅毅的香港史故事。家族以潮汕米業起家,克勤克儉之餘,尤好鄕邦之學,略通文史研究,致力保存中國文化精粹。30、40年代,中國局勢趨於動盪,在學者葉恭綽的領導下,堂中祖父同寅,頗涉金石書畫,雅好清遊,曾聯袂廣州市米商養和堂主席黃詠雩、藏書家徐信符參與文化活動,在國內外嶄露頭角(參閲拙文:〈二十世紀上半葉粵港文人的雅集與交游〉,收入劉義章、黃文江編《香港社會與文化史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2002年,頁57-73;〈近代嶺南的詩畫社團:「清遊會」活動新探〉,《華學》【饒宗頣教授九十華誕專刊】,卷9-10,頁1323-1340)。
數十年只買不賣 博通古今中華珍藏
得力於粵港通商之便,兩地鄕里接濟血濃於水,有義助友好獲贈名家書畫,也有以米易物紓緩學人困局,家族藏品漸為可觀,嶺南國粹得以在港生根結果。50、60年代,國家文化事業道路曲折,未減文化人南來北往的交往熱忱,古月堂仍然與各方家交往無間,得以親睹名家如溥儒丶于非闇丶齊百石等手蹟,眼界為之大開。按照堂內數十年來只買不賣的習慣,最後成就了體大而精,博通古今的中華珍藏。80、90年代,父叔長輩着手整理珍藏,分為金玉丶古玩丶書畫三個類目,並將流散於泰國丶馬來西亞丶新加坡的文化族產陸續重歸香港管理。
新春之際 展示先輩收藏成果
千禧以來,古月堂改造任重道遠,謹遵堂族先輩遺願,擬以信託基金名義開展堂務,同時關心本地文化教育的推廣。 2015年,古月堂藏品先後亮相於上海、廣州丶新加坡和港澳等地,深獲藏家好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辦的「漢武盛世」展覽,以及國學大師饒宗頣百歲祝壽的國際研討會上,古月堂後人均以專家學者身份,積極參加了各場文化討論,提出了先秦戰漢玉器的祭禮文化,又唐代佛經與書法風格的各種解讀。新春之際,萬象更新,中國文化在國際遍地開花,這些來之不易的文化際遇,有賴幾代中國人的努力。
我們享受豐碩的文化成果,也不忘展示先輩的收藏業績,首度與協聯藝術品公司㩦手辦為期三天的展銷會。展銷會分為「展覽」(1月29至30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 及「拍賣」(1月31日,下午2時30分) 部分。在1月29日首天的下午5時,更安排古月堂眾多顧問蒞臨開幕剪綵,為大會增添濃厚的學術氣息。是次展出藏品,書畫數量已達80幅以上,並有近40件漢唐金玉器物,務求以藏品會友,積極籌備古月堂的起動事宜。至於古月堂藏品的特色,如何從中展示其時代價值,將另擬篇章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