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全球火熱,商界人士紛紛寄予厚望,深信AI能提升業務的效率和生意的競爭力。近年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不少業外人士更相信「AI代人」的日子快將降臨。中文大學於1月18日在灣仔會展舉辦《2018中大科技論壇》,主題正是「AI代人?」。
《論壇》的主禮嘉賓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致辭時指出,香港AI硏發實力國際聞名,去年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報,香港科硏論文在AI領域的影響力在全球排名第三位。政府亦十分重視AI,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了57項AI相關的硏發項目,資助金額高達2億港元。再者,政府亦積極投放資源,支持各部門利用AI技術進行内部轉型,例如政府將於2020年開設中央數據中心,推動跨部門大數據分析及AI應用。筆者欣悉政府對AI的重視,認為此舉有助香港經濟轉型,促進本地創新及科技産業發展。
AI能否超越人類?
大會主題演講由中大湯曉鷗教授主講。湯教授是AI及計算機視角(computer vision)專家,他研發的基於深度學習的視角識别算法數年前創出99.15%的準確率,為當時世界之冠。此外,他始創的「商湯」(SenseTime)AI公司是香港科學園的獨角獸(unicorn)。他的演講題目是《文藝復興與人工智能》。在演講中,他指出歐洲人自古至今非常尊重藝術,相比之下,中國對創新科技及知識産權的重視度卻難以相題並論。對於「AI代人?」,他認為「阿法狗」戰勝棋王的確是AI技術的大躍進,不過它同時帶來了一番美麗的誤會。若然「阿法狗」背後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於下圍棋以外的任務(例如視角識别)的話,恐怕與人類智能相比必然會兵敗如山倒。同樣地,他的深度學習視角識别AI算法亦不適用於下棋。由此可見,AI應用是人類挑選的,其背後的AI算法也是人類設計的,所以「AI過人」之說法在現階段還是有點遥遠。
繼湯之後六位中大AI學者分别發表演説,介紹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包括手術、醫療、機器人、視像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均畢業於世界知名學府,例如三位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MIT),其中兩位更是45歲不到的年青科學家,他們選擇扎根於中大證實香港的大學科硏條件具吸引力,水平媲美國際。概括而言,講者們陳述其研究領域中AI在過去、今天及未來的發展。不論是哪一個領域,過去的AI系統是由人類開發(編寫)的,今天的AI系統是人類引導機器學習的,而未來的AI系統將會是不經人手,全面由機器自學而成。預計未來的AI將會有如人類一樣,能夠適當及實時地自我決定及轉換應用領域。
兩位年青學者在演講中提出兩個未來智能系統。在手術AI應用方面,微創智能機器人將可以在體内自由游走鑽探,挖掘可疑病源,並進行即時在位診斷。在錄像分析應用方面,AI除了人與物的識别之外,更可以進一步進行實時情感分析,包括錄像毎一個人喜、怒、哀、樂的情緒。
AI的應用趨勢
《論壇》第二節邀請來商界科技顧問發言,介紹AI在工商業界的應用趨勢。不約而同地講者解釋今天AI主要是輔助工具,用作增强人類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並介紹「機器人自動化流程」(Robotic Process Autonation, RPA)概念。簡單而言,RPA是一套代替人類每日工作在電腦上繁複工序的軟件機器人(即AI系統),而講者亦指出RPA今天在工商業界炙手可熱。
《論壇》的結論相當之明顯,學界與商界講者在「AI過人?」的題目上看法一致,普遍認為現階段仍然言之過早。除了技術還未完全成熟之外,AI牽渉的道德及倫理問題非常複雜,可嚴重影響地方安全以至社會發展,令實踐「AI過人」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