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論語·憲問篇》
在上回,筆者提到在人世間的事情,唯有鍥而不捨的堅持才能克服阻力。而要成就一個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動輒要花上數十以至上百年,過程中自然可以容納數年的逆境。若現在就斷言香港的前途已經完結,是言之尚早。
筆者不敢低估香港目前面對的挑戰,亦不是主張凡事只看樂觀的一面。若中美兩國全面爆發全面戰爭,或變成不共戴天的仇人,除非香港能找到強大和獨立的資源,支持我們在金融事業上「孤身走我路」,否則無論怎麼努力都作用有限。
客觀分析的局限
不過,我們不宜亦不用放棄和太悲觀。即使擺在眼前的很可能是一場「背山之戰」(uphill battle,形容艱苦的戰鬥),目前也宜下定決心做好各樣準備,盡力做,並接受和面對可能長時間的搏鬥,若放棄了後果將會大的難以承擔。筆者認為,成功的機率並非很多人想像中那麼低。香港目前仍有條件以幾年時間,努力嘗試克服有關挑戰。
歸根結柢,未來永遠存在不確定性,無論分析做得多麼好和透徹,只能包括目前已知的變數,準確性仍然有極限,不可能百分百把握未來。
往更高的層次看,人世間所有的事情,是否都可以訴諸所謂的客觀分析?我們又是否一定要從這角度看所有的事情?有沒有一些可以超越客觀分析和機率評估?
奈特與資本主義制度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了。芝加哥經濟學派元老級人物法蘭克·奈特(Frank Knight)在1921年發表過一篇很經典的論文,名為〈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觸及到類似的問題。奈特認為,不確定性無法以機率分析,以及轉嫁給其他人承擔的。唯經濟運作理論中,不確定性的風險一定要有人去承擔。企業家最大的貢獻無疑就在於此。利潤就是他們承擔風險後的回報。
值得留意的是,奈特曾形容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不道德的(unethical),只會引致資本家的財富和權力不斷累積。不過,這篇文章卻被廣認為迄今維護資本家利潤合理性,最出色的一份文獻,而芝加哥亦一直是捍衛資本主義、自由巿場的重鎮。由是觀之,奈特支持資本主義制度,並非因為他不知悉制度潛在的問題。同樣地,筆者認為港人不要放棄香港,並非不了解箇中的挑戰。
知其不可而為之
經濟學家大師艾智仁(Armen Alchian)曾經問過有關浪費的問題:「什麼為之浪費?派200艘船去大海尋找海難生還者,最後只有一艘能找到生還者,那其他199艘船算不算是浪費?」從中可見,在未來不可預知的條件局限下,斷然什麼是不可能、不值得,真的不是一件那麼容易和簡單的事。
本文開首引用了《論語》一段,反映着人世間可能有些事情,就應該全力以赴地去做,超越機率計算和現實考慮。孔子一生所做的,會否就是這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事?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39
聯繫作者:Gudordi@proto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