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不滿《大而美》法案,他為何與特朗普反目成仇?第三黨能撼動民主共和格局?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對特朗普真有點挑戰性的,恐怕是前死黨馬斯克組美國黨。馬斯克只求手握可左右兩大黨的關鍵票數,逼使兩黨為了爭取與美國黨聯手來控制國會,採納該黨的一些政策。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使這項具高度爭議性的法案正式生效。馬斯克另組美國黨,和這件事有何關係?聽聽資深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經濟學者徐家健表示,馬斯克主張政府要削減開支,已經看到部分共和黨人支持,只要馬斯克成功拉攏支持相同主張的民主黨人士,對於一些不太左的經濟政策,只要商界能接受,那麼便有成立第三黨的空間。

馬斯克如何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好友」變成彼此反目?哈佛大學為何有底氣硬撼特朗普?一起聽聽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前副教授徐家健分析。

馬斯克來自科技界。傳統上科技界尤其矽谷的科技達人,過去都是民主黨支持者;但2024年卻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很多都轉投了共和黨,馬斯克只是其中之一。

金權結合十分脆弱,時間沖刷,最易將私利的猙獰曝露。今天特朗普與馬斯克不能共美國的天下,剩下就是反目成仇,互相攻擊,水銀瀉地,直至對方要鉛毒纏身,聲名掃地。

OpenAI在進行融資的同時,也在改組,目的是要將公司從一非牟利機構演變成也可以逐利的商業機構。此事一路走來,爭議甚多。

馬斯克能成為特朗普的郭子儀嗎?當然不會,只能開個告別會,由一字並肩王變回庶民。日後特朗普班子要報仇,擋得住嗎?

Trump霸點知我們幾十年來練就「鐵布衫」,紮穩馬步,屏息運功,不跪不退。霸王的毒拳有若打到鐵板,反彈回自己身上,雪雪呼痛。這才覺得不好惹,想借勢降調。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現時的國際空間站或會提早被廢棄,相反中國空間站迎來轉折點,現正快速地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太空科研平台。聽聽他怎說?

美國始終是一個民主社會,如果大部分的選民看清楚長遠的得失利害後,放棄支持特朗普,那麼全球政治鐘擺仍然有機會回歸到比較正常的軌道。

馬斯克個人在DOGE吃了大虧,便意味美國政府的財政改革失敗了嗎?

為何目前是中國經濟平衡發展模式最佳時機? 美國走上孤立主義歪路 是給北京送大禮?一起聽聽資深投資人譚新強的分析。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表示,特朗普上任之後差不多每天都有新招,出人意料。不過,這樣做逐漸會被國際適應,其震撼力會逐步遞減。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馬斯克奉特朗普之命整頓美國政府機構,以AI科技快速審計,裁撤冗員,打擊貪腐,矛頭直指CIA、FBI、USAID及國防部等。此舉被視為針對傳統精英、軍工複合體及深層政府的報復,亦反映科技巨企與軍工集團的權力轉移。雖提兩人政策高效率,但手段激進,成敗有待觀察。

特朗普喊話要讓加拿大成美國第51州,引發加國反美浪潮。作者以自身在加拿大13年經驗分析,認為特朗普慣用談判技巧:誇大問題、煽動對立、爭取小勝、誇大戰果。加拿大併入美國可能性低,因歷史、文化及制度差異,多數加國民眾傾向維持獨立。即使特朗普施壓,改變現狀可能性微。

電影《哪吒2》在中國賣個滿堂紅,更向荷李活進軍,這一切一切,都是中國崛起,一步一步領先美國的例子。

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怎說。

美國在100年前是世界工廠,但當世界工廠的工藝技術在過去100年間已經失傳,要再工業化便強人所難,正如現在要在蘇格蘭再重振造船業已經不可能。

特朗普授意成立政府效率部如現代東廠? 馬斯克能否如願裁撤七成員工,無任何後果?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大幅砍殺美國國內建制機構、拆掉政府賴以管治的國家機器,自毁長城,到底所為何事?有評論認為,特朗普正在摧毁美國。

儘管不喜歡和痛恨特朗普團隊的美國人往往指向特朗普用人方面的錯誤和偏見,認為這個團隊只是忠誠於特朗普本人的「烏合之眾」。但人們也需要考慮到這個團隊的優勢。

特朗普施政過猶不及,導致內外交困,無暇顧及中國。美國盟友疏離,國內矛盾激化,移民政策影響工業和農業,政府效率低下,削減福利引發民怨。

中國AI科技人才不輸美,為何美國科技水平大幅領先?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對科技發展有哪些作用?一起聽聽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談談他的想法。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極右派分子抬頭,為什麼導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處於談判下峰? 中國有意出售TikTok,美國首富馬斯克是買家首選?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指出,特朗普當選後,先撇除近日中美在外交商討事項的態度轉為較友好,特朗普2.0跟拜登在位的美國對華政策相比,基本上無分別。而商人思維和背景的特朗普奉利益為先,行事更狠,針對企業加強圍堵中國的程度料更提升。

不論你對特朗普和馬斯克說的每一句話信以為真,還是不理睬,所謂美式民主都會倒退,主要在四大支柱:共享繁榮、發言權、專業治理、有效的公共服務。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宣布停止美國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改採用戶評估,引發爭議。此舉被視為向特朗普示好,也反映美國對事實查核機制公正性的質疑。專家憂慮此舉將加劇平台內容失控,建議參考其他國家政策,從使用限制着手改善。

2024年十大值得關注事項:川普回歸影響、馬斯克崛起、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中國經濟、香港政制、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美股泡沫、AI 發展。諸多不確定性,挑戰與機遇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