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可持續發展

人、環境和利潤之間的可持續包容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6-07
企業要成功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必須在人、環境和利潤三方面之間發揮全面的包容性。
海洋公園與香港創新基金攜手合辦「香港教育領袖高峰會2023」 海洋公園推出全港最大學界保育聯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05
適逢6月5日「世界環境日」,海洋公園公司(海洋公園)與香港創新基金(基金)早前合辦首屆「香港教育領袖高峰會 2023」。會上,海洋公園同時宣布成立「海洋公園保育聯盟」, 連繫全港學校、兒童及青少年。
張翔校長的大手筆
作者:文灼非2023-05-21
香港大學4月初舉辦了首屆校長論壇,由張翔校長親自主持,幾位講者都是今年獲頒授港大名譽博士的傑出科研權威,能夠同台分享當今科學界的熱門話題,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術盛會。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20
新世代專才很着重僱主的可持續理念。獲頒灼見名家首屆企業典範大獎的太古集團的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認為,通過公開透明的可持續策略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當人才就位,公司就要製造機會,讓他們親身參與永續發展項目。
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圖鑑發布 冀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3
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圖鑑跟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一樣以「碳中和」為主題,冀望推動社會及經濟改革,順應全球生態治理變革趨勢。
ESG與減碳乃是可持續發展成功之道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5-10
全球以至於區域性層面,可持續發展無間斷地被熱烈討論,從宏觀看可持續發展領域,知名國際基準機構紛紛宣布推出與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和加速減碳的新工具和舉措。
未來環境領袖的轉「廢」為源想法
作者:余遠騁2023-05-08
為啟發青少年關注廢物管理帶來的環境問題和影響及倡導綠色建築、節能減廢的理念,第九屆「社會創新發明 – 概念空間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就推行金屬廢物智能回收提出創新的設計及想法。
香港中文大學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顯華2023-05-06
2022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整體評分全港最高,並於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表現出眾。
朱棣文教授:氣候變化中創新 邁向可持續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03
朱棣文教授引用美國政治家羅拔甘迺迪的說話,表示GDP衡量一切,除了使生命有價值的東西。為了達到減少2攝氏度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必須在本世紀末之前變為負值。
太古集團唐偉邦:航空業要做到零排放,mission impossible?加工可口可樂也可以善用水資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03
獲頒灼見名家首屆企業典範大獎的太古集團的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表示,可持續發展策略涵蓋5個重點工作範疇,即使集團業績受經濟欠佳影響而下滑,但可持續發展步伐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來。
通過併購令企業更強大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3-04-27
成功的併購可令企業呈現指數級增長、擴大市場份額和有效提升業務。本文與專門從事併購的會計師一起探討如何在此過程中創造價值、在相關範疇取得成功需要什麼技能,以及何以香港能夠長期維持其併購熱點地區的地位。
路!應如何走下去?
作者:翁美茵2023-04-18
不論在工作及信仰(或個人的信念)上,都應該繼續努力學習及更新,讓自己一直保持在有心、有力及有格的素質,讓個人的教育夢能實踐,亦幫助別人實踐。
鳳凰衛視推《香港自然故事》 展現港豐富自然生態環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15
鳳凰衛視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共同發起2023年度大型文化公益項目《香港自然故事》,展示香港不為世人熟知的另一面,即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世界一流的生態保育水平、成功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
描繪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藍圖
作者:陳晴2023-04-04
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要達成,兒童工作是重要的一環。然而,經歷了疫情寒冬,社會各方面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和影響,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任重而道遠。
大學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什麼作用?大學生有多了解?
作者:黃顯華2023-04-03
高等教育機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如何實踐自己的社會責任?大學生又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多少了解?
學校透過知識管理累積學校組織知識
作者:朱啟榮2023-03-27
為了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學校或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需要檢視學校成員已有知識,關注現有知識的重要性並有效地使用它,亦需要探索仍欠缺或不足哪些知識。這正是學校的「知識審計」過程。
如何把握「雙碳」目標的未來趨勢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3-22
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除把握碳市場創新機制及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機遇外,更應把握碳市場及能源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0
由香港致雨慈善基金會與曉日春暉─愛心獎許曉暉紀念基金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及繪畫比賽完滿結束。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2023八強誕生 參賽者:期待與企業高管交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7
「ESG挑戰」參賽學生參與了網上ESG培訓和模擬交易等活動,更能夠直接與企業高管交流。他們都覺得獲益良多,更理解到可持續發展與ESG的重要性。
迎接變幻 抓緊機遇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3-02-27
香港會計師公會正式掀開新章節,公會會長方蘊萱講述公會如何在其已轉變的職能下,確保會計行業能持續為香港蓬勃發展作出貢獻,以及如何在她所稱的「會計二次方」時代中為公會會員帶來機遇。
宋朝已提倡ESG理念──看ESG理念發展歷程
作者:邵志堯2023-02-13
環境、社會及商業管治(ESG)在不同的年代,也有不一樣的名字。
ESG vs 零工經濟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1-18
媒體常常傳出一種錯誤訊息,訪問高收入的零工經濟人士,令人把零工和高收入劃成等號。零工讓一些年輕人能賺快錢,因為多勞多得,但也因為沒有培養成長的機會,令其薪金也只可以原地踏步。
商業創新4.0──專訪香港城市大學王澤森教授
城大工商管理課程「商業創新4.0」的構思源於工業4.0及商業4.0的多元挑戰性環境,旨在培育善於運用科技,掌握財務,吸引融資,以創新管理方式實踐ESG目標、永續發展、營商目的與獲利的優秀企業領導人。
秤一秤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作者:張量童2023-01-05
博匯智庫一直以來都認同中部水域人工島的區位優勢及其運輸基建對全港發展的重要性,只是對其成本效益和財務安排可行性存疑。
Victoria林睿玥:一幅畫的完成
作者:張灼祥2023-01-05
「只要你肯努力,肯去嘗試,你總會在現實中找到你的夢想,會是夢想成真的。」今年才十多歲的Victoria,已參加好幾屆繪畫比賽,她剛獲得「2022年最具潛質藝術家年奬」。
2023亞洲金融論壇強勢回歸
作者:胡孟青2023-01-04
展望2023年,外圍環境依然複雜多變,相信市場仍然充滿挑戰,但有危便有機,配合中港通關的良好勢頭,香港應抓緊各種機遇,以2023亞洲金融論壇打響頭炮,重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威。
增長空間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2-12-23
IKEA財務董事廖康元(資深會計師)認為,具備創新思維才能令這國際知名的家具公司更上一層樓。他講述如何發掘新途徑助集團帶來增長,以及為何個別商品銷量在實體銷售時會更勝一籌。
疫下國際線上交流計劃 培養同學成為全球公民
作者:李建文2022-12-15
新冠疫情打亂了學校原有的計劃和安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但亦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實踐創新教育及搜索更多學習的可能性。除了內地姊妹學校外,最近更與新加坡學府建立聯繫,參加他們舉辦的國際線上交流活動。
GRESB──房地產企業可持續發展風向標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2-12-07
隨着企業ESG表現備受關注,愈來愈多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會着重考量企業的ESG表現。於房地產行業,面對日漸複雜的市場環境,有效且統一的評估體系對投資決策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劉兆佳:誰失去了誰?
作者:劉兆佳2022-11-14
即使中國所謂「失去了」美國和西方,中國人民不但不應該感到惋惜,反而應該視爲值得慶幸的事,因爲這代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