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Jul 20 2025 10:32:1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生活

喀什古城經濟啟示錄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15
著名香港問題專家、浙江師範大學邊疆研究院副院長王江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香港與新疆的文化交流不僅可以繼續現有的影視、音樂、藝術展覽和文創產業等領域,還能夠結合雙方特色,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鳳凰衛視《發現新主播》優勝者林鶴軒 亮相香港台新欄目《晚間專綫》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14
按照鳳凰的傳統,新入職的主播要先以出鏡記者的身份參與新聞製作,以熟悉香港的新聞環境與本地文化。林鶴軒也不例外,在跑了一個月的香港本地新聞後,最近在香港台全新粵語新聞欄目《晚間專綫》亮相。
廚神注意!惜食創意料理大賽現已接受報名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03
創意料理大賽現邀請公眾參賽,即日起至7月24日接受報名,攜手推動惜食、減廢、減碳的可持續生活新態度。
一年間 鳳凰衛視香港台何以成為港人看世界的窗口?
作者:編輯精選2025-05-08
在電視大屏逐漸式微的今天,香港台短短一年間收視提升卻超過四成,這家媒體究竟有何獨特之處,能夠迅速在本地電視市場佔得一席之地,成為港人看世界的窗口?
美心推出「軟心膳」保吞嚥困難長者口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02
美心將推出軟心膳,在5、6月為超過100間院舍免費提供軟餐,另會提供專業服務指導烹飪及進食方式,後續會收集長者的試食意見。7月全線美心皇宮及20多間指定美心快餐將提供「軟心膳」堂食服務。
「蘭得有心人」蘭花展明起香港公園 設免費導賞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10
今年香港蘭藝會即將舉辦「蘭得有心人」展覽,主體布置為心型蘭花藝術裝置,同時亦會展出各屬珍奇蘭花。
「2025香港閱讀+」探訪書中之美 體驗閱讀新方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0
「2025香港閱讀+」於4月至6月舉行,旨在探索書籍之美,感受閱讀的樂趣及價值。同時,結合科技與跨地域合作,提供多元閱讀體驗。
東華三院慶祝創院155周年 傳遞行善精神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31
東華三院155周年誌慶以「行善無界限」為主題,推出全新企業宣傳片《東華三院伴你成長》及院歌《源遠的歌》,回顧歷史,展現其與香港市民一起成長的歷程,並藉多元活動凝聚社區,推廣關愛精神。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傷健共融音樂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0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傷健共融音樂會圓滿結束。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強調,社會應攜手關愛殘疾人士,政府已設立「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支持殘疾人士參與藝術活動,撥款總額達9500萬港元。
照顧者錦囊公開 專家分享10大實用建議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9
「照顧者關懷日」旨在為照顧者提供必要的支援與資源,現場設攤位、講座,提供法律、醫療、社福資訊,並分享照顧技巧,精神健康資訊匯呼籲各界持續關注照顧者需求。
長者希望日2000義工家訪派福袋  梁智鴻:移民潮更要關懷鄰舍
作者:編輯精選2025-01-13
寰宇希望周日舉辦長者希望日,近2000名義工探訪約千名領取綜緩的獨居或雙老長者,派發福袋並陪伴參與活動。梁智鴻醫生呼籲關注移民潮下的安老挑戰,鼓勵鄰里關懷長者。
綠化屋頂上自來植物=雜草?  論平衡城市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養護成本
作者:編輯精選2025-01-04
自來植物往往被界定為雜草,在恆常維護中必定要被移除。但許多研究已經證明,粗放式綠化屋頂上的植物物種多樣性有助提高效益,如保水性、隔熱性能、減少土壤營養物溢出、去除污染物和提高生態價值。
氣候變化悄悄改變了我們的聖誕大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5
氣候變化早已跳出象牙塔理論,落地遊走於企業法規、金融指數、期貨交易及氣象研究多元領域,只是我們較少留意,它也會以超接地氣的方式,在聖誕餐桌上呈現出其影響力。
毅行28載  扶貧志未改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24
毅行者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我有不少得着,包括贏得珍貴友誼,體驗團隊精神及考驗意志和實力。
美心集團、7-Eleven攜手釀製咖啡啤 升級再造剩餘麵包及咖啡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3
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希望,今次餐飲業和零售業兩大品牌的首度合作,能成為業界推廣循環經濟的範例,鼓勵更多跨界別協作,籌劃更多可持續發展項目。
葵青康健中心舉辦國慶同樂日 星級運動員齊助陣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02
葵青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全香港首個成立的地區康健中心,是政府倡導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一環,10月1日中心舉行「慶祝75周年十一國慶開放同樂日 健康人生在葵青」活動,邀請多位星級運動員及嘉賓蒞臨參加。
東華三院賣旗日周三舉行 夥拍藝術家設計紙旗、首次開啟線上賣旗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27
一年一度的東華三院賣旗日將於8月28日(星期三)舉行,該院今年再次夥拍本地藝術家PureHay為活動設計紙旗,同時首次招募線上賣旗義工,義工們可透過手機通訊軟件或社交平台分享,呼籲親朋好友捐款支持。
留守長者近三成疑抑鬱 醫療保障需求高 唯難啟齒求助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19
有研究指出,子女移民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家庭結構與溝通方式,並且影響了對長者的照顧或醫療安排。若未能與子女保持適當的聯繫溝通,留守長者的身心健康定會受到影響,可能會成為社會的「地雷」。
76歲汪明荃 獲藝發局頒終身成就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2
第18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高榮譽大獎──終身成就獎周二(11日)頒給得著名演藝及戲曲界藝人汪明荃,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形容,汪明荃是「終身投入藝文事業(包括推動粵劇發展)的殿堂級阿姐」。
讓香港成為禮貌之都
作者:編輯精選2024-06-11
在這個強調個人主義的時代,每個人可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或奮力表現出自己的優點。但不要忘記,禮貌是人際互動的「潤滑劑」,它讓我們避免因為誤會而出現不必要的摩擦。
東京千葉縣銚子巿泡湯觀日美食之旅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30
因銚子巿佔據日本最東端,犬吠埼溫泉更位處銚子半島最東端,每年年底大批旅客均會擁至,欣賞日本最早的元旦日出,令其成為東京市以外最獨一無二的景點。
立下救人志 捐血200次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02
捐血可以救命,沒有善行比捐血有更高意義。捐血除了無損健康之外,更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無論你曾否捐過血,如果你身體健康,請從速加入恆常捐血者的行列,體驗捐血救人的喜悅!
首屆「香港閱讀+」4月啟動 李家駒:一起重新尋找閱讀的N種理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今年港府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香港出版總會全力響應,在4至5月主辦首屆「香港閱讀+」,以「閱讀的N個理由」為題策展,希望市民能夠找到閱讀的動機。
毅行27年 愛恨互交纏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06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介紹「毅行者」這項起源於香港而擴展至世界各地的行山籌款活動及分享我參加了27年毅行者的心路歷程。
城大調查:逾六成人認為核廢水不利健康 過半數支持港府啟動進口管制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20
香港城市大學調查香港市民對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核廢水的相關風險、赴日旅遊等問題。超過五成受訪者支持香港政府啟動進口管制措施;超過七成受訪者支持政府實施輻射監測措施。
香港地標性風水林的全新觀點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22
嘉道理農場及植物園於本月最新發表的研究,揭示了風水林在港人心目中的角色正在轉變,並說明風水林對於保護不可替代的本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第七屆國際名廚慈善宴香港站 創世界紀錄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0
由於六、七十年代時大量中餐廚師到世界各地海外發展,當中很多均是來自香港,因此今年首次由香港作為東道主,吸引了全球中廚的積極參與,參與人數突破歷屆最高,為活動帶來了無限動力。
常霖法師免費禪修網課 中大:有效紓緩負面情緒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8
科學研究為網課提供實證,證明這個非宗教式的教學課程,透過無時地所限的網上學習方式,為社群提供舒緩日常負面情緒的簡單方法。
香港人對公共綠化空間植物及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看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5
當全世界都在談論生物多樣性,保護本土生物已成為其中一項主要議題,但大部分市民都對原生和外來植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市民的意向對公共綠化空間的設計構思尤其重要,他們有什麼意見?
環保署自道:香港垃圾問題的前世今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4
垃圾一直是各國政府治理最頭痛的問題之一,香港以往多依賴堆填區模式處理,但本港土地資源有限,長期依賴堆填區並非可持續的管理方案。面對垃圾圍城的危機,香港到底可以怎樣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