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秋,中大文物館成立。就在金秋,讓我們憶故談今,走進館長的世界,探討博物館如何透過可持續發展,發揮社會影響力,如何「格物創新」。

在過去數個月,參賽者透過由著名創科企業的專家舉辦的工作坊,學習設計思維和創新科技,並運用3D打印、人工智能應用及機械人技術,就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現代女性在社會所面對的挑戰,提出解決方案。

怡和大廈於1973年落成,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引領了中環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怡和集團與置地公司合辦雙展覽,包括邀請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策展,同時舉辦導賞團等活動慶祝。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第二輪專題討論環節聚焦「香港發展新思路」,針對項目的挑戰、氣候變化的風險等,一眾嘉賓都有涉及。

我們需要全球協作,但世界卻以民族國劃分和運作。這意味着我們的國際機構,像我效命的聯合國,是脆弱的。世界和平,有賴國家互融體諒,尤其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擺在眼前,中國領導和美國政客的差異,前者為世界人民謀福祉,後者唯恐天下不亂謀私利。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對內實行家長式或威權統治,但其外交政策對外卻是自由主義和多邊主義──這與美國維持內部多元化和自由主義、對外採取強硬、霸權主義和保護主義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背道而馳。

地庫停車場內無自然通風及陽光,而地庫內亦有密集的渠管或沙井等,長遠而言容易有衛生問題。對於發展商而言,興建地庫停車場的成本亦會較高,有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ESG計劃的實施是把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公司戰略和運營的過程。實施ESG計劃需要考慮可操作性,包括審查現有系統、重新設計不一致的政策、制定變革方案、進行員工培訓和持續審查。

特首李家超說,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之際,他鼓勵傳媒對這次高峰論壇多加報道,令更多香港市民可以認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和為香港以至全球帶來的機遇。

這次川西之旅我注意到,國家一改從前為追求經濟成果而盲目開發,我樂見國家走對方向!我為國民生活美滿而鼓舞!我願踏足我國更多名山大川!

過去數十年,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的,一直是耳熟能詳的數十間。為什麼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全球排名最高的大學是澳洲的西悉尼大學?

坊間一再有聲音要求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然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指出,客觀數據一再顯示,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並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

隨着當今技術的發展,解決方案不再僅限於單一學科。 許多實例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管理風險和適應環境,包括綠色金融融資、技術創新解決方案和可持續治理。我們為何不接受各種可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呢?

在中大校園裏,我們的生活各適其適,人與動物互不干擾,即使意欲干擾,也是徒然。以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如同塵埃。

國際秩序問題重重,那麼問題出在哪裏?根源在於我們所能提供的好的國際公共品太少,一些大國都不重視。實際上,中美之間有太多的公共議題要解決,未來的現代化道阻且長,如果不想清楚這些問題是不行的。

人工智慧技術在環境、社會、管治(ESG)研究領域大有作為,全球有許多不同應用場景,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因此這正是大學與產業界研究合作的大好良機。

ESG得分高的企業普遍跑贏同業,這個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說明重視ESG的企業能賺更多的錢,也足證ESG絕對是一個商機。

香港正面臨ESG人才嚴重不足的困境。如要把握機遇,我們便須從中學至專上教育課程去培養本地ESG人才,制定亞洲以至全球投資者和發行人均可接受的可持續發展標準,以鞏固香港綠色金融領導地位。

國際高科技人才難求,香港需要完善新田科技城的條件,才能在爭奪人才戰脫穎而出。此外,如何保育新田原有文化和環境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議題,理大文効忠教授特別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對科技城規劃成宜居地的見解。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博士建立了龐大的印刷王國,他形容,墨守成規不會帶來進步,因此,企業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持續發展。

研究資助局7月13日公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撥款予11份研究建議書,總值4.67億元。

香港送免費機票,不丹收發展費用,哪個是悲情城市,哪個是幸福國度?

香港房屋協會為進一步提升大眾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的認知及社區參與,將在今年7月至12月期間舉行全港最大規模的屋邨減碳運動,推動以社區為本的綠色經濟。

亞洲高等院校的研究正蓬勃發展,但正面臨人口老化、氣候暖化等挑戰。在中大舉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高峰會中,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領導層均表示,需要發展跨學科研究以應對未來的社會變化和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表示,亞洲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及過度都市化問題。他認為亞洲大學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研究戰略,為亞洲創建美好新願景。

今屆年會的主題為「從創新到實踐: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解決方案」,有來自51間大學逾140名校長和高層人員出席,聚焦討論如何夥伴協作,應對目前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海底神秘,為資源、為保育,都是人類探索和研究的世界,哪一國家為此努力不懈?

《一豆一世界──從大豆歷史、食品文化到現代經濟科研》這本書希望讓大家重新認識這種與中國歷史文化、食品科學、世界經濟、糧食安全、可持續環境以及現代科研密不可分的農作物。

由香港科技大學與信和集團合辦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3」一直為創科人才提供龐大的創業平台。把「醜水果」升級再造成營養產品的not only powder成功奪得亞軍及今年增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