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在企業做研究跟帶領學生做研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研究團隊成員個個都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大學學生則是一張可塑性很高的白紙。」黃漢森教授在史丹福大學教學多年,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什麼領悟?
「在企業做研究跟帶領學生做研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研究團隊成員個個都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大學學生則是一張可塑性很高的白紙。」黃漢森教授在史丹福大學教學多年,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什麼領悟?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表示,百多年來,香港都是一個外向型的城市經濟體,不是大陸型經濟體,如果香港人不知道全球大變局會往哪個方向走,可能有什麼後果,就可能將自己錯誤定位。
美國早已是世界霸主,憑着無可比擬的軍事力量,不斷在全世界製造紛亂,如今仍想繼續擴軍,因而必須不斷尋找,甚至製造敵人。崛起的中國,自然而然成為他們的假想敵,是以中美博弈絕無法善終。
在美國推動下,最近台積電工程師包機直達美國亞利桑那州,被視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標誌性一步。喻示一個新的競爭時代已經開始,其中最根本的競爭,是各國圍繞科技創新所展開的競爭。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兩岸和平地生活交流,合作以互動共贏,為什麼要去打仗?誰最樂意見到兩岸開戰?為什麼不接受大陸的善意?為什麼抗拒排斥相互努力建設以改進環境,讓兩岸的人民生活得更自由幸福?用更好的生活方式去互相吸引?
隨着國家國力提升,中文作為一種軟實力,在世界上日益重要。如管治階層沒意識先在教育方面,確立「中主英輔」的語言政策,繼而輻射至社會各層面,本港長遠會脫軌於國家發展的步伐。
負責管理盈富基金的道富環球,去年初為遵從美國制裁令,宣布暫停追蹤部分中資藍籌股。儘管不出兩天已彈弓手縮沙,卻已埋下基金管理人要被撤換伏筆。但誰能消除盈富投資人的顧慮?
立法會前主席、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曾鈺成認為,這一刻中央仍然要作不同的考慮,到底林太是連任、不連任,還是由誰來接任,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兩岸關係愈趨緊張。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了中美對峙中最關鍵的棋子,但是目前美國不希望逼使中國走出使用武力這一步,中南海有何戰略部署?一起聽聽霍詠強評論。
徐是雄教授在新作《人類命運演進的終極目標:中國必勝》中提供論據,闡明人類命運進化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追求美國自我界定的「普世價值」,而只可能是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和希望在這地球上建立的「大同世界」。
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與西方國家打交道,香港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後,香港也是中國沿海重要經濟城市和投資的來源地。外國人對香港有許多片面化的認知;香港有獨一無二的能力,向全球分享中國故事。
1965年,毛澤東上井岡山,寫下一首預言詞:「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有哪些已成真?哪些待實現?
美國並非完全沒有良性競爭的能力。拜登也曾有過想法,與英國一起幫助一些國家搞基建,以圖抗衡中國在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可惜美國自己欠債纍纍,英國經濟也慘淡,能拿出多少錢出來?
林行止認為,儘管特朗普和拜登行事風格不同,惟兩人都對中國不懷好意,因為他們都擔心在他們治下美國會失去惡霸天下,進而喪失對海外經濟資源予取予攜及左右他國政局的優勢。
美國「制裁」、中國「反制」,是兩個大國的政治博弈。林行止指出,香港這個小地方已被捲入其中,難以獨善其身,甚至可能成為兩強相爭的犧牲品。
雖然美國政府對華為不會完全斷絕供應先進晶片,但筆者相信其仍會運用這「武器」,採取「時收時放」的供貨策略,藉此作為與中國在不同議題(包括政治和商貿)上討價還價的籌碼。
拜登20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中國外交部隨即宣布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人實施制裁。拜登新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隨即反擊,指中方在就職禮的同一日作出制裁行動,是試圖在民主、共和兩黨之間製造分裂。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發表《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指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而是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在爭議聲中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兩極分化的趨勢。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約瑟夫・約菲近日發表題為〈回歸美國自由主義霸權〉的文章,指拜登上台後,多邊主義會再次主導美國的政策;美國將回歸自由主義霸權,而不是特朗普那種狹隘小器的態度。
中國「全球化智庫」早前舉辦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艾利森教授透過視像發言,認為拜登政府若上台,將抛棄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奉行多邊合作,但不會改變「美國利益優先」的理念。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員羅思義 (John Ross)認為,無論特朗普或拜登當選總統,美國都將繼續執行攻擊性的對華政策,中國和國際社會都應對此做好準備。
拜登尚未發表任何系統或全面的講話,就中國問題闡明自己的立場,這對他成為候選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在面對特朗普對華的強硬政策下,團結西方盟友會是拜登總統大選對華政策的選項之一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大選當前猛轟中國,刻意以中國議題打動選民,但《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梅耶斯認為,對於北京來說,若然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可能會為中國帶來更艱難、更複雜的挑戰。
第12屆「海峽論壇」將於9月20日在廈門舉行,台灣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將代表國民黨率團出席。正值美中尖銳對抗,台海戰雲密布之際,王金平等人赴陸更冒着可能觸犯民進黨政府《反滲透法》風險,令此行倍受矚目。
筆者認為中國調整《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之舉,目的是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對抗美國。自特朗普出任總統以來,華府經常以盜竊知識產權(IP)為理由打壓中國。
美國國防部發表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認為未來10年中國核彈頭數量將在目前200個的基礎上翻倍,並評估中國已在軍艦數量、中短程常規導彈和整體防空體系等方面超過美國。
美國副國務卿比根星期一表示,美國肯定會與印太地區的國家加強持續對話,並將合作夥伴擴大至南韓等國家,以組成區內首個強大的多邊結構。他承認有關倡議的部分目的,是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威脅」。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尋求連任,不斷利用打壓中國來挽回自己民望。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在中美博弈中國無懼經濟脫鈎,美國自身企業同樣受損,同時間接鼓勵中國企業自力更生。一起聽聽曾主席怎樣分析。
余茂春早前在《華盛頓時報》的專訪中,被形容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美中關係上「最有影響力的顧問之一」後,即遭內地網民唾罵,但學者指出,他只是利用專業知識進行「標準操作」,卻成為中美交惡下的「替罪羊」。
全球化發展模式將會有所變化,但仍是世界發展主流;另一方面,本土化回流的趨勢,形成逆全球化浪潮。然而,中國不會被「去中國化」,其在全球的經濟重要性會持續提升,並通過投資、消費和創新引領全球化新進程。
2020年從一場意想不到的疫情災難開啟,已經走過了多一半,幾乎沒有什麼好消息令人振奮,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法回望的過去!而展望餘下的歲月,也沒有任何令人可以期待的興奮。
美方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全面對中國共產黨員及家屬作出旅行禁令。據悉,這項總統令的細節尚待敲定,特朗普最終也可能拒絕簽署,何況要落實執行也有實際問題。
美哈德遜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日高義樹發表新作,內指習近平試圖藉疫情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政治環境上「起死回生」。遺憾的是,讓中國意圖得逞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美情報機關的失誤。
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認為,要是西方社會不改變只重個體的哲學信念,一定要出大事。美國一直都在逼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他認為千萬不要開放,反而中國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救星。
北京沒有理由要砍掉自己已有的第三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現在金融中心靠的是內地的經濟,那些內地公司一定會選擇在香港上市。所以,陳啟宗並不擔心香港的金融地位,反而世界盛行的量化寬鬆政策早晚會出事。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