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先生在他的X上寫了"unconditional surrender"。他雖然是美國著名商科大學畢業,但英文水平一向給人印象是有進步空間,這次留言,卻是言簡意賅。
擁有核彈不是死罪,英國、法國甚至中國都擁有核彈,好像沒有什麼人找他們麻煩,他們都是大國嘛!小國擁有核彈也不一定會惹來殺身之禍,例如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擁有核彈也很多年了。特朗普上一任時,也曾恐嚇朝鮮要將她炸個稀爛,但今天朝鮮仍然安好無恙。伊朗今次又為什麼這麼倒楣呢?
(1)她是主要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國;(2)她是回教少數派(少於15%)的什葉派領袖,在阿拉伯圈中朋友甚少。何況伊朗人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談不上同文同種;(3)她輸出革命,支持真主黨和胡塞組織等激進分子,令遜尼派的大佬沙特寢食不安;(4)最後,也有人怪她的領導人對談判一直抱有希望,稱發展核能是作和平用途。如果她早就造成核武器,可能阻嚇力更強(當然,也可能令以色列和美國提早出手)。
特朗普中東政策蠶食國內民望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媒體稱他作「比比」),老謀深算,早年一直扶植哈馬斯,令加沙地區持績不穩定,避免巴勒斯坦出現強而有力的政府,爭取獨立。這次以色列入侵加沙,泥足愈陷愈深,戰事一旦結束,「比比」可能要面對國內人民和反對黨的問責。
伊朗對以色列的核威脅存在已久,最近沒有什麼新的發展令形勢惡化。以色列過往也成功暗殺伊朗的軍事領袖,伊朗的反應總體來說是頗克制的,為什麼以色列今次會主動挑起戰禍?比比在這時候攻擊伊朗,一半是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令國家更難換帥,另一方面就是拉美國政府和特朗普下水。
這次以伊衝突中,特朗普再次暴露他在電光火石形勢中應變能力的缺點。反覆無常、舉棋不定,已經成了他的特點,大大傷害了他和美國的威信。美國國內猶太人是特朗普的金主,使他很難背棄硬撐以色列的立場。但特朗普的中東政策正慢慢蠶食他在國內的民望,很多人覺得美國不應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軍事擴張。
另一方面,我看過一些電視新聞訪問,特朗普仍然擁有不少鐵粉,這些人大都是單一議題像移民和減稅的支持者,只要自身(縱使是短期)得益,其他都不重要。
過往香港民主派常常諷刺建制派用「蛇齋餅糭」來收買選票。看今天,天下烏鴉一樣黑,信焉!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