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l 11 2025 08:37:1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識變、應變、求變:譚兆民和西九表演藝術如何開拓創新亮點?

藝術發展就像一條河,只要識變、應變、求變,水過之處,隨時流出分支匯集成另外一條大江!看看譚兆民的創意思維, 如何打造香港的文化市場。

世上有兩種人,大多數人是「少做少錯」,另一種是「多試多做」。別坑我,勸我得過且過,我相信「多試多做」的人,才會是人生勝利組!

求變的人 成就輝煌

在表演藝術圈,我看到兩個人不斷求變,一個是毛Sir(毛俊輝),另一個是Paul Tam(譚兆民)。毛Sir不斷嘗試把新酒注入粵劇舊瓶,看它可以走得多遠,就算未如全意,也讓我們探討了粵劇的可能光譜。Paul不斷把新意思帶入西九文化區,創造驚喜,例如將傳統的茶館劇場變成爵士樂的jazz salon。

求變的人,也許成功,也許只是造就「上價值」,但是,無悔最重要。往往我們欣賞一個人,不是他們橫空面世的成就,而是做人的態度,翹埋雙手等運到,是多麼容易!

Paul 喜歡挑戰自己,想思考如何能創意地改變現狀。(作者提供)
 

求變的人最精力充沛,本人心太累,像金大班等候打烊。你看看Paul Tam:小時候他熱愛音樂、想做藝術家,去了加拿大唸書,才發覺藝術行政及市場推廣是自己的專長。曾經在美國、加拿大工作過的他,感到這些經驗可貢獻自己的家鄉——香港,於是返回故里,在香港管弦樂團工作,表現良好後,被「搲去」當香港芭蕾舞團的行政總監,舞團變得有聲有色。

今天,擁有二、三十年藝術行政經驗的他,正擔任西九文化區的表演藝術行政總監。文化區將來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的好與壞,唯佢是問!

Paul笑說:「上了樹,便下不了來。你知道我是個dreamer,選擇工作,錢,不是我最大的考慮(他的家族,在飲食界有名),我喜歡挑戰自己:『如何創意地改變現狀?』此外,我是一個關心社會的人,特別是基層的幸福感,故此常問自己:『你可把藝術帶進普羅大眾的心靈,讓他們快樂嗎?』御風前行的時候,西九的arts, must be relevant to our time, place and people!」

我回應:「哈哈!認識你多年,見到宣傳刊物都『執到正』,充滿新意,就知道你要求很高啦!」

Paul笑道:「我們當junior的時候,當然要配合指示,但是到了自己做senior的時候,便要由上至下,帶動creative changes!每個機構將來必須『more than』現有狀況,必須和受眾有correlation!」

節目融入節慶 助西九成聚腳點

談起Paul的創意思維,我想起他的兩件事情:當大家以為芭蕾舞高高在上的時候,他帶領舞者跟地鐵合作,在灣仔拍攝了一輯「跳舞在街頭」的照片,今天,仍展示在灣仔地鐵站的通道,成為打卡景點。此外,他還改革了舞團的票價分類,藝團通常會把入場券分為三、四類,但是,Paul加了更多價位,他說:「愈多價位,愈能照顧不同觀眾的需要。」我記得在Paul任職的6年內,舞團收入增加了約80%,觀眾多了一倍。其他團體不倣傚這票價策略,或許怕麻煩。

Paul說:「西九文化區龐大而複雜,許多新思維仍在摸索當中,當然我們會配合政府的願景:如何協助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如何創造社會所渴望的文化經濟?如何改善市民的文化素質?」

Paul頓頓:「我個人來說,十分希望西九文化區成為市民全方位的聚腳點:大家快樂地來看表演和展覽、來坐坐海邊草地、來走走放鬆、來獲得任何的生活靈感,例如甚麼叫『美』和『感動』,它們也是一種體驗。西九應該是a gathering place for the people!來西九非單一活動,而是可以整天的experiential journey。」

我好奇:「哪怎樣達到這多元目的呢?」Paul答:「現在我嘗試用festival(節慶)的概念,除了受歡迎的Freespace Jazz Fest,我還創辦了HKT X WestK PopFest、Freespace Dance、WestK FunFest,這些大型綜合節目,會帶來眾劍合璧的效應。」

Paul滿懷信心:「西九文化區是香港的中心點,鐵路網發達、建築物漂亮、無敵維港景色;將來當一期又一期完成後,我們會擁有更多的表演場地,絕對森羅萬象!只要我們目標鮮明,有別於其他文化場地主打租借的運作,再加上創新項目招徠不同需求,我深信西九會做出成績!」

政府過去花了數百億在WestK,我只希望它如啟德體育園一樣,快將看到收成期;西九的特點應來自兩方面:地方呢,要有branding,吸引市民和遊客前往;節目呢,要有Wow效應,大家才願意花錢去消費。

Paul計劃把多些節目輸出境外,也期待它們以粵語為主。(WestK Facebook)
 

望港、內、外三方合作 世界級香港IP

Paul解釋:「除了吸引訪客走進西九,我們更希望把節目輸出境外,例如西九參與的音樂劇《大狀王》便是一個例子。但願將來的節目,能夠港、內、外三方合作;我是百份百的香港仔,真的希望能夠創作出世界級的香港IP。我特別喜歡港式的粵語,它活潑生動、有力悅耳,我們語言的有趣之處,可否讓更多人分享?故此我計劃把多些節目輸出境外,也期待它們以粵語為主。」

所有藝術發展,不是單軌電車,死咕咕直路一條;它像一條河,只要「識變、應變、求變」,水過之處,隨時流出分支,當分支不是噱頭,而是心靈互動,足以陶醉無數觀眾,便會萬古長存,匯集成另外一條大江!

《帝女花》、《不了情》、《鹿鼎記》、《龍虎門》、《海闊天空》、《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便是眾多先達留給香港永垂不朽的IP!但願西九文化區不只是一片土地,而是一個會移動的舞台;搭好個台,以pull和push的力量,做旺香港個文化市!

我和譚兆民的有趣交流,可收看以下影片:

李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