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青春」究竟是陣前誓師的口號,抑或豁達平生的總結?
項羽有備而來,八千子弟追隨而去。誰憐江東父老的枕席淒涼,還有春閨少婦「忽見陌頭楊柳色」的哀怨?(註1)
何況犧牲的並非「覓封侯」的塵俗之輩,而是「糞土當年萬戶侯」(註2)的烈士菁英?
究竟一個人的青春能有多少個選項?
一個族群的幸福,值得多少性情中人的犧牲和奉獻?
林覺民參與黃花崗起義之前寫給妻子的信,原稱作〈別妻書〉。後來成為革命文宣和國文科教材(註3),一般稱為〈與妻訣別書〉(註4)。本文主要針對它在社會和教育範疇裏的文本意義,引發一些人文思考,所以選用後者的稱述,以示對原文、作者及其家屬的尊重。
〈與妻訣別書〉彰顯了林覺民面對時代,成全大我;體念所愛,款款情深的高尚人格,近百年來讚嘆之聲不絕,本文不必錦上添花了。筆者嘗試以一個世紀的心理距離,領悟其中的啟發。
訣別前後的事蹟
林覺民1887年生逢亂世;15歲考入福州全閩大學堂(相當於現代的中學),就讀文科;18歲與書香世家之女陳意映成婚;20歲考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科攻讀哲學,期間參加了同盟會;1911年接獲領導通知,回國參加黃花崗起義,於進攻總督轅門時受傷被捕,受審時慷慨陳辭,最後從容就義,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終年23歲。
林覺民與陳意映育有兩名兒子。他殉國後,長子於9歲那年夭折了。次子在他就義之後誕生,由祖父撫養。林家為了安慰守寡的媳婦,特別安排林覺民胞兄的次女過繼給陳意映為女兒。
可惜陳意映因丈夫離世哀痛至極,於逃亡的歲月誕下早產的遺腹子兩年後,抑鬱而終。
訣別的理由──恩愛的悖論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膻,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第一段)
因為非常愛你,所以不能把愛意全獻給你!
情侶之間的恩愛放在普天之下的論述框架裏,顯得何其渺小。「愛」本來就要以超乎對常人的感情獨鍾於對方。對於「他者」,儘管是同一種愛念,應有所差別,豈能以人數多寡的民主原則作取捨?林覺民這種非常態的愛情觀,背後的前提是天下淪亡,亟待拯救,唯有犧牲包括妻兒父母的「小我」,成全天下人的「大我」。這種面對戰爭或危亡狀態的人生抉擇,與內文所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親及疏的儒家學說並不完全對應,反而接近墨家的「兼愛」思想。
至於陳意映的悲痛,就不必任何學說的解釋了。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第三段)
不忍目睹所愛之人罹難是人之常情,而死亡的威脅是無常的,儘管天災、人禍(包括暴政)隨時肆虐,但未必當下降臨。林覺民投身革命行列,犧牲性命的機會極高,與一般人的生存風險不宜等量齊觀。末句「使汝眼睜睜看我死……汝能之乎?」這個反問再陷入另一個悖論──林覺民為了不忍愛妻目睹自己罹難,於是參與革命,為國捐軀!
「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第四段)
林覺民以天下人的不幸對照夫妻兩人的僥倖健在,並將情有獨鍾的恩愛視為不忍心獨享的幸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固然是個大道理,然而他要改變天下間「不願離而離者」的厄運,卻把愛妻置於同樣的厄運中。道義和恩愛的兩難對英雄烈士來說,正如〈與妻訣別書〉所言,是掙扎之後可以了斷的懸念,但他的所愛有發言權嗎?
「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能獨善其身!」(第六段)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是英雄烈士的壯舉。這些偉大的人物在國族生死關頭擔當大任,實在令人敬佩。然而,「今日之中國」是個變動不居的概念,如何盤點其利弊,總結其得失,衡量犧牲奉獻的價值……一旦關乎個人與「他者」的生死禍福,必須沉澱激情,細意斟酌。
此外,據文獻記載,林覺民曾對同盟會的鄭烈說:「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為救國唯一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斷絕家庭情愛耳。今試以余論,家非有龍鍾老父、庶母、幼弟、少婦稚兒者耶,顧肯從容就死,心之摧,割腸之寸斷,木石有知,亦當為我墜淚,況人乎……故謂吾輩死而同胞不醒者,吾絕不信也。」(註5)從這番肺腑之言可見,他的從容就義,除了「兼愛」,更有警醒同胞的示範作用。天下沉淪,以清流抵擋濁浪,實在用心良苦,然而他的家人是否每一位都能亮察,那就不是歷史文獻關注的重點了。
(未完,待續。)
註釋:
註1:春閨少婦「忽見陌頭楊柳色」的哀怨: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註2:「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註3:內地、台灣、香港以及馬來西亞華文中學都曾把〈與妻訣別書〉收錄為中學課文。
註4:〈與妻訣別書〉全文。
註5:中國網〈千古英烈千古歌:黃花崗起義指揮部舊址的往事〉(原文為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