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中國奴才文化的緣起

中國奴才文化的緣起

「權力社會責任」理念已蕩然無存。又因為以孔子為宗,新儒家仍跳不出「克己復禮」的框框,結果發展成吃人的禮教。

曹鴻輝 作者: 曹鴻輝
2020-01-13
常與善人

標籤: 以人為本克己復禮奴才孔子孟子權力社會責任無為獨尊儒術
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就是看準「儒家」尊君及嚴格服從的性格,招聘作為臣子。(Shutterstock)
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就是看準「儒家」尊君及嚴格服從的性格,招聘作為臣子。(Shutterstock)

中國人為什麼好像有一種奴才文化似的,特別多奴才,現在真相大白了,就是源自孔子。

孔子哀歎「周道衰微」,所謂「周道衰微」,是指周朝衰敗快要滅亡,此時孔子推動「儒家」思想,推行「孝道」,只是希望人民恢復向周室絕對順從,以挽救周朝滅亡。孔子教導學生學習「上尊下卑」的「禮」,學習絕對服從,如此便有機會可以「學而優則仕」,做政權的家僕,然後可以協助大夫、諸侯、天子等王室統治階層「齊家」、「治國」、「平天下」,穩定政權。現代儒家含糊其辭,從來不去解釋「儒家」之何以稱為「儒家」。其實所謂「儒」,就只是僕人的意思,「儒家」就是要作為王室的家僕,還要絕對忠誠,即是奴才。

奴才之可悲,是比奴隸還不堪。奴隸雖屬下等,受主人奴役,失去人身自由,失去個人權利,但仍有思想的自由,仍有可以不接受制度的自由。奴才則再沒有思想自由,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甘心接受不平等制度,沒有靈魂。奴才會因為主子的風光,而感覺與有榮焉沾上光彩,奴才會因為主子的高貴地位,而在其他人面前也自我表現得貴氣或霸氣,奴才更會有機會得主子賞賜,得享榮華富貴,分享權力。另一方面,《禮記》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游之讎不同國」,奴才為了要表示「孝廉」,即是表示對主子絕對忠誠坦白,若有與主子為敵的,都會表示與敵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奴才的仇敵心是非常強烈的。

「有為」制度成貪污罪惡溫床

「有為」制度憑「上尊下卑」的禮制,築成一個權力金字塔。因為禮制的服從關係,每一級又會受到下層的恭敬和絕對服從。這樣,每一級面對下層,又有如皇帝一樣,擁有非常大的權力,因而造成一層一層大大小小的皇帝。孔子要求復禮,每一級應該自己先要對上級恭敬和絕對服從,才會得到下層恭敬和絕對服從,這便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意。奴才向上雖然恭恭敬敬絕對服從,但向下級則擁有無上權威。這一種層級金字塔,每級所著重的是其權位而不是其權責。所謂權責,是在工作範圍內使用職權履行職務,僅此而已,再沒有其他職務以外的特權。但在「有為」制度內,擁有權位的,對下仍享有極權,就算芝麻綠豆官,也可以在人民面前作威作福,可以自我形成一個小極權,分享這極權的權力,因此,「有為」制度亦很容易變成了藏污納垢的罪惡溫床。

孔子在〈易繫辭〉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明確說出官僚相依的利益關係,後來便發展出恩師提攜的裙帶關係,就是這樣,便很容易會變成山頭主義甚至建立龐大的貪污集團。貪污問題與「儒家」所建構的「有為」制度是形影不離的,因為「有為」制度支撐着一個極權,在權力金字塔下,層層級級的「儒家」官僚都分享着極權,就算打倒一些大老虎,只有讓其他小老虎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來,這是制度使然。

事實上,千百年來歷史說明,「有為」制度下的奴才,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少有「以人為本」意識,一切是主子利益至上,並且成為一股保守勢力,在位的會變成庸官,有權的會變成貪官,文質的會變成應聲蟲,前線的會變成鷹犬。

「獨尊儒術」使奴才主義盛行

漢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其實即是獨用奴才主義統治國家,漢朝於是在各地設立學校,強逼青少年學習五經及學禮,當時亦引起民間反抗或消極面對,至有東漢五斗米道的出現,及至魏晉,出現清談,用大飲大醉、放浪形骸、甚至吸食五石散,以逃避方式來反對王朝。陶淵明便用樊籠來形容官場,更有走入桃花源逃避「王制」的夢想。

東漢班固分析儒家道家,可見一斑。班固寫《漢書》時,其時行的是帝制,沒有想到2000年後會有共和時代的出現,寫《漢書》的態度都是以君為本,漢朝初行「獨尊儒術」,班固亦直說不妨。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說「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司徒之官」即是公務員,開宗明義地說用「儒家」來輔助人君統治。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就是看準「儒家」尊君及嚴格服從的性格,招聘作為臣子,以鞏固政權,「學而優則仕」便是「儒家」走入官場之途。班固也分析道家,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史官」職責是記述統治階層言行事跡,亦起監察作用,後更發展成「御史」一職。道家出於「史官」,因記述統治階層言行,了解到帝制專制之不平等人治,因而說道家「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事實上,漢興之後的中國,一直以來,讀書唯一一個目的就是考取功名。自漢「獨尊儒術」後,奴才主義就一直在中華大地上支撐着歷代王權2000多年。

「學而優則仕」便是「儒家」走入官場之途。(Pixabay)

「權力社會責任」褪變為純階級制度

現在所謂國學研究,都是承襲宋明理學新儒家的一套,只是把儒家經典中的文字重新自我理解和解釋,再把新道理放回文字裏,這亦是理學之所以稱為理學的原因,而因為這樣,再也不細問春秋時代封建制度「上尊下卑」階級森嚴的嚴苛社會背景,不再細問文字的原意,忽略社會內容,一切都顯得空白,繼續迷惑人心。現在重新了解春秋時代的封建社會實況,明白三代兩漢書籍一切都是從政治出發,便可以更清晰和如實地理解和解釋了。

事實上,由軒轅黃帝結束「無為」制度,帝堯帝舜開始「有為」,至夏禹確立「有為」制度,確立了家族嫡系血緣擁有天下的「帝繫」後,夏商兩代,「權力社會責任」仍然存在,稱為「仁」,即是老子說的「上仁為之而無以為」。管仲說「先人而自後而無以為,仁也」,「仁」本來是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際關係,由此延伸作為上對下王室照顧人民的態度。夏商兩代的人民,謀生空間仍然得到保障,可惜年代過去,社會變遷,自商朝商業興起後,貧富懸殊問題便日益嚴重,平民謀生空間再得不到保障,直到管仲出現前,王室再也不知如何運用「權力社會責任」保障人民謀生。至此,領導與人民的上下關係,正式褪變成為純階級制度,社會體制變成空殼,只有表面化,所以老子批判說「道之華而愚之始」。

畢竟,這「仁」字的「權力社會責任」定義,在三代民間中已是一種共識,「仁」字亦是當時的通用字,這是子路所理解的「仁」,是子思所理解的「仁」,孟子受學於子思門下,同樣也是孟子所理解的「仁」。孟子見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就是要求梁惠王履行他的「權力社會責任」。可惜孔子的出現,扭曲了這上對下的關係,變成下對上的「克己復禮」。此所以子路在魯國做郈令時行仁政亦被孔子責難,斥為無禮,奪權以下犯上,也把子路弄糊塗了。同樣,此亦所以子思受荀子批判,連帶孟子也受批評,只把孟子作為「儒家」的門外人,並非正統。其實《孟子》七篇都是講述政權要如何履行「權力社會責任」,孟子思想根本與孔子思想南轅北轍。

孟子「以人為本」思想與孔子對立

孟子思想「以人為本」,要求儒臣有責任感化執政者履行「權力社會責任」,與孔子要求儒生做奴才是兩回事。而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便就是這種「以人為本」的雌性民主。亦又因為孟子的「以人為本」思想,才有宋朝返回人本位的新儒家出現,可惜,「權力社會責任」理念已蕩然無存。又因為以孔子為宗,新儒家仍跳不出「克己復禮」的框框,結果發展成吃人的禮教。

其實,從三代當時社會層面去理解,無論如何,三代所說的「仁」,自始至終都不是形而上觀念。孔子之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只是說這皇帝統治的「王道」,是來自「天命」,是超越凡人所能理解的,凡是「天命」,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凡人只能夠接受,這便是人們所形容孔子的「宿命論」。而最大問題是,孔子推行「儒家」提出「克己復禮」的「仁」,一切以君為本,即是以「有為」政權的生存至上,把「以人為本」的「上仁為之而無以為」抹殺掉,從此以後,在漫長的帝制歷史裏,除零星的法家變法外,再也找不到「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了。

雖然宋代有新儒家的出現,儒家思想出現大改變,之後所教所學的已不再是孔子的原意,畢竟孔子問題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當真相知道後,便不能再含糊,因為孔子提倡奴才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負面影響實在太厲害。雖然近世已多番批判禮教及封建思想,世人已認清楚封建思想專制之害,但仍未有深入了解封建制度之如何不人道,批判過後,仍然保留孔子的「教育家」與「思想家」的形象,事實上,要是堅決維護周朝「上尊下卑」的禮制,又有什麼教育可言呢?

孔子推行「儒家」提出「克己復禮」的「仁」,把「以人為本」的「上仁為之而無以為」抹殺掉。(Wikimedia Commons)

孔子教「做人」引至身份歧視

孔子在世前,「上尊下卑」的禮制,只是貴族與百姓之間的階級歧視,平民百姓之間仍然平等。禮制之不人道,在於視低下層人民為「禽獸」,真的不當低下層人民作人來看待,無故斬殺是等閒之事。到孔子出現推行「儒家」,孔子之所謂教「做人」,是教導低下層人民接受「上尊下卑」的命,以及教導學習向上恭敬的禮儀,所謂「不中禮謂之野」,只把「中禮」作為做「人」的標準,低下層人民要是懂得禮儀,才免於被視作「禽獸」看待。而所謂「做人」,只是擺脫在不平等社會中不讓上層視作「禽獸」而已,如是者就要「克己復禮」,要心悅誠服地自我接受不平等制度的約束和管束,實際上變成甘心做一隻自願關在籠裏的牲畜。在《論語·季氏》中,孔子說「虎兕出於柙」,亦親口承認「禮」就是約束人獸性的一個籠。而孔子這種顛倒黑白的人獸觀走入社會後,「禽獸」逐漸變成罵人不是人的代名詞,而「卑」、「鄙」、「賤」、「小人」等身份,原本在春秋時代不過是指低下階層的人,因為學「做人」可以擺脫這些身份,形成低下階層自我歧視,逐漸發展成為咒罵人批判人的用語,直到現在。很多人還誤會以為春秋時代的中國,仍然是蠻荒世界,實在大錯特錯,當時中國農業社會已經發展了數千年,民間已是一個非常文明的社會了,又怎會如野獸般生活的呢?事實上,書籍記載當時被稱為「野」的人,用現代眼光重新審視,都是有人性、善良、以及懂得尊重人的人,又何野之有呢?

最堪悲的是,孔子所謂教「做人」,除了教人做奴才之外,就這樣把尊卑歧視帶入民間,逐漸形成身份歧視、地位歧視、學歷歧視、職業歧視、種族歧視、文化歧視等各種各樣的尊卑歧視。自此百姓之間的平等觀念銷聲匿跡,失落了「先人而自後而無以為」平等互相尊重的原有文化傳統。同時「上尊下卑」觀念因為是突顯雄性,放縱了整個社會的雄性心態,兩千多年來一直錯誤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教育觀念及教養子女方式,到現在仍茫然不知。至於所謂「德行」,當初只是指絕對順從權力的恭敬行為而已,做奴才又可談什麼品德呢?所以老子批判這些儒生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還再說「絕學無憂」,勸戒老百姓不要學做奴才。這一切都是從還原封建制度的原來面貌才看出來,那麼要問,孔子這樣教「做人」,是否是一位可以敬重的教育家思想家呢?

孔子除了在教人「做人」方面,顛倒黑白,誤導眾生外,還埋沒了「德」及扭曲了「仁」等,埋沒了這些極為有意義的中國古代文化。孔子在世前,政權管束人民之餘,還有自我約束的文化,自孔子推行「儒家」奴才思想後,中國文化自此便出現大轉變,在政權管束人民之餘,還要人民「克己復禮」自我約束,讓極權放任,這便是封建專制的成因。「人之迷,其日固久」,及至現代,最大的問題,更在於因為孔子的扭曲,令後來學者無從還原中國古代文化原有的意義,使後學者尋真的思維受到嚴重障礙,以致對自己固有文化模糊不清。

《「儒家」奴才主義》三之一

本系列文章:

儒家思想只求臣民服從 不納逆耳之言

奴才主義源於孔子重振周禮

新書簡介

書名:《廉而不劌》

作者:曹鴻輝

出版社:無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更多精采文章

  • 聖賢們究竟是什麼人?聖賢們究竟是什麼人?
  • 和諧自然法怎樣治國?和諧自然法怎樣治國?
  • 經典的拓展與承傳──孟子、荀子一對難兄難弟經典的拓展與承傳──孟子、荀子一對難兄難弟
  • 困卦(澤水困)──水庫底滲漏,水差不多流乾了困卦(澤水困)──水庫底滲漏,水差不多流乾了
  • 遇洋大人要學孟子不學孔子遇洋大人要學孟子不學孔子

  • 奴才主義源於孔子重振周禮
  • 儒家思想只求臣民服從 不納逆耳之言
  • 香港應成為國史教育中心
  • 從中國歷史到香港通志
  • 萬人傑語錄VS毛語錄

曹鴻輝

香港出生,197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及1983年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取得電機系碩士。早年經商,及後轉而從事翻譯,並多年來私底下鑽研《道德經》、《管子》、《莊子》、《列子》、《關尹子》、《孫子兵法》、《黄帝内經》、《孟子》,主力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結構,重構中國古代「以人為本」政治經濟模型,並探古知今,從《道德經》總結出「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理念以達至社會和諧,且從老子「知其雄,守其雌」及管仲「權衡輕重」,創建出「基建社會企業」構思,以彌補自由市場的不足,解決貧富懸殊及人權問題。現為無名出版社社長、大同會社社長、管子研究學會會長及老子文化協會會長,本着老子「玄同」精神,推動發揚中國古代文明,化解現世紛爭,著作有《老子‧道德經‧道法自然》、《道之華而愚之始》、《道德經2010》、Daodejing Awakening、《絕處逢生》、《有德司契》、《遵道貴德》、《為天下谿》及《廉而不劌》等書目。
View all posts
標籤: 以人為本克己復禮奴才孔子孟子權力社會責任無為獨尊儒術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文化博物館「眾裡尋她」展館。
灼見文化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1-29
俄烏戰爭升級的可能性極高。(亞新社)
國際觀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6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3
港大美術館由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丁公的作品。
字旅相逢

衍通中西藝參化,庸德雅傳氣韻新──「困乏多情‧香江藝緣:丁衍庸的中西藝術」展覽

作者: 馮珍今
2023-01-21
雷賢達剖析了港股為何去年下半年跌幅如此深。(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0

影片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 曆法世家蔡興華:從1月1日、1月22日(正月初一)、2月4日(立春)四柱八字測兔年大運 疫情何時受控? 木旺不利樓價? 哪個月出行要小心?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購買年花 如何從花瓣、花蕊、花粉、葉子選擇健康蝴蝶蘭?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新年祝願新年祝願 常霖法師
  •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 編輯精選
  • 虎年臘月的回顧虎年臘月的回顧 張建雄
  • 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 張建雄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劉寧榮
  • 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 本社編輯部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劉寧榮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劉寧榮
  •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編輯精選
  •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謝祖墀
  • 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 關品方
  • 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 彭泓基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 李大齊
  • 環境營造·設計思維環境營造·設計思維 程介明
  • 數據在握2025數據在握2025 黃淑儀
  •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本社編輯部
  • 什麼是認知障礙症/失智症?什麼是認知障礙症/失智症?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張宗永
  • 周光蓁
  • 陳文鴻
  • 陳穎
  • 常霖法師
  • 徐區懿華
  • 劉銳紹
  • 郭位
  • 徐鍾冰心
  • 艾雲豪
  • 盧兆興
  • 李大齊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