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香港警隊如何重建形象

香港警隊如何重建形象

香港警察一直受港人尊重,經此一役,市民對警方大打折扣,未來如何展開警民合作,警隊須要重建形象。據港大上月底民調顯示,警隊民望急跌至回歸以來新低,評分只有61分,滿意率僅29%,明顯與佔領運動的處理相關;值得注意的是,警隊的聲望比駐港解放軍為低,其評分為63.1,滿意率有35%。

廖美香 作者: 廖美香
2014-12-23
智美慧香

香港警隊如何重建形象

香港警隊如何重建形象

香港警隊如何重建形象
0
SHARES
1.6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香港警察於12月11日把金鐘佔領區清場,給世界展示一場克制、有透明度的行動,暢順的把金鐘一帶交通回復正常。近日美國密蘇里州及紐約市先後爆發不滿警權過濫而不獲起訴的示威運動,香港警隊則演了一場好戲。不過,我們還得要看當中來龍去脈。
 
港府於金鐘清場之後,讚揚警隊專業、文明,監警會也表示過程有秩序及和平。清理金鐘佔領範圍,警方有兩個角色。一是於禁制令範圍路段之內(解放軍軍營對出的夏慤道),如遇示威者阻撓,執達吏可要求警方介入清理。警方另一角色是直接執法,清理禁制令範圍之外的地方(夏慤道天橋至演藝學院對開天橋及道路)。清理行動由早上9時開始,花了四小時,禁制令範圍內多重障礙物由原訴人代理人自行順利移除,無須警察協助;下午2時起由警方執法處理禁制令以外範圍,把區內人群撤離,拆除布滿帳篷及標語,經移走及清潔後,至晚上10時45分全面回復交通暢順。
 

精心部署的清場行動

 
整個金鐘清場的過程順利,與之前清理彌敦道及龍和道佔領區所採取武力手法,完全不同:
 
首先,示威者完全沒有反抗,警方根本無須採用武力。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早已表明採用非暴力的形式,以彰示和平抗爭。他呼籲連水瓶也不要扔,絕不挑釁警方。
 
其次,警方精心策劃,把激進苗頭先行撲滅。重要的是,警方在金鐘清場之前一天內,把四名激進分子拘捕,包括:熱血公民創辦人35歲的黃洋達、人民力量執委28歲的蘇浩、學生前線成員26歲的鄭錦滿,以及社民連副主席26歲的黃浩銘。11月30日警方破獲佔中武器庫,拉走城邦論的香港自治運動成員綽號為「昭明公主」等五人。再說,之前在旺角、彌敦道清湯,旺角鳩嗚團流動佔領,龍和道激烈衝突事件,都已拘捕約200人。不少激進分子已被警方控制之中,故金鐘現場沒有明顯挑釁警方的動作,警方也無須用武力回應。
 
第三,外界監控,警方不敢濫權。因旺角及龍和道事件引起大量市民及學生流血,香港社會反應嘩然。金鐘清場之前,香港監警會成員被促請出席金鐘清場,另許多教授聲明會穿着學術袍到現場監察,令警方審慎處理。
 

金鐘清場,克制、有透明度

 
筆者於11日到金鐘現場目擊清場行動,警方表現確有可取之處:
 
是次行動具透明度,而非採取早期的突襲形式。首先,執達吏到金鐘移除障礙物的消息,一早公開。清場前夕,警方澄清謠言,指11日凌晨不會封鎖金鐘。並公開通知大眾清場的程序細節,包括說明執達吏到場時間,清理障礙物過程;也說明警方會同時執行清理禁制令以外的佔領區,指明到場者超時留守要抄身份證資料才可離場等等。當日警方於執行封鎖現場前30分鐘,在金鐘天橋用巨大擴音器宣布促請佔領者離場,及後也說明逾時者要去添美道出示身份證離場。當抗爭者包括學運領袖及泛民議員在夏慤道非禁制路口結集,等待被捕,警方也用超級擴音器廣播,令整個大範圍的金鐘佔領區都能聽到。警方並以女警柔言勸喻,經多次警告無效才採取行動。在場的警員在拘捕前,也在錄像,或作未來判決之用。在場中外記者獲安排在金鐘天橋觀看整個清場過程,也可走到地面直擊警方清場一舉一動。在抗爭者集結之處,警方呼籲在場人士讓開通道,供記者方便拍攝拘捕情況。
 
警隊在疏散示威者有新招,處分有層有次,不再亂打人群散去。對於圍觀者,先是預告封鎖時間,勸喻離場;之後警告逾時要登記個人資料,並保留法律追究,此舉既給予逗留空間,又有阻嚇作用。對於抗爭者,先是勸喻,多次警告,並作最後警告,才予以拘捕。筆者在金鐘天橋觀察,一名男子被警方要求離去,但男子揚言從橋上跳下去,經警方耐心勸服而離去,沒有實時採取拘捕行動。
 
當抗爭者包括學運領袖及泛民議員在夏慤道非禁制路口結集,等待被捕,警方曾用超級擴音器廣播,令整個大範圍的金鐘佔領區都能聽到。(亞新社圖片)
 

港警真正專業成疑?

 
警隊在金鐘有秩序清場,但不意味着警隊整體素質受到市民稱許。其是否真正專業成疑,至少有五個被爭議之處:
 
一、9月28日警方動用87枚催淚彈以驅散人群,結果激發領佔運動擴大,難以收拾。
 
二、10月3日旺角佔領區被反佔領者包圍,佔領者被攻擊,混亂不堪,當中疑有黑社會參與。佔領者不滿警方不執法,大喊「執法」口號,並指警方與黑社會一起將旺角清場。警方自此採取冷淡策略,在示威範圍遠處站崗。
 
三、10月15日示威者堵塞龍和道,警方把示威者驅散至添馬公園,七名警員將一名示威者推向黑暗角落粗暴對待,結果惹來「光明磊落、暗角打鑊」和「黑警」等批評。
 
四、11月25日警方清理亞皆老街後當晚,與示威者在砵蘭街一帶衝突,推撞激烈,警方首次使用催淚噴霧,但示威者反撲,頭破血流,連26日清理彌敦道共拘捕148人,包括學運領袖黃之鋒及岑敖暉 。之後又對旺角「鳩嗚團」流動佔領者強行拘捕,連同記者、購物新郎……報章又拍到高級警官向途人亂揮警棍,市民大感不滿,認為傷害無辜者。
 
五、11月30日雙學於晚上集會呼籲包圍政總。12月1日凌晨於龍和道爆發與警方前所未有的大型衝突,行動拘捕逾40人。示威者遭亂棍敲打,血流披臉,有示威者從相隔車道的石壆高處被推下來,有女性被推胸,教授尋人也被抓,警方甚至錯打自己人。示威者傷痕纍纍,激起前所未有的民憤。
 
最初警員在佔中與反佔中之間成為磨心,被指「不執法」,市民或認為是警員中立、無可奈何。之後的「暗角打鑊」,或可說成警隊當中有敗類,連累到整體的聲譽。至彌敦道清場,警方清場心切,動用武力。接着為了防止有人重霸馬路,手法強硬,被指「濫捕」,隨便從人群抓人就按地就範。到龍和道事件,警察急於驅趕,流血者眾。從電視鏡頭及網站視頻可見,甚至有警員作挑釁、講粗口……令人感到警員已到了發洩、失控的地步。雖警察月來受人指罵,但警察職責在身卻未能冷靜,暴露了警員失去專業的一面。
 
金鐘清場在即,12月7日來自十多個團體約1000名家長響應「傘下爸媽」,穿上黑衣,從灣仔修頓球場遊行到警署,要求警察不要濫權。在各界強力關注下,警察內部才要求警員對示威者只打手打腳,顯示警隊後知後覺。截至12月10日投訴警察課共收到2251宗投訴,109宗需要匯報。
 
警方與佔中年輕人對恃,積怨甚深。新一代佔領者多憎惡警察,認為是暴力機器。一名廿多歲嶺南大學文化研究二年級學生說:「一個暴打學生的社會,已經不適合人住,我正打算移民。」金鐘清場前夕,她用粉筆在馬路地面寫上:「民主必勝」。
 

警隊民望急跌,差過駐港解放軍

 
年輕新一代反抗的行為,顛覆了原有香港警隊的經驗。警隊最初由傳統用催淚彈驅散人群,至不聞不問,之後用催淚噴霧、警棍亂揮控制場面,與抗爭者愈演愈烈。直至市民對警權濫用,忍無可忍,大力呼籲監督。警方最終借助法治及透明度執法,得體的把金鐘這大片核心佔領區清場,收回顏臉。
 
無論如何,香港警隊有必要重新檢討對付示威者的權力。警權適度運用,關係到政府的信任度。香港警察一直受港人尊重,經此一役,市民對警方大打折扣,未來如何展開警民合作,警隊須要重建形象。據港大上月底民調顯示,警隊民望急跌至回歸以來新低,評分只有61分,滿意率僅29%,明顯與佔領運動的處理相關。值得注意的是,警隊的聲望比駐港解放軍為低,其評分為63.1,滿意率有35%。
 
原文刊於 BBC 中文網,獲作者授權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吳曉東:調查報道必須事實為先吳曉東:調查報道必須事實為先
  • A股再次暴跌,境外媒體怎麼看?A股再次暴跌,境外媒體怎麼看?
  • 【媒體匯編】英國按捺不住 空襲敘利亞【媒體匯編】英國按捺不住 空襲敘利亞
  • 天津消防員剖白倖存經過天津消防員剖白倖存經過
  • 英國人為什麼引入中國式教育?英國人為什麼引入中國式教育?

0

廖美香

BBC 中文網特約專欄作者。曾任《南華早報》中文網副總編輯、《信報月刊》副總編輯。著有《中港教育大融合》,譯著有鄒至莊《認識中國》。學術論文載北大《立法研究》、Asia Survey 等。擅長撰寫人物訪問、評論分析。曾策劃香港高校校長論壇、金融工程會議、科技研討會。一直追求理性思考、人生智慧。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中央的十二邊形紀念龕。
灼見文化

3幢歷史建築列法定古蹟 大會堂見證5任港督就職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1
立法會議員、新民主黨副主席潘國山(前左二)等周四會晤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對他提出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表示支持。(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潘國山:彌補區議會局限 倡建「地區治理平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0
眾人在「心經簡林」下的大合照。(攝影:譚建平女士)
字旅相逢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作者: 馮珍今
2022-05-20
5月16日,芬蘭總理馬林(左)和總統尼尼斯托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理Facebook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作者: 丁望
2022-05-20
行政會議通過的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大致依照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建議。(Unsplash)
名家觀點

宋立功:重置中央政策組勢在必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19

影片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 林偉樑醫生X林冠傑中醫師:打疫苗出現情緒問題怎麼辦?善用不同精油幫病人紓緩壓力
  • 林少峯博士x林冠傑中醫師:疫情下家長壓力嚴重超標 三招紓緩父母與子女情緒 飲用花茶要注意什麼?
  • 霍詠強:香港經歷10年動亂將開創新局面 新政府須做好3件大事 擔當好中國門戶角色
  • 黃錦輝教授:抗疫製造大量家居檢測廢物 下屆政府須改善分類環保政策
  • 王南教授x林冠傑中醫師: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把中藥理論可視化 提升自我修復能力
  • 雷鼎鳴:台海發生衝突 美軍事沒把握壓制中國 經濟制裁、媒體抹黑 全力削弱對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 袁彌昌
  • 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 霍詠強
  • 布施布施 常霖法師
  • 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馮珍今
  • 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
  • 準備退休準備退休 洪細君
  • 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 許嫣
  • 古典fused當代音樂的酷人類、獨立美女「2.0版」:張貝芝古典fused當代音樂的酷人類、獨立美女「2.0版」:張貝芝 李偉民
  •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本社編輯部
  • 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 張建雄
  • 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 本社編輯部
  •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盧兆興
  • 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 編輯精選
  • 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 張建雄
  • 梁秉中教授:希臘神話裏的醫學淵源梁秉中教授:希臘神話裏的醫學淵源 編輯精選
  • 中大校董會發表聲明  反駁段崇智續任爭議中大校董會發表聲明 反駁段崇智續任爭議 本社編輯部
  • 阮蘇少湄接替王冬勝  出任香港總商會主席阮蘇少湄接替王冬勝 出任香港總商會主席 本社編輯部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本社編輯部
  •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 陳文鴻
  • 破繭破繭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胡孟青
  • 陳文鴻
  • 陳景祥
  • 張灼祥
  • 陸恭蕙
  • 余錦明
  • 孫明揚
  • 袁彌昌
  • 何劍輝
  • 洪細君
  • 張建雄
  • 林沛理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