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們有見孩子們在學校備受沉重的考試和功課壓力,曾有小孩形容學校是一座監獄,上學只是受苦,因為功課不理想,或有徧差行為,小息沒有了,整天只是被罰。為孩子創造一個快樂童年的校園環境,是自然學校創校時的願景。
最喜歡能自由跑動
我常常訪問那些插班到自校的學生,問他們轉到自校以後,最喜歡在自校做什麼事?和從前學校有何差別?要和從前學校比較,幾乎八成的學生都會回答說:「最喜歡能在自校自由地跑動,以前的學校,就不可以了!」
自校十年,我發現孩子確實很需要活動身體,他們很自然地會跑來跑去,一條下坡路,便很容易誘使孩子往下衝,很多遊戲,也是以跑動為主,例如兵捉賊、 捉迷藏、紅綠燈等,都要求孩子大量跑動,而自然教育家Joesph Cornell提倡的流水學習法,第一階段喚醒熱忱,強調要引發快樂歡愉的氣氛,不少遊戲也要參加者來回跑動。似乎,單純地跑,已能讓孩子感到開心,加上互相追逐等元素,更是讓孩子笑逐顏開。當然,要孩子開懷地笑,其實不難,孩子滿腦子奇思怪想,大人願意配一下,發出一些奇怪的聲,或者做一些奇怪的動作,便能引得孩子歡樂的笑聲。
其實,大人若能滿足了孩子的基本需要,而基本需要就是食好的東西、有得跑跑跳跳、有父母滿滿的愛。孩子能在遊戲中,發展自我,建立與人良性互動的關係。要做到有得跑,這還不容易,自校也重視遊戲,因為遊戲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只要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自由地玩便行了。每天,自校有一個長達半小時的小息時間;每週,有一個下午是沒有排大量課程,讓孩子痛快的地玩個夠。老師要有童心,願意花時間和孩子玩,記得有一年,幾個女生很喜歡找我玩一個叫「拐子佬」的創作遊戲,要我把她們一個個托在肩膀上,用力走幾步,大叫「拐子佬來了」她們便會大笑一番。她們常常來找我玩,我沒有空的時候,便說我欠她們的,結果畢業了,還欠她們一千次未玩。
小森林的冒險
玩樂以外,孩子也愛冒險,校舍一邊是操場,另一邊是一條通道,通道外是一個小森林,隔著一道鐵絲網,因有點陰森,平常很少人走過,被孩子叫做秘密通道,不過,愛冒險的孩子便喜歡去那裏玩。這一年,我每週帶孩子去登小山,常常在一條小溪旁玩上半小時,他們在安全的範圍內探索,在小溪裏爬上爬落,捉小動物,爬樹等冒險遊戲,人多天熱時,還會打水戰,這樣便能消磨一個下午。
運動,是男孩子們便花上一整天都玩的事情,只要有空,球場上一定會看見孩子在踢足球,或射籃球。創校那些年,即使是下雨天,幾個大男生還是會不顧一切,拿個足球便到球場裏玩,玩多了,便知道要放一套衣服在學校,以便踢完可以換衣服。那時我便拍了好幾張用慢快門拍的照片,拍出雨水打落的線條,也拍出孩子在雨中躍動的感覺。足球是最能夠讓男生專注的事情,能讓孩子們專注於興趣之中,也很重要,不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盡情享受專注的時間和空間。
孩子們也愛創作,也喜歡做手工,自校長期開辦手工的選修課,也是其門如市,很多孩子參加。而孩子也常流連回收箱,找到廢棄紙箱便拿去玩。有孩子試過做一台電視台用的攝錄機,再做一個咪,一個拿攝錄機,扮攝影師,一個拿咪,扮電視台記者,到處訪問同學老師。紙箱也會用來做秘密基地的材料,常常有人拿回教室做秘密基地,也試過有人拿去秘密通道做秘密基地。今年開放日,各班也要做一個攤位遊戲給參觀者玩,六年級有一位同學便用紙箱套在身上,扮成機械人,為六年級攤位到處宣傳,其宣傳效果也不俗,同學的創意,讓老師感到意外。
另外,孩子們都愛分享,他們會分享生活點滴、個人好惡、已學會的東西等等。自校也提供很多分享的機會,例如生活會議的好人好事,分享曾被別人幫忙的事情;畢業禮、早會等,是讓學生表演的專長的場合,例如樂器演出、故事演說、話劇表演、手語歌等。
快樂的清道夫
最後,自校老師常常擔任陪伴者的角色,一齊玩固然是常有的事。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困難及不開心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發現同學在走廊上獨坐,表現一副不快的表情,老師主動關心,坐在他旁邊攀談,但同學就是不理會不回應,老師便單純地坐在他旁邊,孩子在安靜中處理內在糾結的情緒。儘管沒有對話,學生還是感謝老師的陪伴,當心情好轉時,會主動和老師聊,後來,還主動陪伴遇有不如意的老師。孩子們也常因大事小事而發脾氣或哭泣,我一般都不會要求孩子不要哭,傷心時還請他們盡情地哭,生氣憤怒時要說出來,不要悶在心裏。陪伴不只是一齊玩,還包括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把孩子看做整全的人,有正面有負面感受和情緒。奇妙的是,當孩子的負面情緒被接納時,孩子自能找出面對困難的勇氣,學會選擇用更平和的心情,面對逆境。
接納包容,是家長和老師最大的挑戰。體諒和原諒是可以的,但當大人發現孩子教極都是那樣子的時候,便會慢慢失去耐性,要完全接納一個常常犯錯的人,不容易。而孩子正是學習與人溝通之時,有些孩子還不懂得人與人應有的界線,衝突自是常有的事,當孩子從大人身上學會包容和接納別人時,也慢慢學會與人溝通,內在的平穩與自在便出現,不用外在的感觀刺激,自然也能常常感滿足快樂了。
記得第一次讀《夏山學校》一書時,最記得創辦人尼爾一句話:「希望孩子能成為快樂的清道夫!」經過十多年自然教育的洗禮,更感到快樂清道夫的意義,其實就是活在當下,安頓自己內在的情緒,感恩當下的處境,在失敗時領悟到的功課。快樂童年,其實就是讓孩子常歡笑、常感恩、善於溝通、樂於創作、感到被接納和被愛等,最後便是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