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頒發單位瑞典學院因2018年的連串事件停發一年後,重新啟航的第一年。未想兩個得獎人之一的奧地利籍德語小說和劇本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1942 – ),卻似乎是足球發燒友,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就是1970年出版的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下稱《守》; 2013年最新近的中譯本,名為《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下稱《守2013》)。這可能是諾貝爾獎成立約125年以來,在所有的獎項之中,與足球最近距離接觸的一次。(註1)
文學獎茶杯外的風波
漢德克所獲的諾貝爾文學獎,原來2018年曾停辦了一年,2019剛復辦,當中涉及瑞典學院內部的財政紊亂的問題,和其中一個院士的伴侶被扯進「#metoo 運動」的漩渦之中。學院好不容易重整旗鼓,在2019年一次過頒下兩個文學獎,以補2018年的出缺,卻不想陷進另一個暴風之中,而這次的風眼卻是由得獎人之一的奧地利作家漢德克引起。原來漢德克近年捲入了前南斯拉夫共和國解體後巴爾幹半島的民族糾紛,以致他雖然在文化界以明星大師的身份屢獲殊榮,但卻因政治立場而引來許多激烈批評,曾獲得的一些獎項亦有被撤銷的經歷。瑞典學院這回無疑是在自己元氣未復之際,又一手引爆另一個炸彈。
守門員的莫明
《守》是漢德克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由於是德語作品,非德語的讀者只能透過翻譯本來窺視漢德克的風貌。有趣的是,這本短篇小說出版僅1年就獲電影商看中,找來與漢德克年紀相約、德國新晉導演Wim Wenders操刀 ,並由漢德克親手把小說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並取了個簡潔的名字Goalkeeper’s Fear of the Penalty(下稱《守 1971》)。至於小說的英文版,倒要待一年之後的1972年才由美國出版社出版,書名是較累贅的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下稱《守1972》); 而中文的翻譯,先是有2003年由麥田出版社出版、名為《守門員的焦慮》的繁體字版(下稱《守2003》),和上面提過的2013年由北京世紀文景出版的簡體字版。
《守》的電影版和各個文字版,最大的分別,可能是電影在一開始便加插了一場小說沒有的足球比賽。比賽中,觀眾看到主角布洛赫(Joseph Bloch)由於己隊似乎佔上風而開始有點神不守舍,對手在反擊之中一個很隨意的射門,布洛赫居然沒有絲毫的撲救動作,呆呆目送皮球滾入網內,失球之後在中場開球時,他更因與隊友和球證吵架而被罰紅牌出場。這個小說沒有的場面,正好預示《守》要說的,也許就是當代社會彌漫的那股莫名其妙、神經錯亂的氛圍。要是用周星馳的話說,那叫「無厘頭」;而如果硬要以今日Netflix潮流電影大師Christopher Nolan介紹的話,他可能會以《守1971》作為mindf**k(精神強暴、愚弄觀眾)這種類型片的示範作之一。
小說版的開端,是布洛赫退役後當上地盤工人,卻在毫無先兆之下,在讀者還沒有搞清楚發生什麽事(其實連主角布洛赫自己看來也沒有搞清楚),便「似乎」被炒了魷魚。漢德克便是由這件都不知道有沒有發生的事件開始,帶讀者跟縱追看布洛赫在奧地利維也納市內晃來晃去的故事。在「被開」之後,布洛赫奇怪地沒有回家,反而入住了一家廉價酒店,當中除了買報紙時留意足球消息這一點比較正常之外,其他行為都是帶點沒頭沒腦的神經質(如無端打架、致電前妻等);在酒店住了沒幾天,卻又莫明其妙地捏死了與他發生一夜情的戲院女售票員,原因只是覺得她在聊天中常把布洛赫口中的朋友和事情,說成是她的朋友和她的事情一樣。之後的故事,愈發荒謬怪誕。
欲知故事的結局,請留意艾雲豪下一本《足球經濟學》的出版日期。
註1:感謝讀者來函指日籍文壇大師、1994諾奬得主的大江健三郎,他1960年出版的《萬延元年的足球》,也是以足球入諾的典範。
原文刊於《足球周刊》香港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