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政治局勢急劇惡化,北京戰意驟漲,招招狠辣凌厲。面對中央親自出手,政府及建制派索性主動獻城,民主派則打算烈火焚城,令香港與一國兩制危如累卵。
回顧反修例風波後的發展,當中最為重要的關鍵節點(critical juncture)無疑是去年11月的兩大發展:區議會選舉以及《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稱《人權法》)正式成為美國法律,特別是後者令中美關係與香港政局正式變成一個「雙層賽局」(two-level game,與Robert Putnam的雙層賽局理論沒有直接關係)──中美角力本來就存在於國際層面,而建制派和民主派的惡鬥亦在本地政局一直發生,儘管以前北京與外國對香港的「干預」時有發生,但正是《人權法》令國際與本地層面全面接軌,令兩個層面間的直接互動變得可能。
「雙層賽局」作為新平衡基礎
去年《人權法》簽署生效後,其客觀意義除了香港從此成為中美關係的恆常一環之外,更重要的是民主派從此亦有了美國的恒常支援,已具備一定條件抗衡中央、港府及建制派,令本港政局以至一國兩制不會一下子失衡或崩潰。
因此,即使美國眼見民主派在區選中取得大勝,可是在《人權法》生效及中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後,卻沒有任何乘勝追擊的企圖,反而朝野皆敦促各方克制,同時希望反修例運動可保持非暴力,可見其基本目標已達到,同時顯示美國不欲大幅改變香港格局,只望能建立一個對它略為有利的新平衡。
由此可見,美國藉《人權法》及其之後的舉措,目的是想向各界發出見好就收的信號,無意再大搞下去,甚至我們可將之解讀成以此為基礎,在香港建立一個新平衡。所以即使民主派在區選中大捷是一個明顯的利好信號也好,《人權法》及區選本來的客觀效果是相反的──前者是守成,後者則是進攻。
一廂情願的攬炒
然而在民主派眼中,《人權法》及區選大捷皆是利好和進攻信號,令兩者原本相反的效果,變成了疊加效果。在這基礎上,民主派發展出「35+」和「攬炒」這些概念與行動,基本上是要無限延續反修例運動,將這把火一路燒下去,直至北京失去對香港的控制權。
但問題出來了,美國真的有為攬炒背書嗎?答案明顯是沒有──美國確實一直支持香港達至雙普選,卻不可能支持以攬炒來實現雙普選;它本就可以藉其政策和不同手段來達到這目的,而且不見得攬炒等手段會令其成功機會增加。更重要的是,從一些攬炒的路線圖中,我們看到攬炒的最重要目的是為了讓香港局勢持續升溫,最後以香港作為觸發美國制裁中國的藥引(導火索),希望藉美國制裁導致中國經濟崩潰或中共倒台──假如美國真的有為民主派背書的話,它直接制裁中國不就行了嗎?哪會需要靠民主派製造事態來觸發制裁?可見攬炒根本非美國所願,對其利益沒有好處,事實上亦看不出西方國家會對任何摧毁一國兩制的舉動表示支持。
「雙層賽局」實對北京有利
民主派對於中美與香港正式成為「雙層賽局」背後的含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錯,現在民主派終於能夠以本地政治撼動北京(但須透過攬炒等手段,見圖),但北京也能夠從國際層面和以舉國之力來遏制香港和民主派──早前驅逐美國媒體將港澳地區包含在內,逐漸以反恐之名來打擊抗爭運動,就是藉外交和國家安全為名遏制;近日兩辦頻頻出手則是藉國家在香港可行使的權力,以及它對香港的主權作為其基礎。藉着這幾方面,北京可將其權力及意志隨時投射到香港,相反,民主派所依仗的美國,卻因情况所限,無法隨時隨意支援民主派,實施制裁亦將無可避免傷及香港及自身利益,操作上殊不簡單。
近來北京之所以頻頻出手,令香港凜冬驟至,無非是看穿了民主派輕啟這「雙層賽局」戰端的重大戰略缺陷:北京在這賽局中無疑是最有利的──民主派基本上是孤軍作戰,其野心過大的行動也直接為北京干涉香港提供口實,美國又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樣下去未決戰已折兵大半,兼且令香港元氣大傷。
出埃及不是反攻法老王
香港現在最需要的是出埃及過紅海而不是反攻法老王──香港需要尋找出路而不是自我毁滅。橫挑北京,將整個香港綁上戰車的做法,只會令香港提早滅亡,且會死得不明不白。而民主派從以前追求民主淪為今天的攬炒,當中的倒行逆施以及所失去的道德高地及感召,亦將令香港的民主夢一去不返。目前大部分市民並不知道這賭局原來是這麼大,後果是如此嚴重,市民卻連選擇的機會也沒有,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孫臏說:「凡是要解開死結,一定要先找出它的結頭,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或用拳頭猛捶;勸解糾紛的人,千萬不可自己也捲入糾紛,須避實擊虛,在形勢上遏制住敵方,危急的局面自然可以解除。」這是孫臏獻計圍魏救趙前所說的一番話,令孫臏和此計皆名垂千古。如今香港亦急待解結,各方切忌亂扯亂捶,須以巧妙的迂迴解開死結,以免激化矛盾,莫讓終局變成香港的終結。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