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篇小說《家變》享譽台灣文壇的作家王文興逝世,享年84歲。台大外文系2日(周一)晚發出信件,表示王文興於9月27日逝世,為尊重他的遺願,王文興的彌撒儀式將不公開,僅至親家人參加。
與白先勇、陳若曦同學兼文友
據中央社及台灣傳媒報道,王文興,1939年出生,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碩士、2007年獲台灣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1960年與同學白先勇、陳若曦、歐陽子、李歐梵、劉紹銘等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王文興創作以小說為主,亦有詩作及散文,著作包括《家變》、《背海的人》、《剪翼史》、《家變六講──寫作過程回顧》、《十五篇小說》、《小說餘墨》,文集《新舊十二文》等,作品基調呈現洞察人生、探尋真諦的現代主義特徵。
小說體現現代主義美學精髓
代表作長篇小說《家變》、《背海的人》體現現代主義美學的精髓,奠定王文興於台灣現代小說史的地位。
其中,《家變》,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檢討家庭和社會的問題,發掘中國文字的多義性,以形式的創造肯定主題的嚴肅,被譽為「五四」以來重要的小說之一。
《家變》同時也是台灣文壇最具爭議的小說之一。王文興從1966年提筆,1973年出版,從內容到形式、情節、結構,語言文字都充滿創新,對當時的台灣文壇而言,可說是「離經叛道」、「異端」。評論者認為,《家變》寫出年輕一代對老一代的心理變化,小說文字的創新,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少見的傑作。
任教台大外文系筆耕逾60年
王文興長期任教於台灣大學外文系,主講英美小說及小說創作。他筆耕逾60年,提倡「精讀」,以「慢寫」作風著稱,追求藝術性寫作,行文重視自然與音樂性,提示當代對文字藝術性的重視,文學評論家顏元叔曾評王文興小說措辭描繪精細,其「字裡行間都是真實生命,真實人生」。
王文興一生透過教學與寫作,致力經營獨特的文學創作,為當代台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獲國家文藝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法國藝術暨文學騎士勳章等。
寫作以「慢」出名的王文興,每天必伏案創作,但30年前一天只寫30個字,後期「進步一點」,每天「大概」能寫40個字。他讀書讀得也慢,曾說讀重要的文學著作,「一小時不超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