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於課堂上與同學簡單進行了一些有關日本女性形象的討論。大部分同學對日本女性的聯想都是正面的。當中不但有同學提到日本女性可愛(可愛い)、 溫柔(優しい)、是大和撫子(やまとなでしこ),亦有同學提到日本女性就如穿上「白無垢」(しろむく)般清淨純潔無垢。
白無垢並非純潔無垢
其實,「白無垢」並不是我們想象般純潔無垢的?其所表現的是日本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當然,白色在日本是神聖的顏色。從室町時期開始,生產、葬禮、切腹的時候為表示其莊重及神聖,均身穿白色和服。神道教的婚禮中,新娘也是穿上白和服為新娘服。現今社會傾向視「白無垢」為純潔的象徵,然而在日本傳統習俗中,若有人離世,為死者換上白色衣物有讓其靈魂超度,不要再留戀塵世的意思。新娘於婚禮上穿上「白無垢」,同樣是有去死(死にに行きます)的意思。意指女兒於原先的家庭中往生了,帶有無法回頭只能決心嫁入夫家,跟隨丈夫的意思。另外,「白無垢」中的「角隱」亦有特別的含意。日本人認為女人的嫉妒心是很重的。女性在結婚當天,其忌妒由心衍生昇華至極點的嫉妒和怨恨會讓她們頭頂長出惡鬼的角,「角隱」就是要把它們藏起避免新娘有一天變成「鬼」。傳統習俗以外,古今日本文化塑造了女性的特定形像。傳說裏的邪魔妖道都是女性──雪女、雨女、山女、針女、裂口女、二口女、齒黑女、轆轤首、八尺様、白粉婆婆、撒砂婆婆等。此等日本女性形像都偏向負面。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都是女性?在日本,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誰挑戰傳統,誰不安守本分,誰就成魔。
日本首部彩色長編動畫電影是1958年上映的《白蛇傳》,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由藪下泰司執導,東映動畫制作。可見女性為妖物的觀念,在日本根深柢固。此動畫電影被文部省選定為適合青少年和家庭的電影,更獲得多個藝術獎項。戰後的五、六十年代,日本沒有制作出以母親或女英雄之類為題的電影。女性一直都被塑造成加害者或受害者。《少年猿飛佐助》中的夜叉姬就是很好的加害者例子。透過女性加害者這個反面教材,傳媒只是為了警戒妒忌心強的日本女性一句話:「你沒有好結果」。六十年代以後,女性角色總是離不開家庭。長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講述前記者河豚田海螺婚後成為專業家庭主婦的故事。一言以蔽之,大部分動漫的女角總是穿着圍裙,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照顧丈夫和小孩的身上。這種無私無欲的賢妻良母,可說是日本人的理想像。它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一種期望,更代表着社會對女性的狹窄規範和枷鎖。女性應該溫柔賢淑,應該婉弱,應該被動,應該等待被男人拯救。至於男人,他們當然是強壯、忠誠、努力工作、養活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簡單易明。
其實早於1887年,日本文部大臣森有禮在訂立女子教育方針時,認為女性教育對國家安全有關。他認為女性的個人成長有助她貢獻家庭和國家,換句話說,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女性本身的成長,而是為了讓她們成為男性的輔助者,永遠的配角。故,所謂的「大和撫子」就是日本父權社會意識形態下的理想女性。
你想成為大和撫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