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很急速,所以很多家長都只願意生一名小孩,希望自己可以提供較多資源予子女,但同時又會擔心獨生子女的性格可能太孤獨,家長究竟可以怎樣解決這矛盾呢?似乎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多生一名子女,但這又絕不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意願!
令獨生子女不再孤獨
究竟家長該如何解決這矛盾呢?我曾在另一些文章曾提及,家長可以帶子女到保良局助養孤兒,也可安排同學或表兄弟姐妹到家中玩耍,甚至留宿,讓子女有玩伴的感受及經驗;以其他家庭的小朋友孕育子女與同輩相處的經驗,但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放在動物這一主題上。
事實上,狗應該是第一種被人類馴養的動物,應該不是豬,也不是牛,因為已有出土文物,反映在15,000年前,狗已是與人類一起生活的;在歐洲很多油畫都有狗的一個角色;隨着社會不斷發展,人類可以養的寵物範圍愈來愈多,也愈來愈複雜!例如;有一些人養了常見的倉鼠,也有些人養很嚇人的奇特昆蟲等。
孩子養寵物 不負責任
為什麼人類需要養寵物呢?雖然動物不是人類,但仍就是有生命的物體,當人感到沒有在人邊,當仍有生物陪伴在側,慰藉心靈,飼養寵物也有好處;因此,獸醫亦是近年很流行的職業,只因為很多人會視飼養寵物為生活應有的一部分,更是消閒娛樂的重要環節。
現在很多小朋友也愈來愈流行飼養寵物,包括養貓養狗、養龜養魚。但一些家長曾有非常不愉快的經驗;部分案例是因為孩子自己提出要養寵物,家長為了討好孩子的心,便趕快地為子女添置寵物及有關的用品,只可惜這些孩子沒有負上責任,沒有好好照顧自己提出要照顧的動物,反而為家長添了很多生活上的麻煩!
養寵物前 先種植物
我提議家長在容許小朋友飼養寵物前,應先學懂栽種植物。原因是小朋友從學會飼養靜態生命開始,培養責任感,包括每天澆水,加上培養出足夠的好奇心,如觀察植物每天的成長、變化等,然後家長才容許他們飼養寵物,這樣對寵物的生命較有保障,更能鍛煉小朋友漸進的學習模式。
家長引導子女栽種植物的種類,適宜選擇成長速度快、變化明顯、甚至可以在家中收割食用的植物。當然,家長可以根據家庭環境及因素,選擇適合小朋友栽種的植物。當他們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便可以開展飼養寵物,但也應該選擇體積較小,而生命年期比較短的動物,如養蝌蚪或孔雀魚,再循序漸進培養子女的更多興趣及更積極的習慣,最終才應該讓子女養貓養狗,成為很好的寵物主人。
如家庭環境不方便養寵物,家長可以帶子女到動物園觀看一些動物,對子女生命教育及認識大自然是很有幫助,特別很多野生動物園都會讓動物盡量接近回歸大自然的狀態,將動物在類似自然成長環境的場所展示。家長在帶同子女觀看動物時,可以刺激他們對於其他物種的興趣,包括有比自己大、比自己小、各種顏色型態、常見跟不常見的,有動的、有靜的。
生命教育的好教材
不論是家中養的寵物或是動物園中的動物,都是家長可以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如什麼地方是牠們應該生活的地方,牠們生命的周期是多長,牠們在生態系統扮演什麼角色,當然也包括一些小動物,讓子女進行生命的反思,是很好的課堂。
最後,家長引導子女在研究動物時,細心反思動物的性格是什麼,那些動物是合群性比較強,那些動物是獨自生活的,為何老虎只是百獸之王,而獅子是萬獸之王?為什麼龐大的象群會害怕蜜蜂呢?究竟我們選擇以什麼動物代表自己或別人的性格呢?事實上,動物與我們的人生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