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港大學生普通朗誦比賽已圓滿降下帷幕,本人導排的兩個作品有幸雙雙奪冠。回顧創作過程發現一有趣的現象,故有意整理創作手記與諸位藝術愛好者分享。
我導排的兩個作品:一古詩——李白的《將進酒》;一現代散文——台灣作家杏林子的《朋友和其他》。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回頭一看卻具許多相似之處:都是一場宴會,都是主人公的抒懷,都是性情志趣同道的友人聚會,不禁莞爾。
當然兩者的差異亦明顯:除文類不同外,首先是時代及背景完全不同,而宴會的排場與氣氛也不同,最顯著的差別是主人公的性情迥異:一是豪放天才的詩仙,一是病魔纏身的教徒,可以說相差十萬八千里。
令我驚異的是,初看好似是兩條平行線,各不相干。回顧一分析竟然是兩條曲線,不時交錯,不時相和。
故值得解析與諸位分享。
重視解讀 把握基調
解讀作品,確定基調,是誦讀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它是指導創作全過程的基礎。
《將進酒》是一場盛宴,主人解酒燒愁。作者經歷了「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放逐苦難,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心中的憂愁與憤懣充滿全詩。而作者的自信豪放與及時行樂的思緒又交織在一起,從而構成了高亢、憤慨、歡樂的基調。在詩行行進中時而高亢、時而憤慨、但又不忘歡樂,正是本詩創作遵循的原則。
《朋友和其他》則是一場小聚會,主人細訴親情。作者身患殘疾,但豁達人生,信奉教義。她身旁的朋友與她有共同的理念——相交如君子。於是整個行文親切溫馨,構成了本文的基調。在展開文本時,處處圍繞親情,時時不忘溫馨,也是此文所遵循的創作原則。
通過解讀也梳理出了各自的貫穿線,即層次。有趣的是又不謀而合:
《將進酒》:祝酒同樂——酒酣釋懷——醉酒高歌;
《朋友和其他》:歡樂開宴——溫馨抒懷——依依惜別。
各自按照宴會的行進而展開,當然基調則大不相同。
不同風格 各具特色
《將進酒》是一首古詩,宜採用吟誦的風格。在創作時重視語言特點,強調音韻,利用複誦、疊誦、輪誦、伴誦等手法來加強基調的展現。
開場兩句猶如序詩——定場詩,是作者經歷磨難後對人生的高度概括。首句高亢——宇宙曠遠,次句壓抑——人生苦短。以豪邁之勢為全詩的展開奠定基礎。
接着盛宴正式展開——祝酒同樂:以歡快、熱烈為主導。於是複誦了「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自信;又輪誦了「烹羊宰牛」的歡樂;伴誦了「三百杯」的豪情;最後落墨在「將進酒」的歡呼聲中。
次段——酒酣釋懷:採用了跌宕的手法,從興奮高亢落入低沉憂愁,以抒情的詠嘆的方式展開。首先以女聲優雅舞動的姿態複誦「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令節奏舒緩;然其中又以獨誦「但願長醉不願醒」與「唯有飲者留其名」突出詩人內心鬱積的憤懣與不平;再以「斗酒十千恣歡謔」的複誦突出其高傲與不屑之態。
詩歌最後進入高潮——醉酒高歌:詩人在醉酒中以客代主,狂歌「五花馬,千金裘」來換美酒。這裏我大書一筆,採用反複輪誦手法加上隊形的變更鋪排,大大突出了酒宴達到高潮時狂歡的景像。
結尾頗富心思,待下面創新章節詳述。
《朋友和其他》是一篇抒情散文,我融入了戲劇手段加以展開。由於是戲劇就需要情節、場景、人物、事件、細節以及動作、交流等元素。
情節——聚會為朋友送行;場景——主人家;人物——除了主人公杏林子外、遠行的友人及一群新老朋友組成;事件與細節——遠行者的來與去、聚會的鋪開加上風趣的插曲。
在整個行進中始終把握人與人之間那親切溫馨的動態交流。我們設計了學友、球友、教友、戀人等等人物關係,讓各人自有交流的對象,當然中心人物離不開主人家杏林子。
藝術感染在細節描述。我們突出了遠行者的到來與離別,展示了各人帶來佳餚的歡樂,安插了燙髮者的風趣與幽默。但有一點必須指出,這些都是為了展現主旨——親情的點綴,千萬不能喧賓奪主。
同樣在結尾也採用了緊扣主題的富創意的設計,容下文詳述。
拓展創新 緊扣主旨
最令我思量的是《將進酒》的結尾,作品在「萬古愁」中結束,歷來誦讀者均以感慨長嘆中收尾。但我總覺得這不符詩人的形象與性情。盡管詩人心中充滿不平與憤慨,然而他的豁達高傲狂放始終主宰一生。尤其他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之句充分表達了他的宏願壯志;又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更顯現了詩人絕不會在醉酒中消沉,而是振興奮發。
基於以上析解,我大膽設計了一個尾聲:
詩作進入高潮,詩人與眾人舉杯——「與爾同銷…」,此時用輪誦及戲曲緊拉慢唱的手法,眾人高舉酒杯反複高唱「同銷——同銷——同銷」,直至最高峰的「萬古…」後由領誦者突跌宕吟出「愁……」,再輔以女聲的伴托聲加強氣氛。而當詩人從醉酒高亢轉入沉醉低吟時,眾人即刻誦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呼喚聲,詩人從沉吟中甦醒,慢慢抬起身子,睜開大眼,迸發出一聲震耳的吶喊:「將進酒啊!」隨着眾人應和聲中,舉杯膜拜,詩人鞠躬自報家門——李白——落幕。
在整個行進中,「將進酒」聲始終貫穿其中,將詩意及情境緊扣。
《朋友和其他》我也採用了序幕與尾聲的手法。開幕時主人公剛報出篇名,一群友人高呼——杏林子——蜂擁而上。既代其報幕,又將友愛親切的氣氛一下推向高潮,也大大幫助誦者進入情境之中。
尾聲中重複了一句「離別便也歡喜」,初配以合影留念之態誦出,重複時以依依不捨之態離去,待誦到中段時,眾人突轉身奔向主人公——與序幕遙相呼應,在簇擁中謝幕。
同樣緊扣着溫馨親情的主旨。
內容決定形式,創新源於解讀——這是本人多年創作的最深體會,願與諸位同好者切磋分享。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