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七色」紛陳呈佳作,「梅花草堂」顯風骨──「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

「七色」紛陳呈佳作,「梅花草堂」顯風骨──「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

「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漪歟盛哉,實在不容錯過,然展期有限,喜愛藝術的朋友,如果還未觀看,那就得趕快行動,盡早抽空走進藝術館,觀賞這個不可多得的展覽。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2-05-05
字旅相逢

照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謹此致謝。(可點擊放大觀賞)

標籤: 刻印文房文革朱屺瞻朱瑞平梅花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瞻緣堂靜觀樓香港藝術館齊白石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朱瑞平館長。(作者提供圖片)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朱瑞平館長。(作者提供圖片)
0
SHARES
1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承接前文:〈瞻緣堂內尋昔彩,靜觀樓中賞屺瞻──「瞻緣昔彩」展覽〉

「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的策展者,以《瞻緣堂圖》作為楔子,引領觀眾從此處出發,逐步細賞展廳中不同主題的展品。

野色──傲枝猶香‧芳菲不歇

「前人多畫『家培』,我畫的是『野生』,喜它近自然,有三分不馴之氣。」朱屺瞻多畫山葩野卉,少繪折枝花木,寫花的同時,亦兼寫自然,筆下的野草繁花,多以水石為配景,如路徑旁的野竹、竹籬裏的牽牛,昂首挺立風前雪中,展現堅韌不馴的野態;寫花的同時,他也寫人生,或一株寒梅,或滿山春蘭,雖飽歷風霜,卻卓然聳立,一如其起伏不定、傲雪凌霜的人生。

屺老曾經歷多次戰爭,也受過文革的衝擊,家境亦從早年的富裕,其後變得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雖然體弱多病,但為人樂觀,活到80、90歲,仍到黃山寫生,對人生充滿信心和希望。他認為「野」是對古法末流的反抗,以及對時代潮流的回應。

《雪中水仙》
《雪中水仙》
《深谷幽蘭》
《深谷幽蘭》

《雪中水仙》(1977年)繪於文革結束後,畫得很用心。一般人畫水仙,多以室內盆景為主,屺老畫的卻是戶外雪中的水仙,生機勃勃,縱有「折斷之姿」,仍活力充沛。朱館長指出「黃醫生極愛此畫,喜其野趣,畫作帶有一點桀驁不馴的味道,反映畫家的品格特質。」《深谷幽蘭》(1988)亦類近,山石間的群蘭,傲然不群,生趣盎然。

手卷《涼州遺韻》(1986),畫的是竹籬畔之葡萄青藤,筆法雄健,令人聯想起王翰《涼州詞》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而《秋暉爛漫》(1988)所繪的卻是石上積雪中的秋菊,所謂「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大抵也是屺老的人生寫照!

《涼州遺韻》之一

《涼州遺韻》之二
《涼州遺韻》之二
《涼州遺韻》之三
《涼州遺韻》之三
《涼州遺韻》之四
《涼州遺韻》之四

《秋暉爛漫》之一

《秋暉爛漫》之二
《秋暉爛漫》之二
《秋暉爛漫》之三
《秋暉爛漫》之三

活色──人間清歡‧最堪細味

朱屺瞻素喜描繪平常生活中尋常之物,作畫多從寫生入手,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屺老認為「師自然,須認識其天趣,不可就色相繪色相,筆法在活用,天趣在生機。」亦見諸其藝術創作。

如《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1955),冊頁之中,粟米百合、芋與蘿蔔、鳳梨西瓜、消暑佳果皆可入畫;《酒壺螃蟹》(1983)一作,亦流露出他對生活的熱愛,氤氳着人間煙火的興味。畫家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把自己的心靈感悟和自然物象融為一體。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鳳梨西瓜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鳳梨西瓜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粟米百合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粟米百合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消暑佳果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消暑佳果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芋與蘿蔔
《但使願無違自題蔬果集》之芋與蘿蔔

《金魚》(1974)之題款為「甲寅仲冬雨窗,無事戲寫金魚二尾以供見者,一笑而已」,屺老喜畫金魚,覺得「金魚有怡然自得之趣」,他將其體型誇張,「變其形,大其眼,肚皮畫得圓鼓鼓的,尾翼畫得鬆鬆的……」,其筆下胖胖的金魚,滾圓的眼睛,別具孩童稚氣。據說此畫為黃醫生最初收藏屺老作品的第一幅。

《酒壺螃蟹》
《酒壺螃蟹》
《金魚》
《金魚》

50、60年代起,朱屺瞻遊蹤處處,踏遍名山大川,又深入社會,體察生活。在此期間,他從社會主義題材入手,以新中國建設初期,大地舊貌換新顏的主題創作,《曙光》(1965)可說是個中表表者,題款為「瞻仰嘉慶南湖革命紀念館歸滬寫景」,紀念館初建於湖心島,岸上楊柳、湖中船舶,曙光初露……表現濃厚的家國情懷,貫徹「筆墨當隨時代」的精神。

至於《採蓮》(1974),「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景象盡現眼前,畫家勾勒出一幅清新明麗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荷葉,點點紅蓮躍現畫面……流瀉出一股青春和活力。觀賞此畫,令人如臨其境,亦能感受到一份安寧恬靜的情懷。

《曙光》
《曙光》
《採蓮》
《採蓮》

典色──古為我用‧溫故求新

江蘇太倉位於婁水(瀏水)之東,是清代「婁東畫派」的發源地,朱屺瞻自小浸淫於傳統的藝術氛圍,習畫不師承一家一派。他主張遠師古人,取法乎上,出入古今,並強調「對前賢沒有虔誠敬愛之心,談不上推陳出新,同時盲從過去的大師,恰恰是對大師的背叛。」

他愛好收藏古畫,尤其傾心於沈周(1427-1509)、徐渭(1521-1593)、八大山人(1626-1705)、石濤(1642-1707)、吳昌碩(1844-1927)等大師墨蹟。

70年代初文革期間,朱屺瞻據照片及印本臨摹歷代名畫,主張「心摹法」,透過借鑑前人之作,心摹細讀,用心觀察構圖、線條等,活用古畫之意,並依自己主意設色,以收「古為我用」之效。那些年,他臨摹了50多張古畫,多大幅,自言「活到老、學到老」。

例如《山崖千丈雪》(1974年),朱館長指「此畫為臨摹郭熙之作,樹如蟹爪,但用色非常西化,構圖亦如是,國畫甚少將天空塗滿色彩,一般會留白,畫中經營的雪景氣氛,亦有西畫之效果。」《松溪高隱圖》(1975年)則為摹仿黃公望之作,用筆沉穩渾厚、濕潤蒼茫、雄健堅實,畫家如同跟古賢對話交流,從中汲取其筆法及巧妙的創作意念。

《山崖千丈雪》
《山崖千丈雪》
《松溪高隱圖》
《松溪高隱圖》

屺老臨古,卻不為古人所牽制,意在溫故求新,使其筆法植基於中國傳統,也為後來的中西融合鋪路。《仿八大山人鷹》(1982年),題款曰「學雪个畫鷹,加以竹石」,在他的筆下,鷹的眼睛稜角分明,充滿倔強之氣。

《寒山萬木》(1942年)、《滄江漁艇》(1945年)等,是水墨金箋紙本成扇,成扇以小見大、空間無窮,是可堪把玩之物。而《山水花卉扇面冊》(1987-1989年),則是水墨金箋紙本扇面,畫家於扇面作畫,尺幅不大,亦能清晰地反映其藝術特色。

《仿八大山人鷹》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一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一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二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二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三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三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四
《山水花卉扇面冊》之四

繁色──異彩對襯‧因彩成象

朱屺瞻早年從油畫入手,其山水作品打破國畫設色上的局限性,在傳統青綠重彩中移植了西方藝術的色彩概念,大膽施以艷彩作紅綠、藍橙對襯,絢爛明麗,如《青山積翠》(1978年)。

早在80年代,其作品已有個人的面貌,擁有自己的繪畫語言,如《江南三月》(1983年),淡煙疏雨中的江南3月,煙雨迷濛中,舟行碧波上,以柳綠桃紅,展現瀲艷春色。

《水曲山重》
《水曲山重》
《山村秋色》
《山村秋色》

屺老道出「畫應有時代感,現代的潮流趨向濃烈的色調,我的個性喜愛強烈。」他重構了色彩和物象的關係,畫面融和了印象派的質感、野獸派的格調,如《水曲山重》(1982年)、《山村秋色》(1987年)等,以大面積的敷染取代山水皴法,直接賦彩成象,透過冷暖色彩和中間色調,交代前後的布局,巧妙地以中國水墨的傳統語言,演繹西畫的空間透視和色彩對比,兼具中西韻致。

《自玩山水冊》(1976年)展出的冊頁,或淡抹、或濃艷,構圖布局各異,呈現不同面貌,亦各具特色。

《自玩山水冊》選頁一
《自玩山水冊》選頁一
《自玩山水冊》選頁二
《自玩山水冊》選頁二
《自玩山水冊》選頁三
《自玩山水冊》選頁三
《自玩山水冊》選頁四
《自玩山水冊》選頁四
《自玩山水冊》選頁八
《自玩山水冊》選頁八

《自玩山水冊》選頁九
《自玩山水冊》選頁九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一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一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二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二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六
《自玩山水冊》選頁十六

單色──一色多調‧一調多變

朱屺瞻認為「施色有大道,就像作樂一樣,最須求全面的協調,整體的和諧統一。」他一生求變,至耄耋之年,將傳統對「墨分五色」的追求套用在色彩的演繹上,在同一色調上表現明暗、濃淡、乾濕的變化,於動態中見平衡,墨與色會,突破了傳統文人畫重墨輕彩,以水墨為上的概念。

其筆下的《山村晨霧》(1985年),以濃重淡清的墨色變化,繪出半淡半濃晨霧山,別具韻致。

「繁彩碰撞以外,屺老亦多作單色山水,擅以花青、赭石、石青、石綠在水墨上再作渲染,一色呈多調,一調又多變,掌握色階的漸變和重覆,營造畫面深度。」如《橫看成嶺》(1982年),體現了東坡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韻。

《山村晨霧》
《山村晨霧》
《橫看成嶺》
《橫看成嶺》

《丘山只一毛》(1989年)錄楊萬里句「學詩須透脱,信手自孤高。衣缽無千古,丘山只一毛。」大抵以詩為喻,指作畫也須靈活而不拘泥陳法,要有創新精神。

「為求和諧協調,他常利用調色盤上殘留的複色作為過渡,又藉助以黑、白、灰調為主的中間色,保留白紙原色為雲層,綴以黑墨為苔點,加強山重水曲的立體感。」《寒山蒼翠》(1991年)以藍色為主,綴以翠綠,以自然樸拙見長;而《日初斜照》(1982年)則以紅作為基礎的色調,以同一種顏色,營造有不同的調子變化,體現一色多調的韻味。

《寒山蒼翠》
《寒山蒼翠》
《日初斜照》
《日初斜照》

獨色──邋遢三分‧知白守黑

朱屺瞻百歲過後,仍銳意求變,從硬筆改用羊毫,取其生拙厚重,蓄墨變化更見豐富,其山水作品,多取枯筆焦墨,意氣磅礡,飛舞自如,畫面有能動的氣勢,如《收篙停棹坐船中》(1992年)。

《收篙停棹坐船中》

屺老嘗言「水清無魚,筆整無畫,落筆有時要邋遢三分,姿態轉妙。」他晚年強調筆墨的視覺張力,喜用邋遢焦墨,更重虛處留白,服從「知白守黑」的筆墨規律,使虛實相生。在莽莽群山中,總見一抹素白,或作煙斷,或作雲隔,黑白錯綜,對比巧成。於《嶺上多白雲》(1990年)、《江寬風緊》(1992年)、《峻嶺秋光》(1993年)諸作中可見。

其暮年山水,從早年的斑駁絢麗,逐漸歸於平淡率真。「如《水村雲起》(1994年),畫於103歲時,其筆力強勁,意趣深邃,恬靜淡然的,用墨設色,已臻化境,反映出他對於中西畫的技法,已掌握得非常成熟。」朱館長詳加解說。

《江寬風緊》
《江寬風緊》
《峻嶺秋光》
《峻嶺秋光》
《水村雲起》
《水村雲起》

器色──匠人戲墨‧文人清供

60年代中期,朱屺瞻曾與一眾友好,林風眠、王個簃、唐雲等遠赴江西景德鎮深入生活,在當地陶瓷廠老陶藝家的指導下,試作繪瓷,將繪畫藝術和瓷器結合起來,留下一系列佳作。

對於藝術之探求,屺老從不受制於媒介,從尺幅宣紙延伸至各式器物上,瓷盤、紫砂碟、紫砂壺、竹臂擱等不同的工藝上,皆見其筆墨。展品之中,有《刻螃蟹紫砂碟》(1985年),由沈覺初(1915-2008)刻,另有《淺刻梅花臂擱》(1985年),以及房玉蘭(1961-)製的《青灰泥瓜瓞連綿「飲之延年」三叉提梁壺》,全部也有墨拓大師萬育仁(1916-1999)的水墨拓本,紋飾清晰、墨色均勻。

《淺刻梅花臂擱》
《淺刻梅花臂擱》
《淺刻梅花臂擱》拓本
《淺刻梅花臂擱》拓本

《青灰泥瓜瓞連綿「飲之延年」三叉提梁壺》
《青灰泥瓜瓞連綿「飲之延年」三叉提梁壺》
《青灰泥瓜瓞連綿「飲之延年」三叉提梁壺》拓本
《青灰泥瓜瓞連綿「飲之延年」三叉提梁壺》拓本

這批文房清供,集繪畫、書法、詩文、鐫銘、設計、拓印等精湛工藝於一身,亦匯聚了畫家、陶瓷工匠、篆刻大師、墨拓專家的靈心巧手,製作過程,遠比一般書畫創作更為繁瑣,多方名師各施所長,盡顯功夫,可謂「壺小乾坤大」,意義非凡,頗堪玩味細賞。

梅花草堂‧病榻絕筆

無論是「歲寒三友」,還是「花中四君子」,梅花都佔一席位。朱屺瞻平素愛梅,羨梅花之傲雪、清香。他不僅喜歡畫梅,亦愛種梅,曾於1932年秋,返回太倉瀏河鎮重建新宅,名為「梅花草堂」,在書齋外廣植梅花,自號「梅花草堂主人」。抗戰勝利後,於上海淘沙場築新居,闢油畫、國畫室各一,亦以「梅花草堂」命名。其後於期頤之年,重建瀏河梅花草堂,作為其藝術創作和雅集交游之地。

這次展出的《紅梅放春》(1978年),錄杜甫句「沙村白雪仍含凍,江院(縣)紅梅已放春」,以山石為背景,繪出紅梅不畏嚴寒,獨自盛放的風姿,繪於1990年的《紅梅》(1990年),花開爛漫,似在叢中含笑,富堅毅不屈的生命力。至於《古瓶紅梅》(1983年),據朱館長介紹,屺老的油畫早已散佚,此為碩果僅存的一幅。

《紅梅》
《紅梅》
《古瓶紅梅》
《古瓶紅梅》

屺老一生,時乖運蹇,但他以梅花凌寒獨開的品格自勉,堅持作畫抗爭,堅韌不拔。走過滄桑藝途,歷劫重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其藝術生命的最佳見證。

朱屺瞻享壽105歲,一生繪畫不輟。他曾說過「作畫在我是勞動,又是無上的精神享受,所謂樂此不疲也。」辭世前一個月,他還在上海華東醫院病榻上,以毛筆在紙上隨心揮就,創作了十餘幅山水速寫,以及4、5幅《枇杷》小品,勾勒出生命晚途的返璞歸真。屺老一生皆站立作畫,運筆丹田,從未覺累;坐而作畫,此乃首次,可惜已成絕筆。

朱館長說:「彼此相交多年,屺老離世前,黃醫生亦曾往上海的醫院探望他,他在4月逝世,醫生仍有他2月所畫的作品。」是次展出的「病榻絕筆」,包括《枇杷》(1996年)、《水墨山水速寫》(1996年),可見屺老生命力之頑強。

《枇杷》
《枇杷》
《水墨山水速寫》
《水墨山水速寫》

三馨並茂藝德壽

朱屺瞻曾說:「我只是個探索者,樂趣在不斷追求,不斷前進。」他的作品,充分地反映出其多彩多姿的藝術之路。

是次展覽,展出朱屺瞻在不同時期的作品,達178組之多,可謂琳瑯滿目。此外,朱屺瞻與齊白石以金石訂交的逸事,亦在展覽中展示出來。二人的印緣,始於1929年,屺老透過榮寶齋訂刻求印。自此,朱、齊忘年相交,志同道合,齊白石更引朱屺瞻為「知己第五人」。至1944年,兩人神交超過十載,朱屺瞻已得白石治印達60餘方,為此特意延請白石老人為刻「六十白石印富翁」一印,並名其齋曰「六十白石印軒」。1946年,齊白石訪滬,二人初次見面,曾向白石問及畫理,答之曰「貴在獨創」,屺老自言一生受用。

六十白石印富翁(作者提供圖片)
六十白石印富翁(作者提供圖片)
「梅花草堂」印(作者提供圖片)
「梅花草堂」印(作者提供圖片)
閒文印(作者提供圖片)
閒文印(作者提供圖片)

文革期間,朱屺瞻所藏的白石刻印共73方,被迫呈交文物保管處。至1978年始得發還,半生所藏,失而復得,屺老欣喜不已,亦倍感珍惜。他晚年作畫,每遇適心之作,所鈐名號、閒章,多為白石所刻,在紙上丹青作朱紅點睛,永誌二人在藝途上的情誼。觀眾觀畫之餘,亦可細賞其所鈐之印章。

朱瑞平館長最後指出,「屺老以『藝、德、壽』馳譽畫壇,畫藝、品德、壽祚三馨並茂,此譽亦可用於黃醫生身上。」她亦提到,在四樓的中國書畫廳,亦將設有「靜觀樓藏品廳」,可以分階段展出黃醫生捐贈的靜觀樓藏品。

「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原訂於2月底舉行,無奈疫症肆虐,藝術館閉館多時,至4月21日始重開。是次展覽,漪歟盛哉,實在不容錯過,然展期有限,喜愛藝術的朋友,如果還未觀看,那就得趕快行動,盡早抽空走進藝術館,觀賞這個不可多得的展覽。

「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詳情

日期:2022年4月21日至5月11日
時間:10:00-18:00(平日);10:00-19:00(周末);周四休館
地點:香港藝術館
地址: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香港藝術館二樓專題廳

「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 2-2

更多精采文章

  • 瞻緣堂內尋昔彩,靜觀樓中賞屺瞻──「瞻緣昔彩」展覽瞻緣堂內尋昔彩,靜觀樓中賞屺瞻──「瞻緣昔彩」展覽
  • 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
  • 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
  • 「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 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

8+
  • 山歌好比春江水,舞中傾溢見真情──專訪舞劇《劉三姐》導演丁偉
  • 「無論如何彎彎曲曲,都是路」──專訪趙廣超老師(二之一)
  • 回報華光師父,培養粵劇新秀──專訪粵劇名伶羅家英

馮珍今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自小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並樂於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受。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字裏風景》(2017)、《字旅人間》(2021),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以及人物專訪《字旅相逢》(2019)、《字旅再相逢》(2020);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刻印文房文革朱屺瞻朱瑞平梅花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瞻緣堂靜觀樓香港藝術館齊白石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滕錦光教授(右)、趙汝恒教授(中)及陳清焰教授介紹理大新近成立大灣區規模最大的交叉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圖片)
灼見教育

理大成立高等研究院 推動跨學科研究 為港建設國際創科地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7
馬時亨認為,食環署署長必須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
灼見專訪

專訪馬時亨:食環署管理不善 亟待改革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7
梁愛詩認為,批評人大釋法顯示有些人對中央和特區關係的不了解,對《憲法》的權威不了解,對回歸的事實和新憲制未接受。(亞新社)
名家觀點

梁愛詩:我們的憲制是怎樣煉成的──寫在回歸25周年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7-07
舊油蔴地警署兩翼以遊廊設計,富有殖民地建築特色。
城市考古

經歷百年的油蔴地警署

作者: 陳天權
2022-07-06
李家超出席就任行政長官後首次立法會答問會,提出多項施政新思維。(直播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李家超倡行政立法「前廳交流」 設4工作組紓民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6

影片

  • 霍詠強:愈靠近戰場,對俄烏戰爭愈謹慎?保加利亞、立陶宛與俄羅斯的恩怨
  • 文相濡:用李家超當選時間的八字問前程吉凶 管治班子具助力 但提防明年遇上衝擊
  • 黃錦輝教授:虛擬貨幣急跌暴露出什麼問題?投資者怎樣趨吉避凶?
  • 曾鈺成:一國兩制的內涵是什麼?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有何差別?
  • 林翠華教授:長者活出當下有三大要訣
  • 陸恭蕙博士: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有什麼新商機?企業怎樣做好ESG?
  • 黃錦輝教授:美國槍擊事件頻繁的深層次原因 軍火產業無法取代?
  • 霍詠強:回歸25年香港為何走向極端政治化?認清BNO本質 英國有善待香港嗎?
  • 雷鼎鳴:美國怎樣違反世界秩序為所欲為?面對挑戰 如何千方百計挖中國牆腳?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君踏舞台成佳話,豪情俊逸十三郎──專訪著名演員謝君豪君踏舞台成佳話,豪情俊逸十三郎──專訪著名演員謝君豪 馮珍今
  • IB放榜 港產93狀元 英基36名聖保羅男女12人IB放榜 港產93狀元 英基36名聖保羅男女12人 本社編輯部
  • 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 陳鳳翔
  • 參觀香港故宮館:入寶山不要空手回參觀香港故宮館:入寶山不要空手回 張倩儀
  • 25年香港政治的回顧25年香港政治的回顧 雷鼎鳴
  • 殊途同歸修行路殊途同歸修行路 常霖法師
  • 固定聯繫匯率固定聯繫匯率 陳文鴻
  • 陶傑:繁華化為塵土,他回歸了星空陶傑:繁華化為塵土,他回歸了星空 編輯精選
  •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張建雄
  • 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 施永青
  • 一仼總統都是經濟闖的禍一仼總統都是經濟闖的禍 張建雄
  • 旗要三面旗要三面 蔣匡文
  • 如何理解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必須」如何理解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必須」 施永青
  • 主戰是英雄還是魔鬼?主和才是為國為民?主戰是英雄還是魔鬼?主和才是為國為民? 霍詠強
  • G7峰會前小插曲G7峰會前小插曲 郭一鳴
  • 米芾行書之六大名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之際談米芾米芾行書之六大名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之際談米芾 陳嵐
  • 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 廖書蘭
  • 中國只買空巴是離間計中國只買空巴是離間計 湯文亮
  • 《壯志凌雲2》是美產《長津湖》《壯志凌雲2》是美產《長津湖》 張宗永
  • 鏡前是演員、鏡後是作家的林青霞鏡前是演員、鏡後是作家的林青霞 張灼祥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湯文亮
  • 陳天權
  • 邱國光
  • 陳嵐
  • 蔡國光
  • 張樹槐
  • 施林海
  • 潘燊昌
  • 施永青
  • 胡孟青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