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09 2025 02:18: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編輯精選

劉兆佳教授:鄧小平一國兩制論述 對香港仍有重大意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8
鄧小平所樹立的一國兩制的戰略目標和核心原則依舊是一國兩制的基石,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指導意義。對中央和香港特區來說,廣泛宣揚鄧小平的論述有助於糾正香港人對一國兩制認識的偏差。
馬駿:新政府可從5方面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8
香港新一屆政府應該考慮以更寬廣的視野來規劃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更大程度地發揮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投融資建設中的作用,利用全球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的趨勢,將香港打造成這些領域的領先者。
梁愛詩:我們的憲制是怎樣煉成的──寫在回歸25周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7
我們有個良好的憲制基礎:《憲法》和《基本法》是穩健的,不輕易修改的,而普通法制度是靈活的,能反映社會的改變。靜態的憲制和動態的普通法相結合,給予香港一個很好的法律制度讓它茁壯成長。
陶傑:繁華化為塵土,他回歸了星空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6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早前最終不敵癌症離世,消息傳出後,文壇震驚,各方好友紛紛悼念。倪匡曾為香港文壇帶來了無限的驚喜,筆下的小說繪灸人口,雖然他現時已回歸了星空,但他的作品將會一直陪著我們。
浸大交響樂團融入AI元素 舉辦全球首次人機合作音樂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6
浸大交響樂團將與AI虛擬合唱團同台獻技,合力演繹新編的管弦樂合唱團版本歌曲《東方之珠》,這將會是世界首次有AI合唱團演唱中文歌曲。
「香港不是殖民地」符合中國主權 當強調國家繼承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4
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屬於治權回歸。「香港不是殖民地」論述觀點明確,香港在英治時期充其量屬於「非政治領土」,受到殖民統治,唯論證過程闕漏邏輯。
兒童文學兩代情──周蜜蜜訪談記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2
周蜜蜜受何紫的鼓勵下,在香港開始創作兒童文學。大概1984年開始在《文匯報》連載童話故事,後來交何紫結集出版,書名叫《神面小公主》,此書成為周氏首本長篇兒童文學著作。
新聞博覽館推專題展覽 回顧香港25年傳媒大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30
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全新專題展覽「傳媒.香港.廿五年」,以報章報道、圖片及短片等方式,與港人一同回顧過去25年來本港傳媒大事及變化,讓公眾了解回歸25年來傳媒業的發展。
資訊科技與教育創新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30
AR教具的應用,是為了幫助培養學生的身份認同和世界公民視野。此外,近期「元宇宙」概念和構想的發展,更仿彿令資訊科技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結合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對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
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9
6月21日午夜收到邱翔鐘夫人電郵,驚悉在倫敦的邱翔鐘先生逝世,邱先生與我相知相交37年,悲慟萬分,徹夜無眠。來世上一回,億萬人之間,與這樣一個難忘的師友同行了半生,地久天長之間,如此短暫,真是捨不得。
中文字的界外效果猜想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8
英文字組成是根據發音而拼音寫出來,英文字是服從於發音的,受制於發音的,發音變,文字隨之改變。而中文文字不似英文,是象形字,與發音分離的,單看文字是不能拼出字音來,形與音是無大關係。
聶德權:重回正軌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6
隨着新時代的來臨,公務員同事會有更廣闊的空間,建設社會,貢獻國家。我深信所有公務員同事,會一如以往,全力配合下一任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施政,帶領香港邁進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3
所謂香港人的身份,一旦在英國,很容易碎片化而逐漸失去。建立香港城,在地產方面很容易,在人文精神上很困難。你會發現香港已經消失了,剩下一群香港人。
天籟敦煌樂團、香港故宮合辦音樂會暨文化講座 慶祝回歸25周年暨香港故宮開幕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1
《敦煌與故宮對話:飛越文化二千年》敦煌特色音樂會暨文化講座周二(6月21日)在西九戲曲中心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成為故宮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本港學者黃天著作《琉球沖繩交替考》獲納入《中華學術文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1
黃天的著作《琉球沖繩交替考》以「釣魚島之爭還看琉球」作提起,論證琉球王國並未擁有釣魚島,獲納入《中華學術文庫》向全球發行。
華中師範大學香港分校開學 冀促進兩岸三地文化學術交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1
2012年,華中師範大學及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合作在香港成立研究生教學點並開班,今年已是第10年。香港金融管理學院董事長王中英在會上強調,即使面對疫情挑戰,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辦好研究生教育。
劉衛林:談詩詞欣賞與品德情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8
在今日高度商業化社會中,面對人人致力追求物質生活而日趨功利,精神生活日益沉淪的問題,要擺脫人心漸壞而社會漸亂的困境,唯一出路便在於弘揚中華文化。
中醫細說食療 齊抗新冠病毒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8
第5波疫情所及,本港累計染疫人數已達百萬之高。從前大家會設法避免「中招」,如今普羅大眾更關注的可能是染疫後怎辦。強調固本培元的中醫食療理念, 此刻更是值得大家留意。
陳龔偉瑩:職場教育有助精準扶貧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6
根據2020年香港的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兒童人口一直有增無減,貧窮導致基層青少年成長欠缺社會資本,阻礙他們在向上流動的能力,形成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要了解基層年青人成長背景,釐清阻礙他們發展的因素,
從伊斯蘭看香港與大灣區的未來:「絲路與灣區」教師培育專題工作坊紀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6
早於唐朝時阿拉伯商人往華南沿海經商開始,伊斯蘭世界便與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的發展,結下不解之緣。隨着香港在大灣區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令伊斯蘭世界與香港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國家的制約因素──以經濟理論思考民主制度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4
筆者對民主議會制度思索很久,也有一些看法,可以給大家分享。但想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因為在社會科學上,經濟學是實證科學。也可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供大家思考。
潘俊恩:世事如棋 基礎穩固才能出奇制勝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4
萬事如棋,苦功「本手」,方有珍瓏之「妙」棋。如墮煙海般尋覓,落得「俗手」誤己,反被深深桎梏。願君遇事沉着迎戰,執「本手」之根蒂,得道「妙手」,務實求脫「俗」,落子無悔,大殺四方。
余偉文:提升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4
雖然亞洲債市活躍,可是亞洲市場一直缺乏規模媲美歐洲的ICSD。這個市場缺口,加上區內債券市場方興未艾,正好成為CMU市場化的契機。在現有的良好基礎上,CMU將精益求精,未來3年分階段落實3項升級。
《北山十寶》──匠心傳承5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3
「北山十寶」的文化價值是難以估量的。自金石學大盛於宋代,金石拓本與刻帖成為士大夫及江南文化的重要部分。直至清中期這風尚才南下至廣東,不少作品來自嶺南先賢們,有助了解廣東與香港的文化淵源。
港產機械人 沖出智能果茶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2
台式飲品相信每人都喝過,但由機械人沖調的果茶,你又是否品嚐過?全新茶飲品牌Robotea近年異軍突起,為飲品增添非一般的「AI智能」風味,為出名「嘴刁」的港人帶來新選擇。
是文字,也是文化──讀《中日字詞趣談》有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1
透過作者的解說,讀者既能領略這些字背後的故事,也能領會日本人創造國字的原委及脈絡,對日本的文化有更深的體會。深入淺出,以小見大,值得一讀。
港產獨角獸氣勢如虹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1
回想2017年前,香港鮮有獨角獸,唯在政府、香港各大學及相關機構的大力扶持下,短短4年間香港獨角獸湧現,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及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矢志不渝 光影留痕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0
從1953年起,查良鏞以筆名「林歡」來撰寫電影劇本和擔任導演。這時林徽因仍然在世,而世上亦未有以筆名金庸發表的武俠小說。可是,庚戌子發現查良鏞這時已運用了「倒轉」的啞謎。
陶傑:是傀儡、稻草人,還是屠城的木馬?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09
拜登的「癡呆」與「口誤」,原來是另類的心理武器。美國的敵人正在籌劃「超限戰」,拜登這個「老人牌」、疑似間歇性故障的機械傀儡,有如在麥田上樹立的一個稻草人,對於烏鴉,又何嘗不是超限戰的一種?
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07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灼見名家協辦的周年公開論壇將於6月18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