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09 2025 19:51:1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編輯精選
編輯精選
書海尋珍
大學圖書館轉型:甘把金針度與人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23
自從世界步入資訊時代,大專院校圖書館面臨『圖書館消亡論』的挑戰。學習模式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紙本資源也不再是學生和教師吸收知識的唯一選擇。
訪談錄
專訪張家朗父母:兒子獲「雙世一」 冀壓力變動力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22
香港劍擊代表張家朗,升上男子花劍世界排名第一,再度刷新了職業生涯及香港劍壇紀錄。張氏父母期望張家朗再接再厲,平常心面對,繼續將壓力變為動力,也要勿忘初心。
文章摘萃
陶傑:電影《E.T. 外星人》的洗腦工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22
史提芬史匹堡是戰後長大的獨立電影人,也是自由知識分子進軍荷里活的代表人物。這一代人對父母的反抗,首先表現在對外星人來地球的恐懼,提出另類觀點:為何假設外星人都是敵意的侵略者?為何人類不能與外人做朋友?
訪談錄
政府飛行服務隊專訪:使命雖遠必達 運油輪驚險救援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21
飛行服務隊上周六(4月16日)在香港以東300公里的水域,由一艘發生爆炸的運油船上,救出6名船員。究竟今次海上救援的難度有幾高呢?一起來看看。
訪談錄
專訪鄧炳強:冀6月諮詢 今年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20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香港《基本法》第23條在維持整體國家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特區政府原本計劃本年5月在保安事務委員會提出23條本地立法,但由於新冠疫情延遲到6月,他期望就23條立法盡快諮詢。
灼見文化
施仲謀教授:從詩詞欣賞到品德情意教育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9
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是重中之重,是教學上最難處理的問題。但這些皆可從豐富的詩詞經典中找到素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古為今用,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品德情意的熏陶。
訪談錄
專訪鄧炳強:國家托舉、社會護航擎起「生命方舟」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9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相信,在歷屆特區政府建立的良好基礎下,新政府管治團隊將全速做好後疫情時代的民生經濟康復工作,帶領香港抓住機遇,重新出發。
書海尋珍
有人隔窗朝我揮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8
深情書寫30位藝文界名人,包括劉德華、鍾楚紅、王菲、周潤發、張艾嘉、陳百強、關錦鵬……記敘他們甚或燦爛,甚或黯淡,甚或缺憾的人生風景。藉由文字為他人獻上真摯的祝福,為自己留下溫暖且芬芳的文學美醇。
書海尋珍
網絡湧現保健迷思,到底是杞人憂天還是危言聳聽?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7
醫學並非信仰,醫學是根據證據行醫。話雖如此,這也不代表醫學全然為真。我們現在之所以採用這些療法,乃是基於大量證據證明它們的用處。光是宣稱它如有神效,稱不上理由,一點也不!
書海尋珍
BioNTech創辦人、吳沙忻夫婦如何發掘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6
對於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自然界的人來說,mRNA一直是令人着迷的研究對象,但它幾乎不受臨床研究人員的重視。它是如何被發現?又為什麼成為了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疫苗成分?
文章摘萃
陶傑:俄國人的民主艱辛探索失敗了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4
俄羅斯的民主實驗失敗,因為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人民有3億之多,比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等,既是國力經濟優勢,也是沉重的包袱。
灼見商業
大家樂集團啟動食物援助計劃 「大家開飯」向基層提供食物援助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3
為支援面臨經濟困難家庭、失業及低收入人士,大家樂集團推出首個食物援助計劃「大家開飯」,合資格人士可於8個星期內憑「開飯咭」到大家樂快餐分店兌換飯餐。
灼見政治
尹國聖、陳齊浩:用數據說話──香港抗疫為何惜敗新加坡?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2
疫情持續至今,香港老人院成為疫情重災區,而新加坡由於mRNA疫苗接種率高,正慢慢走出疫情。同為昔日「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我們應借鑑其抗疫經驗,令公眾正確認識疫苗作用,才能亡羊補牢。
書海尋珍
與新冠病毒競賽的兩位牛津疫苗專家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0
本書的內容是兩位科學家如何在天時地利下,對病毒做出反擊。我們不是大藥廠或是「他們」。格林和我只是普通人,帶領一個認真又努力的團隊,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文章摘萃
陶傑:俄羅斯的憤怒仇恨說從頭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7
時鐘不能回撥,不能夠再問當時如果西方政客在歷史的深度中更深思熟慮一些,可不可以避免今日的慘局?
灼見政治
徐詠璇:李國能.傅華伶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5
兩名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辭任。香港大學法學院院長傅華伶及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分別就此回應,一番言論令人心裏踏實、字字入心。
灼見政治
呂寧思:一場兩代人的戰爭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4
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也許暴怒的普京爸爸還想加大對烏克蘭這些壞孩子的懲罰;但是在另一個世界中,他或者將深深地陷入新一代人的包圍當中。
書海尋珍
日本200年來的蛻變,從何說起?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3
承認日本現代史種種獨特性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是學者和學生不要用只此一家、與眾不同、甚至異國情調的眼光來看待日本歷史。
書海尋珍
親人留下的最後禮物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2
一對闊別多年的兄弟──歐陽晴和歐陽曦,因為父親的離世聚首一堂。但重聚只帶來情感翻騰,將積累多年的怨懟和嫉妒盡情宣洩。如果清官難審家庭事,那麼原生家庭的愛恨和虧欠,到底可以由誰審判?
射鵰解謎
生是種奔逝,永在離別;死只一回,它是安慰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1
庚戌子認為,金庸雖然被好友梁羽生批評,以至多年來背負着眾人的誹議與嘲諷。可是他沒有因而退卻,更竭力繼續以各種方式再三向讀者提示,要讓讀者知道梁林兩位文人英雄的事蹟。
文章摘萃
陶傑:奧斯卡頒獎 vs 烏克蘭戰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31
韋史密夫掌摑嘉賓這場八卦鬧劇,最諷刺之處是發生在據說第3次世界大戰已經展開序幕的時候。是韋史密夫的老婆頭髮脫落重要,還是屠殺烏克蘭人的戰爭新聞重要?
名家觀點
尹國聖:從統計學看疫苗猶豫及新冠死亡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31
港大醫學院以400萬人染疫來計算病死率僅0.18%,這是基於1月至3月的病死率。香港每年自然死亡率約0.7%,那麼3個月的死亡率約為0.175%。顯然,港大醫學院模型遠遠高估染疫人數。
灼見來論
羅文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9
將社會責任納入規劃中,企業就可以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及社會來説是一個雙贏局面。
書海尋珍
徐靜波:心態的力量──日本如何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大爆發?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7
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之下,為什麼歐美國家的感染者與死亡者人數會比日本高出幾十倍,而日本還是能夠有效地遏制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呢?作為一名在日本經歷了這場疫情的中國人,我如何看待日本在這一場抗疫鬥爭中的表現?
文章摘萃
陶傑:俄烏戰應否設立禁飛區?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4
退休將軍德佛雷(Chris Deverell)高調宣稱支持在烏克蘭建立禁飛區,顯示英美態度微妙生變,英國的北海石油本已停產,也準備重新啟用投資。英國人視烏克蘭戰爭為退歐之後,另一次脫胎換骨的歷史契機。
灼見來論
潘俊恩: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 近半數抗拒中國故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3
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日後將直接受到中國與美國競爭影響。競爭愈烈,韓國將更靠攏美國;關係放緩,或未能擺脫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依賴,韓國則有機會重回文在寅時期的平衡外交。
灼見教育
估算染疫人數 需用正確統計方法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3
本港近期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持續在數以萬計的水平,多家大學研究團隊紛紛發表對本地實際感染人數的估算,但數字差距似乎頗大,為什麼會這樣呢?
名家觀點
李舜華醫生:冀染疫長者及其家人 善用新冠口服藥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2
科學實證已確認,更有數據顯示藥物能抑壓病毒量,減低年長人士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風險。這是對長者的一大喜訊,只希望家人或長者自己不要因為藥物未趕及註冊,就拒絕治療的機會。
名家觀點
袁國勇教授:協助院舍防疫、長幼盡快接種疫苗 才能更好面對第6波疫情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1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香港難以避免第6波疫情,在疫情稍為緩和當前,需要協助院舍加強防疫措施、呼籲長幼盡快接種疫苗,才能令社會有更多的保護力量。長遠而言,更需要提升醫療系統的軟件、硬件。
書海尋珍
唐睿:多虧外國文學,改變了我的生命格局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0
書中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建構了我相當一部分的文藝認知地圖,也見證了我接觸外國文學的路徑,而這亦是我將本書命名為《異國文學行腳》的原因。
上一頁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大埔的風情與人情
陳家偉
唐風萬里──文物探知館展覽
本社編輯部
為香港、為國家辦好一所世界頂尖大學──專訪香港大學張翔校長
本社編輯部
一場不一樣的畢業典禮
徐俊祥
打造AI時代的香港留學品牌 全球人才競逐中的東方之珠
何劍輝
學生突然文采飛揚 如何看出是用AI寫作?
馮穎匡
2025年IB放榜 港產逾30名狀元
本社編輯部
北京突設中央決策機構條例 為黨內元老參政提供空間
本社編輯部
以伊12天戰爭對香港的啟示
何志平
六十而耳順?
陳家偉
紅館首度英語棟篤笑連爆五場 神奇港式ABC歐陽萬成11條搞笑妙方
李偉民
許嫣醫生:與女兒一起成長、滿足、快樂
張灼祥
鄭愁予的歸人與過客
廖書蘭
大腦閒着沒事 煩惱就會找事
編輯精選
德國還是歐洲樂土嗎?
張建雄
懶政官僚──荷香土法走地雞
李文基
唐代曲江宴之進士與娼妓
楊興安
學習的原理
編輯精選
一壺風月:古魏博物館裏的中西文明對話
本社編輯部
夏寶龍訪港調研 盧兆興指中央要求香港優先發展經濟
本社編輯部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