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ug 13 2025 05:29:3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編輯精選
編輯精選
書海尋珍
與新冠病毒競賽的兩位牛津疫苗專家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10
本書的內容是兩位科學家如何在天時地利下,對病毒做出反擊。我們不是大藥廠或是「他們」。格林和我只是普通人,帶領一個認真又努力的團隊,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文章摘萃
陶傑:俄羅斯的憤怒仇恨說從頭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7
時鐘不能回撥,不能夠再問當時如果西方政客在歷史的深度中更深思熟慮一些,可不可以避免今日的慘局?
灼見政治
徐詠璇:李國能.傅華伶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5
兩名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辭任。香港大學法學院院長傅華伶及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分別就此回應,一番言論令人心裏踏實、字字入心。
灼見政治
呂寧思:一場兩代人的戰爭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4
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也許暴怒的普京爸爸還想加大對烏克蘭這些壞孩子的懲罰;但是在另一個世界中,他或者將深深地陷入新一代人的包圍當中。
書海尋珍
日本200年來的蛻變,從何說起?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3
承認日本現代史種種獨特性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是學者和學生不要用只此一家、與眾不同、甚至異國情調的眼光來看待日本歷史。
書海尋珍
親人留下的最後禮物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2
一對闊別多年的兄弟──歐陽晴和歐陽曦,因為父親的離世聚首一堂。但重聚只帶來情感翻騰,將積累多年的怨懟和嫉妒盡情宣洩。如果清官難審家庭事,那麼原生家庭的愛恨和虧欠,到底可以由誰審判?
射鵰解謎
生是種奔逝,永在離別;死只一回,它是安慰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4-01
庚戌子認為,金庸雖然被好友梁羽生批評,以至多年來背負着眾人的誹議與嘲諷。可是他沒有因而退卻,更竭力繼續以各種方式再三向讀者提示,要讓讀者知道梁林兩位文人英雄的事蹟。
文章摘萃
陶傑:奧斯卡頒獎 vs 烏克蘭戰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31
韋史密夫掌摑嘉賓這場八卦鬧劇,最諷刺之處是發生在據說第3次世界大戰已經展開序幕的時候。是韋史密夫的老婆頭髮脫落重要,還是屠殺烏克蘭人的戰爭新聞重要?
名家觀點
尹國聖:從統計學看疫苗猶豫及新冠死亡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31
港大醫學院以400萬人染疫來計算病死率僅0.18%,這是基於1月至3月的病死率。香港每年自然死亡率約0.7%,那麼3個月的死亡率約為0.175%。顯然,港大醫學院模型遠遠高估染疫人數。
灼見來論
羅文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9
將社會責任納入規劃中,企業就可以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及社會來説是一個雙贏局面。
書海尋珍
徐靜波:心態的力量──日本如何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大爆發?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7
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之下,為什麼歐美國家的感染者與死亡者人數會比日本高出幾十倍,而日本還是能夠有效地遏制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呢?作為一名在日本經歷了這場疫情的中國人,我如何看待日本在這一場抗疫鬥爭中的表現?
文章摘萃
陶傑:俄烏戰應否設立禁飛區?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4
退休將軍德佛雷(Chris Deverell)高調宣稱支持在烏克蘭建立禁飛區,顯示英美態度微妙生變,英國的北海石油本已停產,也準備重新啟用投資。英國人視烏克蘭戰爭為退歐之後,另一次脫胎換骨的歷史契機。
灼見來論
潘俊恩: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 近半數抗拒中國故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3
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日後將直接受到中國與美國競爭影響。競爭愈烈,韓國將更靠攏美國;關係放緩,或未能擺脫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依賴,韓國則有機會重回文在寅時期的平衡外交。
灼見教育
估算染疫人數 需用正確統計方法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3
本港近期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持續在數以萬計的水平,多家大學研究團隊紛紛發表對本地實際感染人數的估算,但數字差距似乎頗大,為什麼會這樣呢?
名家觀點
李舜華醫生:冀染疫長者及其家人 善用新冠口服藥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2
科學實證已確認,更有數據顯示藥物能抑壓病毒量,減低年長人士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風險。這是對長者的一大喜訊,只希望家人或長者自己不要因為藥物未趕及註冊,就拒絕治療的機會。
名家觀點
袁國勇教授:協助院舍防疫、長幼盡快接種疫苗 才能更好面對第6波疫情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1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香港難以避免第6波疫情,在疫情稍為緩和當前,需要協助院舍加強防疫措施、呼籲長幼盡快接種疫苗,才能令社會有更多的保護力量。長遠而言,更需要提升醫療系統的軟件、硬件。
書海尋珍
唐睿:多虧外國文學,改變了我的生命格局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20
書中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建構了我相當一部分的文藝認知地圖,也見證了我接觸外國文學的路徑,而這亦是我將本書命名為《異國文學行腳》的原因。
書海尋珍
劉健芝:生態公義與社會公義教育──培養感知、思辨、自主、行動的能力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19
僵化的教育體系、勢利的主流文化,在我們的無意識中製造冷漠、犬儒、恐懼,我們要嘗試容讓自己暴露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把握各種機遇使之撼動習慣的固執,衝開制約的樊籠。
文章摘萃
陶傑:希特拉與普京的比較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18
論意識形態的邪惡程度,希特拉遠遠超於普京。論發動戰爭的初心和各自的歷史虛無主義,兩個人都一樣。
名家觀點
科技園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現時創科勢頭良好 獨角獸不斷增長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15
查博士表示,鼓勵各位年輕人,在現在充滿挑戰的時間,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疫情雖然為本港的整體環境帶來衝擊,然而,香港和香港科技園堅持創科發展是不會停步。
書海尋珍
黃兆漢:句意全美、律韻兼精的宋詞七大家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13
本書的編寫目的完全是為了方便年輕人和對詞學初入門的讀者,希望他們透過本書,可窺見宋詞七大家的一些「句意全美,律韻兼精」的作品,從而可欣賞到宋詞的騷雅精妙之處!
書海尋珍
李歐梵:子玉的寫作療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12
此次她把自己的生活退居次位,而把她認識的女性朋友的人生經驗放在前台,書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受苦受難的經歷。然而,受盡了人生的折磨之後,她們最後還是活過來了,所以,到底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還是強者?
文章摘萃
陶傑:核戰烏雲之下的國際異象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10
英美似乎對普京心理性格進一步激進化、發動核戰,缺乏應急準備。普京的警告,到底是空言恫嚇,還是對逼虎跳牆的真實準備?
名家觀點
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林美玲:保持精神健康 疫情打不死我們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07
在疫情中,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察身體有否發出壓力的訊息,當意識到壓力徵狀時,無論你正在做什麼,無論你有多關心現在的疫情(如正在接收大量有關疫情的訊息時)也要暫時放下。
書海尋珍
陳方正:回首天外,腳踏實地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06
就人生而言,楊先生有回首天外與腳踏實地這截然不同的兩個取向:前者是物理學,是他所承受於西方文化的;後者是故國情懷,是孔老夫子、清華園和西南聯大所灌注於他血液之中的。
名家觀點
梁萬年:香港抗疫是全社會必須參與的系統工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05
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梁萬年3月3日接受《紫荊》雜誌特約記者秦玥專訪,他表示,當前最優先的抗疫工作減少感染,減少發病,減少重症,並盡快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同時呼籲市民要有信心,不要過分焦慮。
文章摘萃
陶傑:誰是烏俄戰爭的幕後金錢贏家?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03
今日之後,北約若不緊靠美國,也沒有選擇。幾乎一夜之間,歐盟的實力,由軍事到貨幣,大為貶值,這是美國整體利益長遠的巨大得着。
名家觀點
中大醫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3-01
若默沙東及輝瑞新冠病毒口服藥,分別能在今年3月及5月抵港,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名家觀點
林順潮:香港「不封城」動態清零 三大行動綱領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2-28
在隔離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家居隔離適用於輕症/無病徵患者或密切接觸者。要「優化」家居隔離,首先要立例禁足,如家中有人呈陽性,則其同住家人皆應被定性為密切接觸者,也應立即隔離及禁足。
灼見來論
俄烏戰爭正酣,中國處境尷尬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2-28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態度,突顯現今的尷尬處境。中國一方面與烏克蘭保持友好,堅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一方面對俄羅斯的擔憂表現理解,指責美國和北約東擴的威脅,並有可能為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援。
上一頁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頁
熱門文章
萬眾期待的GPT-5 對教育的四大結構性影響
馮穎匡
郭靖原型梁思成
編輯精選
中國製造2025 在十大領域已有突破
關品方
阿咩正傳與鳳凰傳奇
陳家偉
王家歸來不看院 遊賞晉祠天龍山──晉南歷史之旅(五)
馮珍今
梁福元聚福之人
廖書蘭
特朗普訪華背後突顯美國能源斷供戰略危機
何志平
薩克斯教授:推動可持續發展 中港扮演重要角色
本社編輯部
從球場到未來 三人籃球賽塑造青年夢想
何劍輝
深水埗軍營與加拿大戰俘
陳家偉
專訪蔡若蓮:策略攻亞洲中東等地 建設國際教育樞紐
本社編輯部
例外論的崩潰乃必然
張建雄
馮以浤:把昔日好時光、人和事、感覺、想法、都書寫下來
張灼祥
文學上的五色斑彩石
楊興安
日本、歐盟唯向特朗普扯白旗
張建雄
中國國力的後發先至
張建雄
AI時代:機遇與挑戰中的經濟及教育需要
何劍輝
紀念胡鴻烈博士與樹仁精神:改變命運的教育之路
來文
使命承傳:校歌、校徽、校訓中的生命及價值教育
江浩民
逆市跨國合作 漫畫人張志偉:拓港漫重要一步 低成本維皮續新品
本社編輯部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