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May 20 2025 11:45:0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解答互聯網「免費」的七大問題

互聯網真好,因為很多服務都是免費的——搜尋器,免費;電郵,免費;聊天室,免費;撰寫軟件,有很多免費的開放碼;在國內,甚至連防毒軟件360都是免費的!但有關「免費」的互聯網知識,你又知多少?
互聯網真好,因為很多服務都是免費的——搜尋器,免費;電郵,免費;聊天室,免費;撰寫軟件,有很多免費的開放碼;在國內,防毒軟件360都是免費的!
 
真與假的免費,大家要認識清楚:真免費是無條件的;免費打遊戲機、領取贈品、存話費送電話等,多是有條件的免費,目的是吸引消費者到達要收費的境地,然後收費。
 

問題一:如果互聯網服務都是「真正免費」的,提供免費服務者又如何生存?

 
這樣就要看流量了,流量到達一定的數額,就能吸引廣告商,於是服務提供者能一方面向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另一方面則向廣告商收取費用以維持營運。就像免收費電視、信用卡、Google 搜尋、Facebook 交友平台等,都是其中的表表者。這說明了「免費服務」並非在互聯網世界內獨有的新事物,即使在互聯網未流行之前,相關的學說已於2002年由著名的法國經濟學家 Jean Marcel Tirole(尚替路爾,1953-)與Jean Charles Rochet(尚羅切特)合著的論文 “Two-sided Markets”(雙面市場)展示出來。
 

問題二:為什麼「免費服務」模式能於互聯網世界特別興旺起來呢?

 
這就與它是數碼化生產有關。數碼化的生產,成本以前期軟件的開發比重最大,一旦完成了,便看由多少人使用來分攤;就以微軟的 Office 軟件為例,最昂貴的就是開發軟件的費用;一旦開發完成了,每增多一位用家,微軟就授權他在網站下載,這對生產者來說,其實費用極低。比如說開發成本是500萬元,有1萬用戶的時候是每戶承擔了500元的開發費用;如果有500萬用戶時,每戶的承擔費用僅為1元;當有5000萬戶時,就會降至0.1元。所以,有足夠流量時,數碼化生產對每位用家的成本降低,甚至達到不重要的水平。既是如此,不若把產品免費任用,當用戶量增大了,便可吸納更多的廣告。
 

問題三:那麼,所有互聯網公司都靠增大流量,然後在用戶使用時附加廣告,成為它們的商業模式?

 
這樣說對了一部分,因為流量大,而且有素質的用者,的確能吸引到廣告商的青睞。要達到過億以上的流量,那就只能是一些針對大眾市場(包括一般消費者或廣義的商業市場)的產品,它們透過互聯網軟件,以電腦自動提供服務的公司,例如:Google 搜尋器或其他配對服務、Facebook 社群媒體、微信通訊軟件等。
 
另一種常見的收費模式是在增值服務上收費;現在大部分的網上遊戲都選用此種收費辦法。遊戲的基礎版是免費的,但要玩得有趣、升級快、玩得強的話,便需要購買道具;或有些軟件的基礎(單人少用量)版是免費的,但較專業或高級的便需收費。這些增值服務可能只有少數(有時少至1%以下)收費,但卻讓大部分人得以免費享用服務。
 

問題四:可有其他的收費模式?

 
網上商店的模式是向店主收租,或是合作分成,又或是普通排列免費,要提到較前位置讓搜尋者易於找到,便需收費。有更多服務較專業、提供內容或較少量用戶的平台,傾向收取月費。這些仍是很普遍的互聯網收費形式。
 

問題五:360安全衛士如何以免費顛覆整個防毒行業?

 
在360安全衛士軟件面世之前,全球所有的防毒軟件,都是以一次過購買或繳交年費模式運作的。360則採全面免費下載,還要不停地提升軟件的性能,產品更包括了瀏覽器、軟件管家、安全桌面、手機助手等。由於它以全球首創的免費防毒軟件,故吸引到數以億計的用戶,其免費的營運模式卻令全球的收費防毒軟件受到衝擊,故曾為原業界的共同敵人。
 
360的負責人甚至認為,防毒軟件不應有廣告存在,因為廣告也包含一些用戶未必喜歡看的東西,在意義上有可能成為一種「無用的渣滓」,這也是防毒軟件希望過濾掉的。故此他們決定,其軟件永久免費、終身免費,而且不攜廣告。
 

問題六:有那些互聯網公司應把收費模式改變?

 
筆者認為,微軟 Office 軟件完全符合數碼化生產及極大流量的條件,最應提供大部分免費的服務;但其產品卻以高價出售,故為業界評為謀取暴利!故此最應改變為免費的應是微軟。近年來該公司亦推出 Office 365 服務,並把少部分只於線上提供的服務 Office Online 免費供應;不過總體來說仍以每年達100美元及以上的收費模式為主。
 

問題七:免費服務的將來發展會如何?

 
著名網絡雜誌 Wired 的創辦人之一 Kevin Kelly 早在1999年寫過一本書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新經濟新法則)其中一篇談及 Economics of Plenitude(免費及富足經濟),就曾預言技術成本將逐漸下降至近乎零。360的周鴻禕加以解釋:他認為不但互聯網的軟件會趨向免費,就是硬件,也會趨向零利潤,而只會向消費者收回成本價。以今天網購風行,漸把中間人摒於門外,可見到此趨勢確實在進行中。
 
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嚴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