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邵逸夫獎名單出爐 三獎項頒予四知名學者

2025年度第22屆邵逸夫獎獲獎名單公布,天文學奬平均頒予兩位來自加拿大和英國的科學家,來自德國的科學家以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榮獲生命與醫學奬,數學科學獎則由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深谷賢治獲得。
圖片:主辦方提供

邵逸夫獎基金會於5月27日(周二)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共有四位科學家獲頒2025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和數學科學三個獎項。「邵逸夫獎」每個獎項包括證書、金牌及120萬美元獎金。頒獎典禮將於2025年10月2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天文學獎平均頒予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約翰•理察•邦德 (John Richard Bond)和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喬治•艾夫斯塔希歐 (George Efstathiou),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尤其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他們的預測已得到大量地面、氣球和太空觀測儀器的驗證,從而精確測定出宇宙的年齡、幾何結構和質能含量。

天文學獎得主研究有助宇宙探索

邵逸夫獎理事會表示,宇宙學在過去二十年間經歷了一場革命,主要得益於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早期宇宙的遺跡)溫度和偏振場漲落的角功率譜日益精確的測量,尤其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威爾琴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2001–2010) 和歐洲太空總署的普朗克航天器(2009–2013)所作的貢獻。這些漲落很小,但足以容許我們一窺宇宙極其年輕時的面貌。

邦德和艾夫斯塔希歐強調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作為宇宙學探測工具的重要性。
 

為了描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微細結構,需要先建立一套理論架構。其中,邦德和艾夫斯塔希歐強調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作為宇宙學探測工具的重要性,現代用於解釋實驗結果的數值程式幾乎完全是基於邦德和艾夫斯塔希歐的物理學理論。隨着儀器日益精密,測量日益準確,將理論預測付諸檢驗,獲取了對宇宙的深入瞭解。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 呈現生物樣本真貌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榮休所長暨科學會員沃爾夫岡•鮑邁斯特,以表彰他對於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 (cryo-ET) 的開創性研發和應用,該三維可視化成像技術使蛋白質、大分子複合物和細胞間隙等生物樣本在自然細胞環境中的存在狀態得以呈現。

邵逸夫獎理事會指出,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已達到一定級別的分辨率,使科學家能夠更接近於在細胞的自然環境中以近乎原子級的分辨率觀察大分子。

鮑邁斯特的研究使人們對病毒如何與宿主細胞膜相互作用有了全新理解。
 

鮑邁斯特和其他科學家的研究使人們對病毒如何與宿主細胞膜相互作用有了全新理解,這些相互作用驅動了病毒外殼蛋白的必要結構重組,以便病毒基因組附著於細胞表面並進一步進入受感染細胞。這些研究為指導中和抗體和疫苗的開發提供了關鍵指引。

數學科學獎得主 辛拓撲、鏡像對稱貢獻深遠

數學科學獎頒予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深谷賢治,以表彰他在辛幾何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預見到如今被稱為深谷範疇的存在,該範疇由辛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子流形組成。同時,他也領導了構建這一範疇的艱鉅任務,並隨後在辛拓撲、鏡像對稱和規範場論方面,作出了突破性且影響深遠的貢獻。

深谷賢治在辛幾何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預見到如今被稱為深谷範疇的存在。
 

深谷範疇之所以吸引眾多不同領域傑出數學家的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康采維奇所提出的同調鏡像對稱猜想,該猜想被表述為卡拉比–丘流形的深谷範疇與其鏡像流形上相關凝聚層的導出範疇之間的等價關係。深谷為鏡像對稱的發展作出了變革性的貢獻,尤其是以提出了族弗洛爾同調最為卓著。

獲譽為亞洲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於2002年11月成立,設有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為120萬美元,頒授在學術研究、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成果的學人。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