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色列、伊朗三方停火,主催者是美國。特朗普有個人計算,未必受美國軍方全力支持,但停火應是美國社會要求。伊朗接受停火,以避免國家受破壞太大。以色列是被迫停火,因為若無美國支持,與伊朗的戰爭沒法打下去。打不垮伊朗,以色列便可能垮掉。但是,停火沒有解決問題,只是讓三方各自調整政策,重整軍備,準備下一場戰役。
以色列士氣大受打擊
伊朗並不贊成停火,因為它的導彈庫存還多,按這幾天的互相空襲,伊朗堅持的能力勝於以色列,導彈較多。以色列底子不夠厚,國土和經濟規模比不上伊朗,沒法作持久戰,而且以色列多美西方雙重國籍者,以往戰勝會勇於回國參戰,分享勝利,今次被伊朗導彈炸出慘狀,在國外者不會回來,國內的也爭相外逃。
伊朗的攻擊打破了猶太人的信心和驕傲,使他們重新感覺到立國之前的逃難,這樣的心態更不利持久戰。以色列的猶太人從加沙的驕狂,一轉而為特拉維夫、海法港的嚴重受炸,應當可以看到戰爭再打下去,以色列境內城市大有可能變成與加沙一樣。這種活生生的對比,加上看到巴勒斯坦人民眼中的仇恨,伊朗人因家園被炸引起的敵愾同仇氣勢,正在以色列社會造出極大的民心、士氣打擊。
特朗普敢助陣嗎?
猶太人急於外逃,停戰反而使外逃的人更多。軍隊人數經加沙、黎巴嫩的戰爭顯得不足,民眾外逃,下一場仗以色列可以怎樣打呢?內塔尼亞胡政府在戰爭中一直虐殺加沙及西岸巴勒斯坦人,早已反映他們的恐懼和種族清洗政策。正因這種恐慌,內塔尼亞胡會以再起戰爭來壓抑。但因猶太人外逃,軍力不足的問題更嚴重,下一場戰役的希望會更慘淡。且內塔尼亞胡要在民心、軍心崩潰之前,及早恢復戰爭,否則無法再戰,在伊朗及地方武裝先發制人之下戰敗、失國。
內塔尼亞胡依賴美國,特朗普卻可以收買,以色列已經是危急之時,無論怎樣,都要逼美國出手,穩定以色列國內。但怎樣穩定呢?面對壓力,內塔尼亞胡政權不易維持,出路只有美國再出兵,摧毀伊朗政權,使以色列在戰勝之下可以重整國內信心和團結,消除外部威脅。可是特朗普敢助陣嗎?美國真的可以戰勝伊朗,使之變成第二個伊拉克嗎?
伊朗正在重整和爭取外援,準備迎接下一場戰役。中東與伊以的政局還是在急劇演變中。
原文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