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活動吸引逾200名專家學者及企業領袖出席,共同探討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蒞臨擔任主禮嘉賓及致開幕辭、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及股本證券主管姚嘉仁、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另外,五位學者及企業領袖,包括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任景信、高盛香港董事總經理鄧智傑博士、中電控股有限公司庫務及項目融資高級總監何志文、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博士、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暨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博士討論如何通過綠色金融,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文灼非:綠色市場潛力大 增設企業獎組別 鼓勵更多不同行業參加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文灼非致辭時表示,發展綠色金融是大勢所趨,伴隨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亦提出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推動香港成為內地及海外政府和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設國際碳市場。
他又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雲集綠色科技、綠色金融、綠色標準認證等業界代表,制訂行動綱領,致力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對鞏固香港的海內外地位有重大作用,而早前陳茂波司長及黃偉綸副司長更走訪科學園與數碼港多家綠色科技初創企業,為年輕企業家打氣,也十分難得。
接着,文灼非社長形容,今年的ESG大獎增設企業高瞻大獎及非凡大獎,鼓勵更多不同行業及機構參加。「從他們提交的報告可以看出,大家在持續發展、社會關懷及企業管治三方面都下了很大工夫,為構建香港綠色願景盡心盡力。」他又感謝香港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及一眾評審委員,選出新一屆得獎傑出人士及表現超卓的企業與機構,冀望這個獎項做到「標準最高,份量最重」,不偏頗地任何參選企業與機構,由恒生大學嚴格把關下選出得獎者及機構。
黃偉綸:用好一國兩制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引導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市場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致辭時表示,國家及特區政府致力實踐碳中和,但這不能單靠政府落實,而需要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香港是區內領先的綠色金融樞紐,政府會繼續用好一國兩制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引導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市場,配對優質的綠色項目,助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他表示,政府致力鼓勵更多綠色融資活動在香港進行。2022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已達到805億美元等值,較2021年增長超過四成。除了美元外,還有歐元、人民幣等產品。而政府已成功發行接近22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今年6月,政府發行接近60億美元等值綠債,速度可謂相當之快。政府計劃在2023-24年度起的5年內,每年發行合共約650億港元的漿價及基礎建設債券,進一步擴大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範疇,以涵蓋可持續金融項目。
黃偉綸又指出,「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綠色發展的金融和投資。特區政府會致力做好橋樑角色,把握大灣區帶來龐大的綠色機遇。今年4月,透過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會議,港府與深圳、廣州、澳門代表討論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
另外,他指出積極培訓及吸引人才是完善綠色金融生態圈最重要一環,港府早前已推出實習和培訓先導計劃。人才清單亦已納入ESG相關財經專才,積極「搶人才」。僱主欲聘請相關專才可獲豁免市場供應測試,無須證明本地招募困難。
在氣候相關信息披露方面,港交所已建議所有發行人在其ESG報告中披露相關信息,轄下的Core Climate國際碳市場提供了一個高效和透明的交易平台,是目前唯一一個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提供交易的平台,政府會繼續致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延伸閱讀: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