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書店,看到有一本由Perry Moore寫的《魔幻王國──正式製作經過特輯》,圖文並茂。裏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關選角的那些文章,外國地方,選童星有專業的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他們走遍英國學校,看盡學校大小話劇,辛苦發掘童星,因為大多數製作都喜歡「生面口」童星。而且孩子長大得快,童星經常要換人。但飾演Peter一角的童星卻有段故。
事緣這位選角導演幾年前也接觸過這位童星,是為了另外一齣電影的選角,但最後卻沒被選中。最令這位選角導演最窩心的是,雖然選不中,這位當年只10歲的男孩寫了一封很真摯的感謝信給她。落選了還懂寫一封長長的感謝信,令這位選角導演印象深刻。這次選角飾演長子Peter一角,便第一個記得他。因為Peter在故事中便正正是這種有禮、責任心重的孩子。長子嘛,總是這種性格,人很謙遜穩重。不過,負面便是有點膽怯,克服了便是天生領導者。
《魔幻王國》的故事正正便是刻畫這個成長過程。戲內戲外都是成長!
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明白,遇上失敗是十之八九常事,但輸了依然要懂得感激,懂得表達謝意,才是學會輸。不一定是急功近利才會勝出,懂輸更重要!懂輸了卻仍然感恩、積極、正面、不屈不撓,有着更實際的好處。輸了之後的表現更可以令人種下深刻印象,建立緣份,未必立即可以改變輸贏局面,但未來的關顧,卻是未料之事,起碼懂輸會減少敵人。最怕那種輸了之後只懂責罵、怪罪人家、埋怨人家不懂賞識人才……但實際上又有幾人會有這種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