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希望香港有一日「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內地和全亞洲的創意人才,都大量來香港工作,那麼,香港出產這些中外fusion文化電影,真的並非好高騖遠的空想。

李偉民 作者: 李偉民
2023-09-16
下里文人

標籤: 亞裔創意行業文化自醒港產片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荷里活
香港這城市走了100多年,已到「樽頸」位置,需要作出新嘗試。(亞新社)
香港這城市走了100多年,已到「樽頸」位置,需要作出新嘗試。(亞新社)

香港是鋼琴、內地是弦樂、歐洲是木管樂、北美是銅管樂、亞洲是敲擊樂;香港為軸,響起協奏曲,已100多年。

我的少年時,香港只有唐餐和西餐,本地常見有五大類:粵菜、潮州菜、客家菜、上海菜和北京菜。當然,還有本地冰室及大排檔的中西合璧美食:紅豆冰、菠蘿包、西多士等。

香港的融合飲食文化

在60、70年代的香港,西餐鮮有意大利、法國菜或美式burgers;正宗西餐廳多在尖沙咀和中環一帶的星級酒店內,叫作扒房(Grill Room),或更高級的稱為”Fine Dining”,如半島酒店的法國餐廳Gaddis;那年代,去這些地方品酒和「鋸扒」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要穿西裝的。還記得凱悅酒店的Hugo’s嗎?

英國人多在會所(club) 交際,我80年代當律師時,中環有很多英式會所;我和行家站着「吹水」一小時,累死。除了酒吧,會所內吃飯的地方叫作「扒房」,是吃肉類和海產的高貴餐廳。廚師不拘泥於那國的烹調風格,有燒春雞、煎牛扒、地中海青口,叫”entrée”。

家裏常去的,是盧押道實惠的波士頓餐廳(Boston Restaurant),嘩!羅宋湯、牛油甜包、火焰牛柳,外國人取笑這些是「豉油西餐」,不入流。同級的太平館、紅寶石等,鬼佬聽到都「嘴藐藐」。

90年代往後,世界各地的人往來多了,狹隘的民族主義改善了,於是,出現了”fusion gourmet”(混融菜),各民族的煮食文化共冶一爐,新品種美食層出不窮,如kimchi pizza、黑松露蛋炒飯……喜歡便愛死,不喜歡便嚇死。

最近,電影也fusion起來!Mamma Mia!

波士頓等餐廳的菜式被形容為「豉油西餐」。(Wikiemedia Commons)

荷里活掀起文化自醒潮流

過往數十年的,所謂「合作電影」,多是一方主導,然後找些外國演員、導演參與,「意思、意思」一番,如1999年陳可辛導演的The Love Letter(《情書》)、周潤發主演的Anna and the King(《安娜與國王》),都是美國投資和策劃,而港人協助製作。

過往,香港電影是非常「港式」,具獨有風格。在2004年,香港與內地簽署CEPA安排,出現了大量中港「合拍片」,這些電影對香港人來說,都失去了「港味」,不合口胃。近年,港產片「故園舊夢」一番,年輕導演再拍一些香港人會感動的社會話題電影,例如《窄路微塵》、《正義迴廊》、《過時過節》、《緣路山旮旯》……孩子是自家的好,我們當然愛「港味」,迴蕩依然。

在荷里活呢?也起了變化,想是American Asians(美籍亞裔人)愈來愈多,產生了cultural awakening(文化自醒)。

在2018年,美國出現一部以美籍華人(ABC,American-born Chinese)為本位的電影,叫Crazy Rich Asians(《我的超豪男友》),故事講述ABC女教師結識新加坡籍男友,隨他回鄉,才發現他生於名門富豪之家,於是,他們被家庭價值觀困擾,這部「灰姑娘」的影片在全世界大賣,打破了「西片」不能以黃皮膚掛帥的傳統觀念,證明了荷里活電影,也可以由亞裔人擔任主角和全程講英語,更顯示荷里活電影可以用亞洲人的價值觀來說故事。

第二部美國製造、亞洲主導的電影厲害了,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它在Oscar Awards橫掃七大獎項,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關家永、最佳女主角楊紫瓊、最佳男配角關繼威。作家卓娉婷說得好:「電影打出亞裔牌,標榜其主創、故事及受眾的亞裔人背景,並以此為契機,強調亞裔在荷里活電影工業的重要價值和愈來愈強的存在感。」故事是關於一個中國人家庭,如何在美式生活中克服種種困難。

有了以上成功「西片亞風」的電影,誰再敢說美式亞洲電影不賣座?市場反應,就是主宰生命的上帝。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強調了亞裔在荷里活電影工業的重要價值和愈來愈強的存在感。(《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劇照)

香港有實力拍攝港片亞風電影

最近,我在外國都看了兩部荷里活「西片亞風」的fusion電影,更加支持了我的見解:香港在未來是最有實力拍攝「港片亞風」電影!

第一部叫Joy Ride(《尋根女團》) ,第二部叫Past Lives(《之前的我們》)。

Joy Ride是一部喜劇,4個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和韓裔女郎,回中國內地探親辦事,引發一連串愛情故事,電影有點像黃皮膚的Sex and the City(《色慾都市》)。全片英語對白為主,說的是這些「ABC」面對種族、家庭、愛情、語言等眾多衝擊,不知如何抉擇。特別之處是電影又中又西,在中國取景後,便往美國繼續攝製,最特別的是整部電影好像「錯配」,一面看,一面問:不是應該由白種人演的嗎?哎,怎麼中國人會作出這種色慾事情(其實他們只是ABC)?眼前的電影,好像一大盤fusion food,新鮮、好玩。

另一部Past Lives是美籍韓裔人執導的:Nora和Hae Sung是兩少無差的密友,Nora移民後,兩人沒有「斷捨離」;但是,兩地遙距,怎可面對?Nora在美國結婚,落地生根;24年後,Hae Sung決定飛去紐約見Nora一面,重拾愛意;電影浪漫,載滿淡淡悲痛。全片,以英語為主,同樣地,一面看,一面問:電影怎會是一部亞洲人演美國電影?感覺太fusion了,好像在KFC吃韓式醃菜炸雞!到底這部電影是美國人在表達亞洲的情感?還是亞洲人學習美國人的情懷?最精警的是老外老公對Nora說:「你說的是英語,但是,做夢也是韓文的!」

兩部荷里活「西片亞風」的fusion電影,更加支持了我的見解:香港在未來是最有實力拍攝「港片亞風」電影!(電影海報)

自從90年代,全球開始globalization後,fusion成為大趨勢:吃的、穿的、音樂的、旅遊的、語言的、婚姻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文化價值的,愈來愈「炒埋一碟」……很多人同時擁有數本passports。你問小朋友是哪個國籍,許多已經答不出來。我問過一個小女孩,她說:「我樣子像中國人,媽媽是日本人,但講的是美式英語,不過,爸爸說:『我們是新加坡人!』」我笑:「Sweetheart,你是地球人呀!」當然,我還用自己驕傲的港腔英語說出來的。

有容乃大,海納百川

香港這城市,百多年來中西並融,中央看重這點,希望我們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大多數香港人的中文、英文都同樣優秀,深明中國人和外國的事情,在外國念小、中和大學的、三代不同堂的而分散至四、五個國家的、因工作飛行而張開眼睛不知身在何處的,人數車載斗量。

70、80、90年代香港電影業興盛,只是因為其他亞洲地方沒有趕上來,當別人追上後,我們的電影業便要面對市場萎縮的痛苦。

今天,香港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只有700萬,非常細小,而且,高齡化和低生育率,引致勞動力一天比一天減少。故此,未來創意人才的數目只會更捉襟見肘,幸好,政府開始正視這問題,對於搶外來人才,日益持開放態度;真的,希望香港有一日「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內地和全亞洲的創意人才,都大量來香港工作,那麼,香港出產這些中外fusion文化電影,真的並非好高騖遠的空想。

近月,香港人才短缺,政府終於決定從各地引入專才,當然,人才愈多,競爭愈大,但是,香港整體「創外需」的能力卻增強了。當市場大了,我深信「本地人」的機會只會更多。

我不是說這些亞洲人講英文的電影是「大路」,但是,在本地電影業的蕭條情況下,這絕對是另一條「血路」。我的外國朋友說:他們喜歡香港的美食,因為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fusion styles!易言之,既然電影開始有這個趨勢,為何中外皆精的香港人,不可以作為prime movers(原動機)去試試這新方向?第一部fusion電影應該找當年爆紅的3位ABC去主演,電影不再叫「美少年之戀」,而是「美中年之戀」,他們三位是吳彥祖、尹子維、馮德倫(只是開玩笑) !但是,找說英語的港姐謝嘉怡和《全民造星》冠軍Lyman當男女主角,則絕無問題!

夢想容易,但是,最大難題是誰來埋單?香港,最難找到相信文化、藝術、創意的大老闆!唉!

所有成功,是嘗試出來的,個人理想,更需要實踐,香港這城市走了100多年,已到「樽頸」位置,需要作出新嘗試,如科技、文化,帶動新生機會。嘗試,就算失敗,也讓香港人的成長有所增進。

失敗,轟轟烈烈,總比死得「不明不白」好!我才不要無色、無味、無臭的人生!你呢?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人代筆披露蔣介石秘辛香港人代筆披露蔣介石秘辛
  • 2022年是港產片的小春天──本土、家庭、奇案和鬼片2022年是港產片的小春天──本土、家庭、奇案和鬼片
  • 好劇本好劇本
  • 明日戰士的信心明日戰士的信心
  • 支持港產科幻片《明日戰記》  讓白武士有彈藥繼續為港開戲支持港產科幻片《明日戰記》 讓白武士有彈藥繼續為港開戲

  • 憶鄧師立光
  • 舞台口罩兩年祭
  • 無形的韓國電視台

李偉民

資深律師;閱歷豐富文化藝術工作者,包括編劇、電台主持、話劇出品人、舞台監製、報紙、雜誌、網媒作家。作品有《活得更風騷》、《共罪命鳥》、《毗陀羅咒》、《被告:香豌豆》、《佬文青律師》、《佬文青的藝述》、《風流不被雨打去》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亞裔創意行業文化自醒港產片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荷里活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團結香港基金創會主席董建華(左)出任榮譽主席,陳智思(右)出任基金會主席,新任命即時生效。(團結基金圖片;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陳智思任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董建華改任榮譽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的變化。(城大提供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右)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左)在論壇上合照。
灼見經濟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開幕 李家超:本港有條件在大灣區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9-28
陳茂波表示,本地樓市整體穩定,是否「撤辣」須務實檢視。(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影片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