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悠久而深厚,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魅力。然而,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面臨着一些挑戰,中國語文科目甚至被稱為文憑試中的死亡之卷。為了呼籲大家對中國文化、中國語言產生更多的興趣和熱愛,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應運而生。本次我們有幸訪問到了首席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博士,與大家一同分享對該比賽的看法,以及他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心聲。
作為歷屆比賽的首席顧問,何教授見證學生從初賽到決賽的成長令他十分欣慰。他讚嘆歷屆參賽同學的表現都相當出色,小學生能學習掌握如此豐富的知識和強大的分析能力實屬不易。尤其是在第三屆比賽中,詩格律這個新元素對參賽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在總決賽時所有參賽隊伍均能正確回答,「這是非常厲害的,要懂得詩格律,首先你就要先懂得平仄。」何教授表示,掌握平仄已屬高深,而參賽學生不僅要掌握平仄,還要瞭解詩的平仄格式,這種知識和能力不僅在同齡人中顯得很出眾,甚至不少成年人對平仄和詩格律也未必能夠理解。總決賽的超高水準表現展現了學生們出色的學習能力和紮實的文學知識,何教授笑言「我都想不到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學懂這麼多東西,他們的潛力常常超過我們的想象,他們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比賽是一個激發孩子潛能的契機。他呼籲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看到孩子們巨大的成長可能,給予適當的啟發和指引。
《論語》詮釋中華品格
對於培養學生的知識、文化底蘊和品德修養,腹有詩書比賽一直以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賽過程中的團隊合作和競爭可以幫助學生們培養公正、誠實、尊重和努力等良好的品格。對於第四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將以《論語》為主題,何教授表示支持。他認為,《論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來源,代表中國傳統智慧的精髓,它記錄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何教授強調,要從小積累文化底蘊,才可以根植優秀的傳統價值觀。
「《論語》就是一本論仁的書,裏面保留了很多傳統價值觀。」何教授表示,《論語》闡釋仁的核心內涵,又從仁衍生出愛人、忠恕、智這些價值觀。「包含個人修養和人際交往各個層面,學習這些觀念對於當代社會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很值得我們參考和奉行,對學生成長大有裨益。」
何教授特別提到了他喜愛的三句《論語》金句,第一句「每事問」,意味着好奇心,連孔子這麼懂得禮節的名師,在去到莊嚴的太廟時都會不停地提問「這是怎樣?我要怎麼做?」這樣就避免了犯錯的可能性,由此可見求知態度的重要性。第二句「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表明內外兼修的重要性,只是重視內涵如同村夫,正所謂「質勝文則野」,反之,只顧形式外表沒內涵,就是「文勝質則史」,一定要兩者兼備、平衡為佳。第三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蘊含着恕的精神。「恕就是仁。」何教授希望學生在學習中體悟這種尊重他人的道德準則。
何教授表示,《論語》金句蘊含中華傳統智慧的精髓,希望廣大學子在學習中能領悟其中奧妙,讓中華文化發揮出教育和陶冶人格的作用。「我之前在美國教書很愉快,因為外國學生會不停地發問。在發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思考,我也在思考,教學相長。」何教授引經據典又結合自身的經驗講述孔子「每事問」的故事,表達了對學生勤於發問的贊同。他認為,老師要歡迎學生提問,學生有求知慾才會提問。好奇心和求知慾可以推動一個人不斷進步,他也期待通過腹有詩書比賽進一步激發廣大學子的求知熱情,知識日積月累,自然學有所成。
推廣中華文化已成為近年的熱門話題,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有提到政府要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以增強市民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以古訓今,讓中華文化以輕鬆愉快的方式進入青少年世界,不失是推廣中華文化的新路徑,何教授表示,「以學習歷史為例,要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分析討論歷史的因果,可以運用高科技手段增加互動。」談及近期大熱引起巨大迴響的內地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何教授表示讚揚,該電影將數名詩人的故事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描述了高適、李白、杜甫等詩人的生動形象。雖然和真實歷史有所出入,但先通過名人的故事引起觀眾對時代文化的興趣,激發好奇心,然後根據個人的能力逐步加深知識掌握,進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興趣引領,浸潤中華文化
而比賽也為學子提供一個愉快探索中華文化的機會。何教授認為,從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入口引導他們逐步深入,才能激發他們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因此比賽難度應該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出題的時候一定要深淺有度,出題難度適中,最重要是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何教授為新一屆腹有詩書比賽指明了方向。他強調,激發學習熱情是實施教育的關鍵,學習經典要做到心領神會,不能僅靠死記硬背。他以溫和睿智的語氣表示,「只要用合適的方法,古典文學的智慧就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何教授鼓勵大家積極參與這種能夠推廣中華文化的比賽。
傳承文化不是強迫,而要靜心體會,悟言會意,這樣才能真正領悟經典的意蘊。推廣中華文化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採取多種形式引起關注。除了腹有詩書比賽,何文匯教授還為香港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部錄製了《唐詩三百秒》節目,事緣何教授在港大求學時居住的宿舍利瑪竇堂位於薄扶林道93號,於是藉着93年舍慶之際,和港大發展及校友事務部聯合推出這個節目,藉此推廣唐詩文化。他表示,作為詩的研究者,他一直希望能夠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大眾傳遞詩格律的資訊。《唐詩三百秒》節目不僅關注了唐詩的欣賞,更重要的是關注了詩格律,因為詩是平仄的組合,何教授希望以其獨特的方式吸引觀眾注意,也引發觀眾對唐詩文化的興趣。這種推廣文化的方式對於增強大眾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文化自信心和歸屬感具有積極的作用。
最後,何文匯教授向廣大師生發出參與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的熱烈邀請。何文匯教授認為「一個人的文化根柢深厚,文化枝葉就會茂盛,果實就會健碩。學生如能從小浸淫在我國深厚的文化中,將來為人處事,會有很強大的文化自信做後盾。」他相信通過比賽,學生們會開闊視野,學有所成。這些比賽對培養學生品格、修為各方面都會有一種含蓄的幫助,使他們在中華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何教授表示「我見到過去三屆同學都是十分享受比賽的,並不覺得他們承受着太大的壓力。」他希望新一屆比賽繼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設計題目,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小學生感受到學習中國語文、文化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