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幾位家長來問:專家說學習要快樂,但孩子一寫作業就不快樂,現在有賣訓練認知能力的遊戲,是否可取代家課?
學習遊戲乏認知能力訓練
電腦學習是趨勢,擋不住,也不必擋,重點在遊戲設計有沒有達到學習目的?學習的關鍵在移轉(transfer),即學得的東西要能應用到別的地方去。也就是學會A後,能夠解決B的問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教授梅爾(Richard Mayer)在研究學習機制45年後表示,目前的學習遊戲尚未達到移轉功效。
線上遊戲公司Lumos Labs曾開發一款智力遊戲app Lumosity,宣稱只要玩15到20小時就能增進認知能力,可以防止腦退化症,改善兒童注意力缺失過動(ADHD)等等。結果因為效果誇大不實,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罰了200萬美元。類似例子很多,要小心。
學習要發生,大腦需要學會選擇性注意,分辨出哪些訊息是有關的(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是不會做數學,是看不懂題目,不知道哪些資訊是有用的),然後,要把這些訊息在工作記憶中,組織成合理的結構(coherent struc-ture),送到長期記憶去和其他先備知識契合起來,才能成為習得的新知(所以歌德說「我們不擁有我們不懂的東西」)。梅爾認為坊間學習遊戲只是娛樂,不具認知能力的訓練,無法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和認知彈性。
那麼,什麼才是教育性的遊戲呢?
梅爾製作了一個名為「設計植物」(design a plant)的電腦遊戲,學生先學植物生長的要素,然後依不同生態條件替植物設計最佳的配備:他們要依土壤來選擇根的深度,依溫度和濕度來選擇莖葉的高矮大小等等。
為了研究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他在遊戲中設了一個虛擬解說員(Herman the Bug),操弄各種變項。結果發現是否虛擬實境、有無字幕、輕鬆活潑或正規的講解都沒什麼差別。最有效的是,學生答錯時有立即回饋,學生不但要知道為什麼錯,還要自己找出答案來。
人只有透過不斷地自我修正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習是辛苦的,「天道酬勤,學道酬苦」,學會以後才是快樂的。即便是電腦,學習也是要動腦。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