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政府欲和解應先處理 7.21及8.31事件

政府欲和解應先處理 7.21及8.31事件

為了彰顯政府維護法治及止暴制亂一視同仁,我建議政府嚴肅處理7.21及8.31事件。

王永平 作者: 王永平
2019-09-10
不平則鳴

標籤: 7.218.31和解太子港鐵監警會
政府應該要求監警會的5位國際專家首先審視警方在8.31太子站拘捕示威者時使用武力的程度,是否符合警方稱「適當武力」的國際標準,然後公開報告。(亞新社)
政府應該要求監警會的5位國際專家首先審視警方在8.31太子站拘捕示威者時使用武力的程度,是否符合警方稱「適當武力」的國際標準,然後公開報告。(亞新社)
0
SHARES
534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依然拒絕有八成市民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3個月延綿不絕的示威浪潮,已導致8名年輕人輕生、千多人被捕、百多人被控暴動、無數人被捕時或之後身體嚴重受傷。這個遲來的決定不可能動搖示威者繼續爭取其餘四項訴求的決心,應該是政府意料中事。因此,林鄭才稱此舉只是為政府稍後與民間各階層對話建立基礎。我認為這個基礎並不穩固。

不計有否撤回修例也會跟政府對話的建制人士和部分專家學者,以至假設政府暫時不會就其餘4項訴求讓步,我認為政府起碼要做多兩件事,才能令支持或同情勇武抗爭的市民,特別是年輕人願意與政府對話。

6.12警民衝突後,維繫各階層示威群眾不割席的兩個重要因素是「警暴」和「警黑」問題。按政府,特別是警隊的立場,這兩項指控都不是事實。以7.21警方涉嫌縱容元朗的暴行為例,警方的說法是他們會嚴正處理,例如已拘捕20多人,並將4人控以暴動罪。政府也說,倘若個別警員涉嫌使用過分武力,受害人可以投訴,由監警會處理。林鄭剛委任兩名無政黨背景的人士為監警會成員,並指公眾不應質疑這個機構的客觀性和中立性。

止暴制亂一視同仁

實事求是,在7.21暴行上,全港市民都在電視機畫面看到幾百名暴徒無差別打人,而林鄭也表示這個行為「令人髮指」。今天被警方拘捕或檢控的人數少得不成比例。

「警暴」的最近及最恐怖的例子是8.31警方在太子站制服示威者的暴力場面。網上流傳3分鐘無剪接攝錄片令人慘不忍賭。(地鐵有拒絕公開的完整閉路電視片段,政府和警隊高層應該要求觀看)。

為了彰顯政府維護法治及止暴制亂一視同仁,我建議政府嚴肅處理7.21及8.31事件。第一、政府應該要求警方就7.21暴行提交內部調查報告,包括當日警員的執勤紀錄和之後的調查進度,並把內容適當地公開。第二,政府應該要求監警會的5位國際專家首先審視警方在8.31太子站拘捕示威者時使用武力的程度,是否符合警方稱「適當武力」的國際標準,然後公開報告。此舉也有助建立監警會的公信力。

假如政府有決心和能力做好上述兩件事,這可以令大多數「和理非」市民,以及相當部分的年輕抗爭者相信政府是有誠意和解,而不是搞分化或做騷。否則,政府只能繼續依靠警方以更大的暴力止暴制亂,而後果對所有人,包括警員,都是悲劇。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監警會報告有何作用?監警會報告有何作用?
  • 解開示威者心結刻不容緩解開示威者心結刻不容緩
  • 監警會公布反修例報告 林鄭月娥: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監警會公布反修例報告 林鄭月娥: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
  • 831太子站事件7個月 市民到站外聚集獻花831太子站事件7個月 市民到站外聚集獻花
  • 太子8‧31事件半年 示威者多處縱火 便衣警擎槍自衛太子8‧31事件半年 示威者多處縱火 便衣警擎槍自衛

0

王永平

1948年生於香港。1969年香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其後四年任職商界。1973年加入政府,曾任職駐關貿總協定(GATT),即後來的國際貿易組織(WTO)香港常任代表、民政總署署長、教育統籌司。1997年香港回歸,獲委任為教育統籌局局長,後任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工商及科技局局長。2007年退休後,開始在《信報》及《am730》等報章撰寫評論時局文章及主持電台時事節目。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名譽教授,現為職業訓練局顧問。著作有《平心直說》、《不平則鳴-王永平論政》、及《通識思考,時事點評?》。
View all posts
標籤: 7.218.31和解太子港鐵監警會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林鄭月娥強調,以「封區」形式要求區內居民強制檢測,並非只做一次,政府日後一定會加以採取。
灼見報道

新增81宗確診 本港染疫人數破萬 政府圍封佐敦疫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3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有深圳口岸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有農曆新年經深圳灣口岸到深圳的人數預測。(亞新社)
灼見報道

進入深圳者分流到市外隔離 預約過關每日名額2000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病例,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香港與台灣抗疫一周年 相同疫情下的不同情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容教授表示,對理大而言,由於建築、地質學、 應用科學、工程學院等許多學系都對月壤抱有極大興趣,因此,希望能向國家申請少許月壤到港,以便展開相關研究。(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理大研發表土採樣儀器 助力嫦娥五號成功攬月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影片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本社編輯部
  • 下月11日六星連珠下月11日六星連珠 蔣匡文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秋冬防「蛇」突襲秋冬防「蛇」突襲 温愛詩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胡燕青
  • 余遠騁
  • 温愛詩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