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鋼琴家維京格.奧拉夫遜(Víkingur Ólafsson)將於6月11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一場獨奏會,曲目為巴赫《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奧拉夫遜在疫情前已在國際樂壇崛起,成為德國留聲機公司(DGG)專屬藝人,他原本於4年前就會登上香港文化中心舞台演出,不幸因疫情取消。
時間未白費,路遙知馬力
在這個天才、鬼才、神童、新星就像超級暴雨,號稱幾十或幾百年一遇卻隔幾個月出現一次的時代,被大品牌簽約可不是安穩一世,出一兩張碟後無聲無息被棄用的比比皆是,更遑論在這個聆聽音樂習慣已改變的年代。在這種大環境下,2016年簽約的奧拉夫遜仍在DGG旗下,實非僥倖。
錄音的虛擬領域以外,隨着疫情結束,奧拉夫遜重回世界各個頂尖音樂廳,演出獨奏會及協奏曲。不止和樂隊於其主場合作,還會被選為樂隊巡迴演出的拍檔,這是個受廣泛觀眾歡迎的指標。 另一種認證來自同行,所謂同行不只是其他古典音樂家,而是鋼琴家:他將於24/25樂季和王羽佳在多個城市舉行雙鋼琴演奏會,看來又可期待未來會出現一張因收錄現場演出而成為的暢銷唱片。
他即將在香港演出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正是他最新的錄音專輯,他還做出一個少見的舉動:在23/24樂季,他的獨奏會只彈這首。我不想把話塞進他口中,但這個姿態幾乎就代表:就是這首,不要就拉倒。何來這種自信呢?香港演出後兩星期他會去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2,100座位)彈《哥德堡變奏曲》,主辦者已因反應熱烈要加開一場。
奧拉夫遜的星路歷程
奧拉夫遜30歲前曾自資錄過數張唱片,簽約DGG後,在2017年推出兩張頗受注目的唱片:《格拉斯鋼琴作品》以及邱吉爾傳記片《黑暗對峙》電影原聲大碟,我不會用這些音樂去衡量鋼琴家的斤兩,但它們無疑為他打響了名堂。
2018年的巴赫專輯,奧拉夫遜組合巴赫知名小曲、遺珠、改編曲,以及通常在全套《平均律》或《創意曲》錄音才會聽到的選段,以一個像playlist的形式奉上。2020年的《德布西與拉莫》配搭相隔近兩個世紀的法國曲目,2021年《莫札特與同時代作曲家作品》的「同時代作曲家」,是聽到很僻的樂迷才會涉獵,但穿插在耳熟能詳的莫札特作品之中,令人察覺那些曲目能為我們追求「即時滿足」的耳朵,帶來清新感覺。
2022年《來自遠方》不只重回巴赫,還把mix and match做得更出神入化。巴赫以外,有浪漫派作曲家舒曼及布拉姆斯,二十世紀中歐作曲家楊納傑克及巴托,又有當代作曲家阿迪斯及古達,拼貼出以不同風格寫成,既有如專輯名稱的遠方之飄逸,又有近至心靈的私語。他還製作了兩個版本,一個以常規的三角鋼琴錄,一個用直立鋼琴錄,更添私密感覺。
他不是「冰島某某人」
2023年底推出的《哥德堡變奏曲》,是套完整樂曲,再不能施展mix and match魔法,會彈成怎樣?這個《哥德堡變奏曲》錄音前,多年來奧拉夫遜已被冠上「冰島某某人」的別稱,某某人就是那個彈/錄《哥德堡變奏曲》最出名的那個男人。
宣傳文章放膽使用「冰島某某人」應該能賣多幾百張門票吧?但我認為,用這個稱呼是三重的不尊重,首先是對那位重要鋼琴家,他不是想別人學他、像他的那種人。然後就是對坦言不喜歡這標籤的奧拉夫遜,最後就是寫手自己:難道你沒有能力去賞析奧拉夫遜的特質,用自己的說話去介紹嗎?
聆聽奧拉夫遜《哥德堡變奏曲》錄音,令我覺得他絕不會像某某人自我很大、把自己放在作曲家之前。而且千萬別用奧拉夫遜的祖國,或者他戴着眼鏡又嚴肅的照片,論斷就是一個知性或冷峻的《哥德堡變奏曲》,事實可能更是相反。
他沒有過大自我但有主見,尊重樂曲框架但尋求彈性,講求音色精準但溫暖甜美。他不會一成不變的在所有變奏曲,用同一套觸鍵及造句,於旋律性較強的變奏曲,他彈重覆奏時會稍為改變低音部的發音,令人更聽得出高低聲部之互動,不致為重覆而重覆。在對位性較強的三或四聲部變奏曲,他透過音色反差將聲部分得很清楚。
錄音之後,奧拉夫遜彈了《哥德堡變奏曲》一整季,去到六月時將達80場,會否繼續進化不得而知,況且此曲給演奏者相當彈性,此曲的錄音已顯示他是個有主見而不固執、能自控但有感情的巴赫詮釋者。
維京格.奧拉夫遜鋼琴演奏會
日期:6月11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650, $550, $450, $350, $250
節目詳情: https://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music/programs_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