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家長

家長應讓做錯事的孩子承擔責任。(Pexel圖片)

「他只是個孩子」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任何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孩子的行為和發展需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和引導,保護和關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約束和教育,幫助其健康成長。

當孩子抗拒到戶外曬太陽或害怕蛇蟲鼠蟻,因而降低接觸大自然的生活體驗及從中所得到的樂趣。(Shutterstock)

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請從他們年幼時開始,讓他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克服一些心理上的恐懼,擴闊他們的心靈空間;更需要引導他們解決不整潔或不衛生的問題,自小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雖是老生常談,但裏面有深厚的內涵。(Shutterstock)

最關鍵還是人

現在蓬勃起來的情意教育,大致都是在疫情以前就已經逐漸開展。不過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不是因為疫情而停頓,反而都有着明顯的發展?這背後或許是老師心中一直惦記學生,關心程度可分5個層次。

疫情和停課、科技的強勢介入,啟示了教育勢必進入的新形態。(Shutterstock)

教育新生態

筆者認為,學校還會存在,而且擔任關鍵的角色,但是勢必會脫離包攬學生學習的角色,因為不是任何意志或者政策可以左右其發展的。於是必然會出現教育的新生態。

就算沒有學校,學習也會發生,不過形式和場景就有所不同。(Shutterstock)

「學時」與「課時」

當人們看到增加學時減少課時的時候,不免會擔心是否會將學習轉嫁到家長或學生身上呢?也有學界意見指困難在於微管理,即如何界定學生在運用非時間表上的時間學習呢?

今次的漫長停課,不像一般在學校爆發的意外,這次影響是隱藏和深遠的,更甚會影響家長對學校的觀感。(Shutterstock)

從危機處理看學校停課

在日常工作中,學校有沒有與家長和老師建立互信關係?如沒有,這次停課便什麼都做不了,還有,停課環境不斷改變,學校未必能每事應對,偶有不是,便要家長和老師體諒和包容,那是依靠平日建立的良好關係。

家長可以與子女一起看新聞、看球賽、「煲劇」,甚至與子女一起下棋、玩遊戲。(Shutterstock)

在家學習──家長!

學校,是讓孩子成長的場所,是家長最重要的夥伴。不要因為一時的停課,或者是一時的經濟困難,就讓孩子離開學校。在疫情之下,可以說,大多數的學校和教師,已經盡了他們的努力,讓孩子繼續他們的學習生活。

世衛指觀看電子屏幕可致兒童癡肥、腦部及身體發展遲緩,以及影響精神健康。(Shutterstock)

0-6歲幼兒不宜網上教學

幼兒教育界對幼兒不宜網上教學的理念要堅守,不可因應市場要求、經濟需求或以非常時期之名,棄守正確理念。即使對小學生中學生也要慎用,除了要考公開試的,不應太多網上教學。

家長還要定時給予鼓勵及表揚,務求孩子不要成為手機或電子遊戲的奴隸!(Shutterstock)

抵擋手機成癮的要訣

由於手機有太多便利之處,也是現代科技的大趨勢,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似乎也沒有可能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因此現在建議家長轉變心態,嘗試集中教育孩子如何適當地將使用手機融入生活之中。

老師是十分盡責的,當天花了那麼多時間,提早出門,找不同的交通工具準時回到學校,為的就是照顧學生,讓學校如常運作。(亞新社)

停課的那一天

孩子不知道停課實際有什麼影響,只知道多了幾天假期,延遲了測驗考試都感到歡天喜地。可是外面是漫天烽火,停課不是好玩的事情,學習遭不正常的中斷,而且不知道何時真的可以繼續。

有升小一生的家長尤其要明白,由於小學和幼稚園的環境不同,孩子需要時間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方法,不要期望孩子能立即有所表現。(Shutterstock)

孩子開學了

開學了,有些孩子還會出現「長假期後遺症」。為避免此等情況發生,最好在開學前便幫助孩子收拾好心情,與孩子一起預備開學用品,令小朋友意識到是時候準備開學及期待返學了,孩子開學後便能盡快投入正常的學校。

作者的建議是家長盡力而為便可,沒有什麼「貼士」,平常心,隨遇而安也是老生常談,學習靠學校也要靠自己都是硬道理呢!祝好。(灼見名家圖片)

抽到,抽唔到

每年到「放榜」之日,有人歡喜有人愁,鏡頭前的母親最真情,有喜極而泣的,也有淚一滴一滴落下失望的眼淚,無論是哪一種眼淚,都是代表了母愛的偉大,父母的苦心。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