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林海

施林海

香港註冊中醫師,從事中醫藥行業,師從歐陽衛權教授和李賽美教授,近年參與李賽美教授主編之《名師經方講錄》系列叢書,擔任副主編。平素醉心攝影、盆景、奇石及舊物收藏,篤信文化和藝術能夠豐富人生。 聯繫電郵:[email protected]
中醫最基礎的問症觀念為望、聞、問、切。(Unsplash)

風熱感冒咽喉痛──從中思考兩個問題

《傷寒論》作者張仲景在東漢時已提綱挈領地説出臨證名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症治之」,即是該用何種思路、方劑和藥物,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狀態再下決定,而不可反其道而行,被理論和觀念牽着鼻子走。

肌肉隨年齡增長減少,中醫有何補救妙法?(灼見名家製圖)

肌肉縮水怎麼辦?

根據中醫理論,腎虛和脾虛是肌肉流失的兩大主因。腎主先天,主人體精氣之盛衰,脾主後天,乃氣血生化之源,主導肌肉。在治療方面,既需保持適當運動,也可以用單味中藥、複合方劑或針灸,多管齊下,以延緩肌肉流失。

水鄉夜色。

枕水而眠在紹興

紹興既沒有周莊的熱鬧,也沒有烏鎮的安寂,而是在兩者之間覓得美妙平衡。最重要的是,這裏依然是居民區,有了居民,整個老城就依然具有生命力,依然延續着歷史的韻味。

面對湖光山色,演員吟唱《葬花》。

如夢般的水鄉紹興

江南水鄉中,我獨愛紹興。曾多次造訪,但依然意猶未盡。「古城小橋多,人家盡枕河」,只要來到紹興,好好的住上幾天,就明白爲何其被稱爲「沒有圍牆的歷史博物館」。

遠在他方的無名墓園。

遠在他方的墓園──宗教、美學、死亡

就在那陽光明媚的冬日下午,我在那個距離香港1萬多公里的無名墓園,享受了一段安恬寧靜的時光。今晚窗外細雨淅瀝,我重看那些照片,拿起紙筆,為這片遠在他方的土地,留下了一點記錄和感想。

父與子的關係可謂有些複雜。(Shutterstock)

有關父親的歌

兩代人的關係,可以千言萬語,但還是「珍惜眼前人」這句話最為實用。「樹欲靜而風不止」,時間是最公平,也最殘酷的,錯過了,也就不會再有了。

無題(攝於Tate Modern)。

別具特色的英倫街頭攝影

倫敦是一個很有歷史感,文化氛圍很濃厚的城市,但它的感覺又和巴黎很不相同。總的來説,這些城市都能夠給我人心安頓的感覺。撇除旅遊者的主觀和片面,這很可能與這些歐陸城市的歷史沉澱和多元氣質密切相關。

樂在其中。

倫敦剪影

倫敦的確是一座内涵豐富的城市,我與此地有着特殊緣份,加上好奇心和敏感觸覺,令我對這個城市深具好感,也透過相機鏡頭,留下了好些英倫剪影。夜深時回看這些黑白相片,聯想翩翩,似乎又再聞到那種倫敦獨有的氣味。

《夢》(攝於某年的濕地公園)。

夢故人──夢生於情,情生於適

古先生終身從事文化事業,一往而情深,就是希望透過文化教育和熏陶,改變人情和人性。這方面可是與湯顯祖的創作動力不謀而合──因情成夢、為情作使,譜寫人間極善極惡之情,以期達到情的轉化及升華。

張岱曾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寫下《湖心亭看雪》,把自己對故國往事的懷念以淺淡的筆觸融入山水之中。(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Twitter圖片)

一個人的西湖──從張岱説起

我和西湖有着特殊機緣,每次來此,都很容易進入狀態,有神馳古今之感。北山路、抱樸道觀、雲栖竹徑、虎跑寺、柳浪聞鶯、蘇堤,還有孤山,每一處都留下了我的足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能夠給人無限聯想。

湖光山色

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很少有風景名勝能像西湖這樣,在並不算大的空間裡薈萃了如此豐富的極致風景和歷史文化。在這裏隨便一座廟宇,一座小橋,乃至一座亭台,都是歲月滄桑的濃縮,見證過千百年的風雲變幻和悲歡離合。

古先生和母親。(2013年2月4日於大埔)

懷故人──從李叔同的《憶兒時》説起

古兆申先生離開快一年了。這些日子,我時而想起我們談過的話題,如李叔同的《憶兒時》,才得知此歌曲並非關於童年回憶,而是寄托了李叔同出家前的複雜心緒。這首歌在這位近代高僧的傳奇人生中,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聖塞巴斯提安與觀音像。

宗教與藝術相遇──俊美、自我與同性戀

普世價值本就衍生自西方宗教,兩者乃一體之兩面,而前者能否超越後者的影響或羈絆,在理論和現實上,看來都困難重重。從西方聖人畫像的演變中,就反映出如此面相,不過幸好還屬正面,乃普世價值的正面案例。

三島由紀夫與東京大學學生的辯論現場。

憤慨乏力,就要說粗話?

青年人關心社會和政治,本意甚好。但前提是需要相應的知識儲備和思辨能力,心腦並用,缺一不可。因爲政治無比複雜,是語言藝術/僞術和人性黑暗面的合成體。此時更需要冷靜和思考,而不是代之以單一且過度的粗話。

幾位中大學生穿上由垃圾袋製成的畢業袍,上寫粗話,進行抗議。

為何他們滿口粗言穢語?

近日中文大學再次「榮登」新聞版面,又是涉及學生說粗話。口吐髒話已從以前的助語詞演變成目前的主語,成為本地某類青年人表達自我的主要方式,談吐中必然夾帶男女生殖器官。如此現象,很值得正視,且予以深入反思。

觀音山寺。

觀音山寺的氣象

我爲何來到觀音山寺呢?因爲在揚州的最後幾天,我們住在瘦西湖附近的玄武飯店。房間的窗戶可以遠眺群山美景,我時而瞥見遠處山嶺上有一黃牆寺院,若隱若現,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終於在某個清晨獨自前往,以尋幽探秘。

自拍成狂。

傳統vs現代:自我應該如何表達?

在人工智能和資訊泛濫的新時代,傳統的表達方式能否延續?究竟被何種形式所取替?是含蓄隱匿,還是開口見喉;是耐心品味,還是囫圇瀏覽;是專注創作,還是泛濫自拍;效果是轉化升華,還是依然淺薄焦慮,值得深思。

龔開的《駿骨圖》。

中國文化中的「瘦馬」意象

在西方和南亞文化中,瘦馬分別代表着死亡及修煉,均涉及永生和來世。這與着眼現世、迴避生死的中國文化很是不同。故此,瘦馬形象之隱喻,也就與現實人生密切相關,是諸般心境的隱喻,也是人們心靈和情感寄托之所在。

郎世寧《百駿圖》中的瘦馬。

東西文化各不同 輕嘗淺酌說「瘦馬」

到底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中(西方、印度和中國),瘦馬被予以何種形象和象徵?有何不同?涵義何在?又能夠給我們什麼啟示?弄清楚這些問題,好處甚多,最起碼也能夠開拓眼界,增添逛博物館的樂趣。

顧頡剛全集。

獻鼎事件的後果及思考

動輒站在道德高地,以聖人角度來看知識分子,那麽實在沒有幾個能夠過關,包括自己。在人文學科江河日下,淪爲邊緣之際,知識分子在評論及批判前輩學人時,分寸該如何拿捏,輕重該如何衡量,真是一點也不容易。

《華爾街日報》報道,川貝枇杷膏成為治咳神藥。

川貝枇杷膏是治咳神藥?

濫用寒涼藥物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主流群衆依然以現代醫學的思路來理解傳統中醫,離不開專病專方,或者特效藥的思路,而陰陽二分思維並未普及;二是陰虛火旺之思路具有廣大市場,是不假思索,深入民心的方土觀念。

錢鍾書及其著作《管錐篇》。

錢鍾書眼中的理論系統和《文心雕龍》

總的來說,錢鍾書對於建構理論體系毫無興趣,且心存懷疑;對於《文心雕龍》,既有肯定和表揚,也有不認同和不滿意之處。而他的自我定位,只是限於評點和批評,而不是取而代之,寫出另外一本《文心雕龍》式的著作。

蘇東坡

人生困厄與創作動力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之外……而寫人情之難啟,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歐陽修)

《始得西山宴遊記》

重讀《始得西山宴遊記》有感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唐代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期的作品,屬於《永州八記》中的其中一篇。這是我中學時期的會考課文,時隔近30年,我近年才愈發體會到其中的滋味和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光影世界的大我──古先生的逍遙和氣派

黃維波先生用「盡性逍遙」來形容古先生的一生。「盡性」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的本性,將之視爲人生坐標,然後在文化傳統的世界裏,享受樂趣,作出貢獻,從而拓展生命之幅度,這就是古先生的「盡性」及「逍遙」之所在。

默觀(攝於小吳哥窟的護城河)

跟着古人去旅遊──追憶吳哥窟之旅

沒有周達觀,吳哥窟的遺跡很可能沒有那麽快被發現;沒有他,電影《花樣年華》的重要場景有可能要另覓他處。所以要去吳哥窟旅遊,我們真要好好的了解一下此君的背景和故事,可增旅遊之樂趣和想像。

龍山寺

也說台北龍山寺

說起龍山寺,我頗為熟悉。我們一家每次來台北旅遊,都住在位於板橋區的馥都飯店,離龍山寺相當近。住在此處有三個因素,一是板橋、二是萬華、三就是龍山寺。這三個地點都很有特色,處處流露着台北的舊日時光。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