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林徽因》已於2019年在新加坡上演,主事單位亦有計劃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該劇。庚戌子此刻仍不知何時會夢想成真,在香港,這個金庸60多年前已為林徽因作傳的地方,欣賞到這齣歌劇。
金庸筆下一眾主人翁的悲劇、遺憾與失望,會不會令讀者消沉呢?金庸小說雖然有這樣消極的訊息,但讀者在默認金庸之餘,卻沒有因而志氣消磨,對人生並沒有因此而失望。這樣的訊息反而會對生活的態度加深思考。
往事並非如煙,金庸畢生背負着梁林,久縈於心,未能放下。他把梁林的生平轉化成《射鵰英雄傳》的故事;隨着小說持續地獲得讀者青睞,兩人的煌煌事蹟便可超越年代留存於世,不會消如煙塵,隨風而逝。
庚戌子認為,金庸雖然被好友梁羽生批評,以至多年來背負着眾人的誹議與嘲諷。可是他沒有因而退卻,更竭力繼續以各種方式再三向讀者提示,要讓讀者知道梁林兩位文人英雄的事蹟。
金庸刻意布下迷陣,隱藏了大量謎題在《射鵰英雄傳》之中。因此,幾乎每個人物、情節和各種武功招式,作者都悉數運用了「調轉」,甚至再融入「合而為一」的技法建構出來。
金庸在舊版已為王重陽配上武功「一陽指」。大家都知道「一陽指」是點穴功夫,也是可以用作治病的武功手法。林徽因罹患肺病,作者要找一種武功來代表醫療技術,那麼孫中山的醫學知識便大派用場。
聞名華人世界的武俠大師金庸辭世轉眼3年,香港除了設立一個金庸館外,並無其他紀念活動,實在寒酸,也太對不起金庸對社會的貢獻,本人謹此倡議香港政府設立「金庸文學獎」。
雖然拙著未有被批評為「不知所云,離題萬里」,但筆者反覆思量,不如再寫一章,臚列出《射鵰英雄傳》中多不勝數,並以兩大啞謎──「調轉」和「合而為一」構成的情節和武功招式。
書寫的年代已逐漸遠去。文人的信劄、手跡已成為歷史陳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潘耀明做過現代中國作家研究,編過文學書和文化雜誌,與文化人接觸和交往特別多,也收集了一些文人墨寶、手跡。
長久以來,纏繞徐志摩一生的孽海情債,固然惹人關注。然而,他和梁、林的交往又何止於情愛方面呢?一起重新審視梁林畢生之輝煌成就,從而一起緬懷他們默默耕耘的決心,並且領略金庸對他們投以無比敬意的情懷。
筆者以如此另類的角度去剖析金庸小說,對很多已有持有定見的讀者來說,可能是一時之間難以認同的,所以確實曾經引起過爭論,帶來過衝擊。但得到各路英雄幫助筆者以更嚴謹的態度來分析,實屬感激。
曾有意見認為武俠小說是中華文化的教科書,近年已有大學開辦研究武俠小說的課程。大家伴隨筆者深入地解讀和比較梁查兩人的論著之後,究竟會發現當中特別是金庸小說中有幾多需要我們深思、領悟的教誨呢?
任盈盈真不簡單,但她卻是一個簡單的人,一個沖淡恬靜的人,對擁有權力沒甚興趣,典型的道家人物:沖淡而多智,運用智慧及資源做應做的事,但功成不居,為而不有,寧居幕後,遠離光輝掌聲,遠離歌功頌德的捧拍諛詞。
定閒師太和莫大先生的力量來自傳承,來自數百載的歷史文化,少林和武當便等如歷史悠久的大學,如牛津、劍橋、北大、清華。無論任我行及左冷禪多厲害,總撼動不了這兩歷史文化重鎮,實乃江流石不轉的定海神針。
金庸小說的文字深得讀者喜愛,不少人譽之為當代運用文字最優秀的作家。金庸駕馭文字的能力出眾,用詞典雅深淳,錘煉精妙,文筆之感動人心,實歸功於金庸的文言素養,才處處顯出文采斐然。
錢穆先生認為中國的歷史人物全為豪傑,金庸的武俠人物亦然,都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呈現。金庸人物,我首選郭靖,因為他是平常人,即使遇合之奇,他仍是平民一個,保持平常本色。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