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l 04 2025 11:20: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譚新強

中環資產投資基金(CAI)創辦人、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他於2005年4月創立CAI,這是一家從事不同資產和多策略配置的投資公司。此前他已在多家國際大行從事衍生工具及程式買賣工作,迄今從事金融工作逾30年,被公認為亞洲股票衍生工具領域內的先驅。此外,工餘時間的他也是一位粵曲愛好者和業餘唱歌家。從1989年到1994年,譚新強任職於AT&T貝爾實驗室,負責系統開發與集成,在1994年到2002年間,他在里昂信貸擔任亞洲衍生工具銷售、結構化及市場推廣主管。他於1993年獲得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公共與私營管理碩士學位,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大中華顧問委員會成員,2010年10月被《亞洲投資者》選為亞洲對沖基金25位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得AGI 得天下?
作者:譚新強2025-06-30
不少人認為得AGI,得天下!我甚至曾指出過,其實AGI是一場造神比賽,參賽者比上帝更有錢,甚至比上帝更瘋狂!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已如此激烈,更何況中美之間的全球爭霸戰?
伊朗和烏克蘭 成核武政策最佳反面教材
作者:譚新強2025-06-23
核擴散的確極危險,是人類面對的最大存在性威脅。但無奈核武亦證明是最有效維持和平的阻嚇力。未來極可能愈來愈多國家將選擇發展核武。不幸伊朗和烏克蘭都嚴重選錯核武政策,現在已成為最佳反面教材!
跟李成教授率港大CCCW考察團 訪泰國老撾雲南
作者:譚新強2025-06-16
李成教授對美國前景極度悲觀,暫時看不出自我修復的可能性,他甚至評估美國發生內戰的風險高達10%至15%,甚至比台海出現衝突的風險(5%至10%)還要高!
羅奇轉軚 只因我送他
作者:譚新強2025-06-09
我並不完全同意羅奇的擔憂。他指證數名外籍法官辭職。資深大律師清洪正確地指出現今世界只有數個小島國才保留此習俗,香港已是一個完全成熟社會,當然毋須繼續用外籍法官。
美國趕客 香港大學教育躺贏
作者:譚新強2025-06-02
港大、中大和科大等都大興土木,大舉增加收生,主要歡迎不再選擇去美國的學生。相信不止學生,連不少華人教授都將離開美國,回歸內地和香港。
Tesla有機會以市值10萬億美元 成全球最大公司?
作者:譚新強2025-05-26
大摩的美國mobility(運輸移動)分析師 Adam Jonas 認為美中不可能完全脫鈎,因美國需要中國貨物,中美必能達成貿易協議。同時,他亦看好Tesla 在未來成為人工智能方面的領頭羊。
中美談判10件事
作者:譚新強2025-05-19
中美就關稅問題達初步協議,此結果已超預期,因此美中股市都大幅反彈。本文詳細分析談判細節,並指出中美談判日後的十個議題。
神仙打架 凡人受罪
作者:譚新強2025-05-12
中美鬥爭,有如神仙打架,勝負難分,隨時可持續百年,最肯定的是凡人必受罪。
羅馬既非一日建成 也非一日毁滅
作者:譚新強2025-05-05
明年就是美國立國250周年,有人形容特朗普在100天內,摧毁了250年基業。很多人把美國跟古羅馬的共和年代(Roman Republic)沒落作比喻,認為特朗普如帝王般愈來愈專權,破壞法治、民主制度和傳統,或將令到美國走向衰落。
世界確有接近永遠朋友和敵人
作者:譚新強2025-04-28
中國人最喜歡說一句令自己舒服,似乎蠻有智慧,但其實充滿謬誤的老生常談:「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中國人更以永不結盟為傲!傳統上美國完全相反,全球擁有超過50個條約盟友。
什麼是Triffin Dilemma?
作者:譚新強2025-04-14
特朗普宣布關稅,引發股災。其目的到底是貿易孤立主義還是談判手段?最終特朗普暫緩關稅,但一切行動的目標直指中國。美國現時陷入Triffin Dilemma的極限,而中國則需再平衡發展,並建議藉此外交良機,與各國合作。
互聯網文化領域 中國推動有序開放
作者:譚新強2025-03-31
中國雖然擁有最完整供應鏈的世界工廠,但近年出現供過於求情况,年輕人失業率飈升,人民幣貶值,消費變得更疲弱,出口的強勢也未必可持續。中國應積極推動文化出口,拓展國際市場。
小心4月2日美國對等關稅限期
作者:譚新強2025-03-24
美國現今外交和貿易政策,大概率將導致反效果,變成自殺式自我孤立。Mar-a-Lago Accord更等同自動放棄美元霸權和儲備貨幣地位,如美元真的大幅貶值,將有助中國名義 GDP再次急速逼近甚至超過美國!
特朗普真的是Reverse Nixon嗎?
作者:譚新強2025-03-17
美國政商界瀰漫對特朗普政策的焦慮。企業家們憂心關稅戰、經濟衰退,甚至國家安全,對其「美國優先」政策及親俄立場深感不安。
美國終學懂了「Down is Up」謬論
作者:譚新強2025-03-10
隨着政策的調整和再平衡,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有所回升,這對於民營企業和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美國聯俄已成事實 下一步會否抗中?
作者:譚新強2025-03-03
DeepSeek效應持續,帶動中港股市上揚。兩會在即,刺激經濟或結構性改革的爭論白熱化。筆者建議中國應把握時機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解決地方債、刺激內需、開放資本帳、開放互聯網及改善國際關係。
如何打造長期健康牛市
作者:譚新強2025-02-24
習近平主席參與民企座談會,市場高度關注。作者認為長期關注微觀經濟和個別企業發展更重要。健康的慢牛市場需要可持續的正數股本風險溢價,並呼籲政策穩定,提升企業盈利和效率,以及允許民企更廣泛參與,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健康慢牛。
中國如何善用DeepSeek時刻
作者:譚新強2025-02-10
DeepSeek引發AI競賽,中國後來居上,美國急謀反擊,控制媒體、加強禁運、建立防火牆。DeepSeek估值或超千億美元,中國應善用此契機,逐步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吸引外資,提升國際影響力。
特朗普2.0:美應對百年未有大變局方法
作者:譚新強2025-01-27
特朗普就職世界矚目,內政方面,科技巨頭影響力不容忽視;外交上,以巴停火,俄烏和談現曙光。TikTok 美國業務前途未卜,中國需重視媒體影響力並考慮進一步開放網路。
黃仁勳趕春運「回鄉」過年?
作者:譚新強2025-01-20
Jensen本科畢業於Oregon州立大學,相信價值觀偏woke,他本人當然毋須為五斗米折腰,但Zuckerberg和Bezos等,又何嘗不是富甲一方,但他們都早已「bend their knees」。你可以鄙視他們無原則,但也可以說他們對公司的員工和股東負責任。
特朗普主義:門羅主義升級版
作者:譚新強2025-01-13
特朗普揚言併吞加拿大、格陵蘭,取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改名墨西哥灣,挑戰二戰後國際規則。美國意圖擴張版圖,抗衡中國崛起,或為峰會增加籌碼,手段強硬,恐引發國際爭端。
港元脫鈎風險來自何方?
作者:譚新強2025-01-06
理論上,未來香港前途可繼續非常光明,最應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跳板,但如要成功,資本帳必須逐漸安全有序地開放,讓企業資金自由出海,支持它們的全球擴張。
2025年十大預測
作者:譚新強2024-12-30
新一年十大值得關注的事件涵蓋美國新管治班底、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和科技形勢、香港和內地發展;更提出建議,包括港府政制彎道超車,內地定下中央負債率和個人消費率提升至同樣50% GDP的雙目標。
美國CEOs穿避彈衣 慶祝新的Roaring' 20s
作者:譚新強2024-12-23
我上周已解釋過,美國重振工業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把部分與國安相關的製造業搬回美國還有點可能,但MAGA信徒幻想可重回1950年代美國製造業的黃金歲月根本不可能。
中國應定下雙目標 負債率消費佔GDP皆50%
作者:譚新強2024-12-16
中國已佔全球製造業產能之33%,工業亦佔整體就業的30%,相信已接近見頂。隨着機器人發展,工廠員工將減少。中國需要的是發展消費和服務業、出口軟件、金融服務,以至文化藝術,終極出口貨更應該是人民幣!
《蔽月無眠》演後感 世界首齣結合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
作者:譚新強2024-12-09
上周,一場特別的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結合的表演晚會成功舉行,吸引了眾多嘉賓參加。活動由一位業餘粵曲票友籌備,雖然缺乏製作經驗,但在朋友的支持下,最終圓滿完成。
如果真的輕判了47人案 是因為生人都要破地獄
作者:譚新強2024-11-25
最近《破·地獄》成為香港最熱門的電影。這部電影以生離死別的大題材切入,深入探討人生面對的種種現實問題,主角黃子華因經濟環境變遷,從婚禮策劃轉行為殯儀策劃,展現了生活的艱辛與變遷。
美國每任命多一反華官員 恒指就被動式多跌500點
作者:譚新強2024-11-18
中國應再次平衡經濟,執行需求側改革,鼓勵消費,再加速人民幣都出海,提升國家檔次和形象,到時人民幣才真的可以挑戰美元霸權。
特朗普2.0 中國如何爭取主動權
作者:譚新強2024-11-11
特朗普最厲害之處是故意扮神經,看似不按牌理出牌,影響到其他人決策變得猶疑,無形中被迫處於不利的被動位置。中國是一個超級強國,應採取主動,執行對自身最有利的政策為本的政策。
為何我不太關注美國大選
作者:譚新強2024-11-04
美國大選被認為是2024年最關鍵的事件,對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將產生深遠影響。許多人擔心,若賀錦麗當選,可能引發更多戰亂;若特朗普重返白宮,則可能導致關稅上升與全球貿易不穩,甚至威脅美國的民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