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5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連續第七年蟬聯榜首,第2至6位排名不變,依次為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東京大學及香港大學。
港大第6 中大第9
本港繼2017年再有六間大學躋身50強。香港大學續排第6名,中文大學上升一位至第9名,科技大學續排第12名,城市大學比去年下跌一位至第16名,理工大學上升一位至第18名,浸會大學則由去年第63名躍升至第50名。THE指出,香港高校在今年展示了強勢的表現(a strong performance)。
中國內地共有5間大學位列10強,其中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均上升一位至第7和第8名。上海交通大學則由第7名下跌至第10名。
五指標評逾850家大學
今屆共有853間大學上榜,按年增加了114間,來自35個國家或地區。日本有最多院校上榜,有119間,其次為印度和中國內地,分別有107間和94間。THE根據教學、研究環境、研究質量、國際展望,以及產業5項評審指標進行排名。
衞炳江:反映數年改革成果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對結果感到開心,表示近兩年浸大在THE排名有所上升是好事,反映上任後改革見效。
衞校長認為,浸大排名躍升可能是因為「改進了報告的方式」,「也是因應上任以來推動校政改革陸續見效」,包括學院合併、部門合併、人事合併、營運和評核方法、跨學科課程發展、引進新的教研人才。

任何排名機制皆有局限
不過,衞炳江同時強調,「排名的方法和機制,不管是以何種尺度和標準,一如教學和考試,永遠有局限和難處,無法完全公正和反映所有情況,會影響結果」,譬如error margin誤差是多少,每一級排名相隔分數是多少。他以賽馬為例,冠軍可能以幾十米的距離勝出,但第二、三名之間的距離可能相差微少。當下流行的兩個大學排行榜都是英國機構(THE和QS)主理,英語系院校高踞排名榜,不太能反映法德等歐洲大學的實際學術水平。
他深明社會喜歡比較大學排名,特別是亞洲高教界,如家長、捐贈者以至政府都十分重視,衞炳江指出浸大沒有工程和西醫等科目,視覺藝術、電影和音樂這類課程又較少出產論文和學術研究,以至影響引述頻率,對於大學排名都會有影響。
瞄準三大範疇 發展大學學研
「我們當然在意學校排名,但大學不是為排名而做事。」衞炳江表示大學本身是複雜的實體,是一條大船,要轉彎是需要技術和時間。
衞炳江形容,浸大未來發展會按照2018至2028年的十年策略實行,校方早已前瞻到跨學科的發展趨勢,着重擁抱變化。雖然浸大課程歷來側重文科,欠缺理科和醫科,但自其2021年上任、ChanGPT尚未出現時,大學已決定瞄準以科技推動三大範疇發展,包括健康製藥、藝術科技、人文文化。
遊戲《黑神話:悟空》和「哪吒」系列電影面世,深受全球歡迎,衞炳江形容,這反映科技重新演繹文學經典、成功吸引觀眾的例子。另外,他表示浸大的中醫藥研究也很好地與科技結合,如診治糖尿病時也會運用到西醫科技,如驗尿和驗血,並不囿於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
申建醫學院 獲政府反饋
被問及申請建立第三間醫學院的進展,衞校長透露,3月呈交建議書後,接獲評核小組的反饋和提問,也已安排面談簡介建議書,料可按計劃在今天第二及三季度接受官方面試,年底將揭曉花落誰家。衞炳江強調,浸大願意與其他大學和機構合作營運新醫學院,也認為這是合適的:「香港八間政府資助大學加起來總共約6萬本科學生、1萬碩士生、4000名教授,相比外國和內地名校,八大加起來的規模可能不及一間內地大學;教學發展和人才資源庫細小,最好能整合共享、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