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白宮舌戰 美國獨贏 中國得益?

澤連斯基訪美與特朗普會面,看似融洽卻突爆爭執。爭議點在於美國藉機取得烏克蘭稀土礦產,但對烏克蘭戰後安全保障卻隻字未提。現在看來,美歐俄的局勢,及俄烏戰局的後續仍有不少變數。

2月28日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上演的一幕烏美總統舌戰,堪稱是百年一遇的歷史大戲。新聞界老友在各群組內議論紛紛,大家都變身成國際問題專家,解讀這場難得一見的唇槍舌劍交鋒。大家都有一個疑問: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副總統萬斯,在全世界面前公開激烈爭執,是否因為協議談不攏,最後不歡而散?

事實並非如此。澤連斯基訪美前夕,特朗普對他已「釋出善意」,形容他「非常勇敢」;被問到早前稱澤連斯基為「獨裁者」一事,會否向他致歉,特朗普竟說「不敢相信自己說過這樣的話」!特朗普態度180度轉變,顯然是胸有成竹,美方可以在協議內得到烏國礦產權益。按外交慣例,兩國最高元首會面,意味協議已經談妥,談判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已有共識,只待正式簽署。

當副總統萬斯表示「戰爭可以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時,澤連斯基反問:「怎麼樣的外交?」(Shutterstock)

「意外發生」的唇槍舌劍

2月28日當澤連斯基抵達白宮,特朗普在門前笑臉相迎,主客坐定,大家言談甚歡。澤連斯基還特別向特朗普贈送烏克蘭拳手Oleksandr Usyk的冠軍腰帶(見BBC報道),氣氛融洽,是典型的外交場面。

幾分鐘後,當副總統萬斯表示「戰爭可以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時,澤連斯基反問:「怎麼樣的外交?」有此一問,顯然是不同意萬斯所言!到了這時,激辯正式開始;接下來的交鋒,相信大家在電視上都看了。

很明顯,這一幕爭辯是「意外發生」的。澤連斯基訪美,是帶着協議而來,而協議應該得到美國受落,雙方並安排了會面後正式簽署。外界雖不知道協議內容,唯美國願意收貨,顯示特朗普想要的,澤連斯基已基本答應。

澤連斯基背後還有歐洲,歐洲是烏國堅定支持者,至今都沒有向烏方提出「戰爭索償」。但澤連斯基跟美國達成的礦產協議,明顯已得到歐洲認同。

烏國有大量稀土礦藏。稀土是現代科技和工業生產的重要元素,烏國擁有歐盟列出的30種關鍵礦產中的21種,佔全球儲存量約5% 。美國對烏國稀土感興趣,主要原因是考慮跟中國競爭。目前中國佔全球稀土產量近70%,並掌握90%加工能力。為了要跟中國脫鈎,美國長遠必須另覓稀土來源,而烏克蘭礦藏正好提供了美國所需。

據外電報道,在澤連斯基赴美前,烏美已達成基本協議,華府放棄原來要求取得總值達5000億美元、主要來自開採礦資源的收益,唯並未答應在戰後向烏方提供安全保障。令人感興趣的是:現在烏美談判,烏國是否需支付某個金額,美國才願意提供保護?而美國索取的這筆「保護費」,金額會是多少?

二戰後美國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劃」,又在全球介入多場戰爭、提供援助,從來都無提出「保護費」的索賠。事實上美國憑藉軍援或參與地區戰爭,都有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考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干預是維持其國際霸權和經濟利益(如石油供應、美元地位、國際航道)的重要手段。過去無收「保護費」,現在卻要烏國償還給美國的支持,這是否反映美國外交政策大轉向?

特朗普曾說,美國向台灣提供保護要收「保護費」,現在看來並非開玩笑。一向以美國軍援作自保的台灣,日後可能真的要定期向美交「保護費」!美國這次對烏方任意欺凌、公然掠奪,在台灣引起極大迴響。烏克蘭的結局竟對台灣造成政治震盪,也許令許多人始料不及!

美國為得到烏國境內稀土資源,可改為跟俄簽署協議。(特朗普Facebook)

美歐俄局勢的可能後續發展

澤連斯基跟特朗普鬧翻後,下一步局勢會如何發展?以下是幾種可能。

第一,有人認為澤連斯基與其被美國凌辱,不如兵行險着,向俄投降,寧可把礦產資源拱手讓予俄國也不「益」美國。這建議近乎天方夜譚,因澤連斯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已成仇人;如果投降,澤連斯基就等於送自己入虎口。把個人榮辱與國家利益一併送給俄國,除非兵臨城下、迫不得已,否則發生的可能性極微,基本上不可能。

第二,美國為得到烏國境內稀土資源,可改為跟俄簽署協議,購買俄國佔領的烏克蘭領土如亞速海、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區內的礦產(烏國礦藏豐富,但有近七成礦產所在地已被俄軍佔領)。這一招美國可以得到想要的物資,又可向烏方進一步施壓,令澤連斯基陷於絕境!以特朗普性格,這個結果機會微,惟不是無可能。

第三,較正路的後續發展是歐洲做中間人,希望促成烏美重新談判,爭取盡快達成協議及停火。但是,歐洲希望停火後在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然而此議已被俄所拒。假如美國在戰後抽身而退,單靠歐洲協防烏國,軍事和經濟上都是沉重負擔,歐洲未必願貿然答應。

更關鍵的是,自特朗普上任後的親俄言論,已令歐洲十分困惑;上周白宮的一幕烏美領袖公開舌戰,更令歐洲相信美國今非昔比,大家已不是站在同一陣線!歐洲做中間人的意願有多大,實在令人懷疑!

對歐洲來說,在白宮激辯前發生的另一件事,對歐洲更加震撼──2月24日,於俄烏戰爭爆發三周年之際,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一項關於「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決議案投下反對票;當天投反對票的國家還有朝鮮、白俄羅斯、蘇丹等。而另一邊投贊成票的則是英、法、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國。

歐洲國家都表態繼續支持烏方,但根據俄烏戰爭的結局,歐洲極可能會一無所有。(Shutterstock)

歐洲的全球影響力大減

這次投票,美國是「離隊」,沒有跟西方國家站在一起,反而走向俄國及反美陣營一邊!這一幕,《紐約時報》文章〈誰是特朗普的好朋友?俄羅斯、韓鮮和白俄羅斯〉(Peter Baker,2月26日)高呼是「重塑了國際秩序」,是美國「與那些自二戰以來或在此之前一直是美國最好朋友的國家對立起來」。

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鬧翻後,歐洲國家都表態繼續支持烏方。但表態歸表態,俄烏戰爭的結局,歐洲極可能會一無所有──烏克蘭資源給了美國,跟俄國變成仇敵,歐盟內部對俄烏戰事及對俄關係都出現分歧;歐洲「大阿哥」德國國內右翼政黨急速冒起,進一步加深歐洲分化,也令歐洲無法在全球政局中再發揮領頭角色。經此一役,歐洲在全球影響力大減。

相比之下,美國顯然是大贏家:一手促成俄烏停火(不管後續發生什麼,短期內停火應無懸念),化身和平使者;另一手則在烏國撈了一筆,榮耀和金錢兼得。美國獨贏,歐洲、烏克蘭、俄羅斯都是輸家。

現在看來,俄烏戰局的後續仍有不少變數──烏俄都希望停火,唯停火之後俄國是否歸還現在佔領的烏國領土?是否會有駐烏維和部隊?停戰之後美國會有什麼角色?在地緣政治上,美歐會否從此各行各路?

歐洲、俄羅斯、美國以外,中國在當前俄烏局勢裏有沒有什麼角色?

中國憑着跟俄國的友好關係,在止戰促和上應可以發揮相當大作用。(Shutterstock)

中歐關係轉好 乃香港重建橋樑地位時機

特朗普在今年1月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視像演講裏表示,他希望中國能幫助美國停止俄烏戰爭。他說中國對這一局勢有很大影響力,美國將與中國合作。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一直嚴守中立。2023年中國曾公布12點和平計劃,但無得到什麼支持,中國也沒有刻意擔當主動角色。然而按當前事態發展,美歐貌合神離;中國憑着跟俄國的友好關係,在止戰促和上應可以發揮相當大作用。

自美國開始對華實施脫鈎斷鏈政策,歐洲一直緊跟其後。在南海、對台等問題上,美歐立場都基本一致,這次俄烏戰爭也如是。美歐本來都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直到特朗普上台,這種友好合作才開始出現裂痕;聯合國議案和白宮舌戰一役,更把矛盾擴大,歐洲開始對美產生懷疑和戒心。形勢逆轉,歐洲正在轉移方向,開始向華伸出友誼之手。美歐裂痕、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的不友好姿態,順理成章令歐洲對華態度軟化。過去幾年飽受美歐聯手圍堵,中國正見到一線曙光。

中國跟歐洲關係轉好,是抗衡美國制裁、重新打造跟西方關係的一次大好時機。這個轉變,對香港是大好消息。把握機會,香港重新開拓跟歐洲國家的經貿活動,重建香港在中歐財金關係裏的橋樑地位,現在是一次大好時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