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團結香港基金倡提供針對性醫療資助、實施策略性採購

香港醫療體系以專科醫生和急症治療為重點,正面對基層醫療體系墮後、公私營醫療體系割裂,以及醫療服務碎片化三大問題。當務之急,是鼓勵社會早期檢測並管理常見慢性病、策略性運用現有資源,發展基層醫療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周一(12月20日)發表醫療政策研究報告,呼籲政府策略性重組香港的醫療融資系統,採用策略性採購的醫療融資工具,促使香港向綜合基層醫療主導的醫療體系轉型,以應對香港不斷改變的人口結構,最終達致「全民健康」的長遠目標,所有病人都能夠得到優質、可負擔、公平的醫療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表示,適逢政府將會就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展開諮詢,相關建議有望成為政府致力推進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的一塊重要拼圖。

香港須構建綜合醫療體系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研究團隊早於2018年表示,香港醫療體系以專科醫生和急症治療為重點,正面對基層醫療體系墮後、公私營醫療體系割裂,以及醫療服務碎片化三大問題。例如,香港約七成基層醫療服務由私營醫療機構(我家診所)提供,而且弱勢群體負擔不起醫療服務加劇不公平情況。香港必須構建以人為本、以基層醫療為主導的綜合醫療體系,才能有效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日益增長的慢性病負擔。

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講座教授楊永強博士帶領完成,並指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鼓勵社會早期檢測並管理常見慢性病、策略性運用現有資源,發展基層醫療與優先醫療服務,包括重新調整公私營醫療組合,以紓緩公營醫療體系(公立醫院)的過重壓力。

雖然香港現有個別計劃加強公私營協作,但目標不盡相同、仍未充分整合。報告指出,政府應該參考「綜合患者護理」模式來調整公私營醫療組合,以為患者提供初級、 專科和三級護理所需的全方位預防、治療、康復和紓緩治療為主。這種模式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重疊,彌合治療和護理的差距,解決現行醫療體系低效率的問題。

弱勢群體負擔不起醫療服務,加劇香港醫療不公平情況。(亞新社)
弱勢群體負擔不起醫療服務,加劇香港醫療不公平情況。(亞新社)

運用策略性採購  解決迫切醫療需求

而運用策略性採購是促進醫療體系轉型的關鍵一步。報告建議,政府在採購前,可利用現有數據決定購買什麽服務及具體組合,並根據服務提供者承載力評估結果,以決定相關服務應委託公營界別自行提供或是直接從私營界別購買,以至進一步決定向誰購買。

楊永強教授指出:「應用策略性採購的願景是為全體市民構建公平的健康體系,填補醫療系統的缺口,改善醫療系統效率,最終實現一個以人為本的綜合醫療體系,達成適得其用的目標。」

要達到此目標,政府需要對人口需求進行持續全面的評估,特別是識別尚未得到所需服務的群組。政府同時需要審視服務供應的缺口,並設計對應機制。採購過程中, 政府同時應具體指定採購者並制訂政策界限,如服務組合、 具體類型、採購數量,繼而決定如何採購,考慮採購工具、支付方式及提供誘因。

採購後,還須釐清相關機構的責任及權限,並設有監管與問責機制。報告指出,策略性採購將促成醫療系統融合, 繼而加強社區基層醫療、醫院和專科醫療之間,以及公私營醫療之間的聯繫,並從社區基層保健開始,將整個生命過程所需的醫療服務納入其中, 以助香港實現綜合醫療體系目標。

楊永強教授表示,政府必須將策略性採購整合到醫療體系管治過程中,並全面銜接醫療體系的不同層面。(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楊永強教授表示,政府必須將策略性採購整合到醫療體系管治過程中,並全面銜接醫療體系的不同層面。(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提倡「慢性疾病篩查券」

參考現有公私營協作計劃、基於策略性採購原則,基金會倡議推行「慢性疾病篩查券和管理計劃」,提高慢性病篩查和管理的可及性,有針對性地鼓勵市民接受基層醫療服務,並通過公私營協作計劃,發揮私營界別的功能,使患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獲得私營部門的醫療服務。

研究團隊建議全額補貼篩查三種常見慢性病,高血壓、 高血糖及高血脂,並結合慢性病管理的後續護理計劃。為鼓勵及早預防和管理慢性病,政府應該為45至54歲市民推行先導計劃,一經參與篩查, 即可獲得終身持續護理。

民意調查顯示,高達75%沒有慢性疾病的受訪者願意參加此計劃。預算經濟影響分析顯示,僅落實計劃中針對糖尿病的篩查券和管理部分,即可在30年內節省約125億的直接醫療開支,並防止約47000人過早死亡。

基金會倡議推行「慢性疾病篩查券和管理計劃」,提高慢性病篩查和管理的可及性。(亞新社)
基金會倡議推行「慢性疾病篩查券和管理計劃」,提高慢性病篩查和管理的可及性。(亞新社)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博士表示:「市民醫療需求和公營醫療開支持續增長,使公營醫療體系不勝負荷, 患者難以獲得及時的醫治。政府應進一步針對性地資助市民『防三高,保健康』,有利平抑醫療開支、 促進醫療體系可持續性發展。」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