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港大教授寫餓 公社幹部性侵

港大教授寫餓 公社幹部性侵

港大教授馮客的《毛澤東的大饑荒》,重墨於60年前庚子年(1960)的大飢餓,也觸及公社幹部的性侵,提到廣州北郊公社兩個黨委書記強姦了34名婦女(頁237)。

丁望 作者: 丁望
2020-07-17
今天與時光隧道

標籤: 五風人民公社大躍進大飢餓大饑荒性侵毒打浮誇風瞎指揮風裸體辱罵農村幹部餓死
1962年大逃亡潮,大量飢民逃入香港邊境。(網絡圖片)
1962年大逃亡潮,大量飢民逃入香港邊境。(網絡圖片)
0
SHARES
3.6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馮客(Frank Dikotter)教授的史著《毛澤東的大饑荒》(下稱「大饑荒」,印刻版),記述農民在大飢餓的掙扎或死亡。

農村大飢餓 涉幹部性侵

「大饑荒」的副題是: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

在5年中,1960年庚子年最淒慘,餓死者多達1700萬(絕大多數是農民及其家屬),約佔5年總死亡數的一半。

適值1960年大飢餓高峰60周年(庚子年一甲),網絡平台有一批人說餓的往事;出版多年、寫飢餓的書,也成了一些網絡的話題。

飢餓題材的出版物,作者多為中國大陸的幹部、記者、寫作者。有的是對5年大飢餓的全盤記述,如新華社原高級記者楊繼繩的《墓碑》(天地版);有的是一個地區的個案報道,如喬培華的《信陽事件》(開放版)、東夫的《麥苗青菜花黃:大飢荒川西紀事》(田園版)。

馮客則是荷蘭學者,為港大歷史系講座教授,研究毛時代史;大飢餓和毛文革(1966—1976),是他的研究課題。

《毛澤東的大饑荒》封面,左為中文的印刻版,右為英文版。(網絡圖片)

據解密檔案 餓死三千萬

「大饑荒」的重點,不是對餓死人的計量分析,而是對大飢餓真相的記述、對「浩劫」的歷史背景述評。

「大饑荒」採集研究文獻的特點,可歸納為三項。一是查閱大量的官方解密檔案,二是參閱官方的地方志,三是知情者的訪問錄。

官方檔案的解封,是胡溫新政時段(2003.3—2013.3)的一項資訊流通改革。

2013年後政局左轉,為了學術研究而查閱解密檔案已非常困難。不過,美、歐、日本著名大學的亞洲(東亞)圖書館,多有這類解密檔案影印件,是學者訪問研究時留給圖書館的。

馮客查閱的解密檔案,如〈南寧會議紀要(甘肅,1958)〉,有毛澤東(1893—1976)整周恩來(1898—1976)的話題(頁49、333),參考價值較高。

對於大飢餓的記述,「大饑荒」重墨於社會浩劫。提到1958—1962年「非正常死亡」(餓死)「至少有4500萬」(頁24)。此評估數,遠高於其他研究者(在3300萬上下),但未解說此差距。

它還提到6%至8%(約250萬)死者,「是遭酷刑致死或直接處決」,或被折磨致死(頁267)。

浮誇瞎指揮 農民似奴隸

在記述人民公社管控中,「大饑荒」敘述農民受幹部虐待,可惜漏閱官方《內部參考》(縣、團、處級或以上幹部可閱)的部分調查報告,否則留給讀者印象深刻的「場景」會多些。

《內部參考》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調查報告。例如,1960年11月3142期刊出的〈句容縣城東公社「五風」十分嚴重〉,提到幹部的「大颳五風」(浮誇風、共產風、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幹部特殊風),肆虐農民:

「上至83……都要勞動。西崗生產隊有一次把上至67歲的老奶奶、下至13歲的小丫頭,以及瞎眼、要人攙扶的殘廢,全趕到田裏去。」(頁11)

剝少女上衣 懸樑上吊打

在農奴化的人民公社,幹部還任意毒打、凌辱農民:

「亂打亂罰,無法無天。全社打罵群眾的幹部有215人,佔幹部總數的34.6%……有的手段毒辣,令人髮指。原楊家巷大隊副書記顏忠貴,從1958年以後毆打群眾47人,被打致傷2人。」(頁12)

調查報告又透露:

「一個14歲小女孩小巧英因到食堂拿了一點草,顏就將女孩子頭在牆上猛撞,把這個女孩子打成重傷,不到10天就死了。……三台閣大隊副主任許發金,去冬以來,先後打社員40人,並將一個19歲的姑娘剝去上衣懸樑吊打,來回推撞。群眾稱他們為『新惡霸』『活閻王』。」(頁12、13)

「大饑荒」未記述這份調查報告的「場景」,令人有點遺憾。

官方的《內部參考》刊出農村調查報告,提及公社幹部毒打農民,拿刀子割耳朵;又把因飢餓偷吃的農民,剝光衣服遊行示眾。(網絡圖片)

孕婦被折磨 偷吃剪耳朵

在社會浩劫敘事中,「大饑荒」對女性的遭遇非常同情,著墨不少。

它提到公社幹部對懷孕者非人折磨:在湖南一個公社,懷孕未出工的「被迫在數九寒天脫光衣服破冰」。

「大饑荒」說,強制農民裸體幹農活,是為因天寒地凍可以幹得快些,達致「力爭上游」。

我的解讀是,還有其他原因。一是權力慾的亢奮,從虐待他人中獲得權力滿足感;二是對女性的意淫,也是性侵前的一種威迫手段。

公社、生產隊幹部毒打農民、未成年女童和男童,在各地普遍存在。被打的人未必「怠工」或偷吃東西。有的幹部任意打人,並以欺凌他人為樂。「大饑荒」透露:湖南某公社幹部,打過150人,4人被打死(頁264)。

在廣東番禺縣,一位懷孕7個月的,被公社幹部辱罵「怠工」,「幹部抓住她的頭髮,迫她下地」,折磨她以致昏厥死亡(頁235)。

它又提到廣東開平縣的一個幹部,「把偷東西的老太太,用4.5公斤重的鐐銬鎖起來,關了10天。有個年輕民兵點火,燒她的腿。」(頁262)另一村民,因偷糧被綑綁「剪掉一隻耳朵」(頁266)。

幹部性侵略 12歲也受害

有些公社、生產隊幹部,是流氓型土霸,明目張膽調戲婦女、施展性侵略。這是「大饑荒」着力記述的事實。

它提到河北衡水縣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強姦婦女27名,「對村裏幾乎每一位未婚婦女都為所欲為」。

又提到:

「在湖南耒陽,連十一二歲的女孩子都遭受性侵犯。在湘潭,一個幹部把十名女孩組織一支『專業隊』,供他發洩獸慾。」(頁237)

它也記述一些婦女迫於飢餓、貧困而賣春。在城市公園的幽靜角落,有年輕婦女為了一點糧票或一斤米「提供性服務」(頁218)。

極度集權下 不認錯道歉

大躍進的失敗,人民公社農奴化及大飢餓,是近幾年官方極力迴避的話題,歷史教科書都不提餓死人的真相。

但是,歷史是遮掩不住的,有使命感的學者,會以「歷史復原」的良知揭開真相。「大饑荒」描繪了一段歷史浩劫的真相,這是它的價值所在。

對於大飢餓出現的背景,諸如南寧會議(1958)批判周恩來的「反冒進」,毛好大喜功「追趕英國」的烏托邦夢和「共產風」,「大饑荒」有輪廓性記述。對於大躍進、人民公社的破壞性,亦不迴避。說:「破壞,超過第2次世界大戰的任何一次轟炸。」(頁25)

當大量餓死人和大量飢餓者偷越邊境逃到香港時,一些國家善意詢問北京當局是否接受援助,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在1960年獲得空前大豐收,絕對沒有飢荒,說飢荒是造謠中傷。」(頁125)

不承認政策、施政的錯失,編造「階級敵人」的抹黑和破壞行為,是極度集權下推卸責任的「公式」,民眾哪有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

本文原題〈港大教授寫餓 歷史不能遮掩〉,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北京智者說餓 60年前左折騰北京智者說餓 60年前左折騰
  • 狂生有天堂夢 60年前建公社狂生有天堂夢 60年前建公社
  • 社會主義下的饑荒政治社會主義下的饑荒政治
  • 葛劍雄說邊界 白頭山送紅朝葛劍雄說邊界 白頭山送紅朝
  • 金庸鳴放平台 自由談議自由金庸鳴放平台 自由談議自由

0

丁望

在早期《明報》曾任資料室主任、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主編,《明報月刊》叢書部總編輯;70年代金庸全力修改武俠小說時,他與兩位同事兼任主筆(總主筆金庸),代撰寫社評。後來,曾任《潮流》(月刊)總編輯。政治類著作有《北京跨世紀接班人》、《六四前後:對八九民運前後的政治分析》等。文學類著作有《夜讀隨筆》、《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初夜權》、《假大空與〈雍正王朝〉》等。譯成外文出版的,有《華國鋒評傳》(加拿大麥基爾/皇后大學英文版,日本新泉社日文版),《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韓國成鈞館大學韓文版)。主編的史料導讀,有《中共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一至六卷(明報月刊1967-1972),《中國大陸新聞界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1973);與人合編的《中國的文學(1949-1978)》,譯成英文(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出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80)。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五風人民公社大躍進大飢餓大饑荒性侵毒打浮誇風瞎指揮風裸體辱罵農村幹部餓死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緊張刺激的搶答環節,令評判和觀眾印象深刻。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賽程激烈 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培僑小學、拔萃女小學、培僑書院高分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7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認為,校園多元共融計劃就像一個交響樂團,最終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每個聽眾聽完之後會為此鼓掌、覺得感動。
灼見教育

段崇智:學生須學習負責承擔 校園戮力多元共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6
香港今年首次被剔出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評級,與澳門一起列入中國評分。(Unsplash)
灼見報道

香港被剔出經濟自由度評級 政府指傳統基金會有政治偏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5
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沒有將中國標籤為「敵人」,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智庫專家爆料:華府將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林行止指出,本地金融機構明顯很難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香港註冊的銀行,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兩難困局,而當中以滙豐銀行的處境最艱難。(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影片

  • 曾鈺成:《國安法》增門檻 黎智英案改變保釋規則 符合《基本法》與否法院無權覆核《主席開咪》
  • 黃錦輝教授:與疫情共存成新常態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改善生活《灼見財經》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 曾鈺成:罵共產黨?一般市民可以 治港者不能!《主席開咪》
  • 馮檢基:疫苗究竟打哪一款?選擇副作用低的!
  • 曾鈺成:完善選舉制度由中央主導 等於五步曲變一步曲?《主席開咪》
  • 雷鼎鳴:夏寶龍對香港治港班子劃出紅線 中央對港政策陸續出台 港人不要試底線《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 胡孟青
  •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本社編輯部
  • 第一名第一名 常霖法師
  • 蘭花攻略之賀年蝴蝶蘭復種方法蘭花攻略之賀年蝴蝶蘭復種方法 朱劍虹
  • 美國政府能從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中學到什麼?美國政府能從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中學到什麼? 謝祖墀
  • 公務員這座大山公務員這座大山 林沛理
  •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本社編輯部
  •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張建雄
  • 茶道今生之心無罣礙茶道今生之心無罣礙 文相濡
  • 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 黃錦輝
  • 顏色革命顏色革命 陳文鴻
  • 教子之方教子之方 釋證嚴
  • 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 尹瑞麟
  •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本社編輯部
  • 屈家妍:與小朋友成長屈家妍:與小朋友成長 張灼祥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王耀宗
  • 湯文亮
  • 譚寶碩
  • 鄭明仁
  • 黃氏
  • 白先勇
  • 呂大樂
  • 盧兆興
  • 彭泓基
  • 楊興安
  • 羅海雷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